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美國菲利浦海德基金會是一個非盈利性慈善組織,建立的目的是幫助中國的孤殘兒童。

由 來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是冠名於美國教師菲利浦•海德先生(Philip Hayden)的。菲利浦•海德在1991年來到中國,此後開始將他的業餘時間和精力致力於幫助中國的孤兒。菲利浦•海德對中國孤兒的愛深深打動了當時他的同事貝天牧先生和夫人(Tim & Pam Baker),他們也加入他在孤兒院的志願幫助。很快貝天牧一家開始照料他們的第一個撫養孤兒埃瑟(Esther),後來埃瑟經過收養成為貝家一員。菲利浦對埃瑟有著很深的愛意,他曾經是貝天牧在中國開展幫助工作的助手和同事。因為一個罕見的心臟問題,菲利浦在年輕的28歲突然去世了。菲利浦的離去和埃瑟的收養對貝天牧全家產生了深重的影響。他們不禁想起曾經睡在埃瑟左右的其他仍然在孤兒院的孩子們。貝家雖然不能都一一收養他們,但是他們確信要像菲利浦一樣的來幫扶。於是在1995年,為了紀念菲利浦,他們創立了這個基金會。

守護中國孤兒的美國“村長”

“問題少年”中國支教1957年出生的美國威斯康辛州的貝天牧是家中老么,父母對他疼愛有加。父親過早的離世,讓從小生性叛逆的貝天牧,每到夜晚,就騎著摩托和一群“狐朋狗友”喝酒、跳舞、打群架……然而,接二連三的遭遇開始撞擊他的人生。同伴車禍死亡、他因鬧事被關進拘留所……這時,貝天牧第一次開始審視自己。

1980年,貝天牧遇到了漂亮賢惠的潘姆拉,一見鍾情。在超市做部門經理的貝天牧決定和妻子一起重回校園,大學生活徹底改變了貝天牧的人生方向。畢業前,老師隨口的一句話觸動了貝天牧,“許多國家急需英語教師”,他決定到中國支教一年。

辭去公職收養孤兒

1988年,貝天牧一家來到了東北撫順。中國學生對老師的尊重,讓貝天牧很有成就感。1991年,在美國讀完教育碩士的他,又帶著全家回到中國,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學任教。一個偶然的機會,貝天牧接觸到中國孤兒。那年底,貝天牧在貴陽遇見了一個5個月大的殘疾女孩。躺在小床上的女孩一見到貝天牧,就揚起了小手。此後的一年中,女孩兒揚手的表情總是在貝天牧的腦海里迴蕩。1992年,經過一年的考慮,貝天牧的太太坐了50多個小時的火車到貴陽,把女孩接回了家,給她起名埃瑟。貝天牧出國度假時,將埃瑟委託給熱心的美國小伙菲利浦·海德照顧。女兒與菲利浦建立了深厚的感情,然而,28歲的菲利浦卻因心臟病發作,突然離開了人世。又一次直面年輕生命的逝去,貝天牧有了更多的感悟。1995年1月,為了紀念菲利浦,他毅然辭去了北航的工作,創立了菲利浦·海德基金會。這個非營利慈善機構開始救助中國的孤殘兒童。四棟樓不花錢,一元錢買塊地為了節省開支,貝天牧攜全家離開北京,遷往河北廊坊,成為廊坊開發區的第一戶外國人。“我和太太最大的願望是有一棟可以照顧孤殘兒童的大房子,建設一個充滿家庭氛圍的兒童村。”

1999年,貝天牧終於等到了機會。廊坊的房地產開發商趙廣才答應給他一棟房子。三個月後,“廊坊兒童村”的牌子掛了起來,8箇中國福利院的孤兒被接進來。趙先生先後又捐出四棟房子,加上低價租來的另外兩棟,“廊坊兒童村”有了6棟房子。兒童村還聘請了100多位阿姨,24小時照顧這些殘疾孩子。貝天牧還設立了醫療所,由全職醫護人員給小朋友們提供醫療護理。“我們的信念就是幫助這些孩子恢復自信,給他們愛和希望。”

沒多久,廊坊兒童村就住進了80個孩子。2003年,貝天牧開始籌建第二個兒童村。在離廊坊不遠的天津武清區大王古莊開發區,貝天牧講明來意後,書記說“一塊地一元錢”。“看到中國政府和人民對慈善事業的誠意,我更有信心了。”

2003年“六一”,“牧羊地兒童村”奠基。貝天牧的行為感動了很多人,他們紛紛添磚加瓦:美國一公司免費做建築規劃和室內設計,法國拉法基集團捐助水泥,美國舒布洛克有限公司提供成本價建材,立邦漆公司捐助油漆,施耐德電氣公司安裝變壓器,康明斯(中國)投資有限公司送來柴油發電機,廊坊熱力供應中心免費給兒童村供暖……2006年8月,牧羊地兒童村迎來了第一個孩子,此後,該兒童村成為目前中國最大的外資孤殘扶助機構。

定居中國,感受幸福

1997年,貝天牧夫婦倆收養了一對智力發育遲緩的雙胞胎;2002年又收養了一個“兔唇”小男孩,再加上已收養的埃瑟,他們的家現在有九口人。如今,籌款依然是貝天牧在菲利浦·海德基金會工作的重點。兒童村里大約95%的孩子都身有殘疾,需要治療。救治一個“兔唇”小朋友需要5000元人民幣,因為健康原因,兒童村殘疾孤兒的生活費高於普通孩子,每個小朋友一個月的生活費大概需要1500元左右。貝天牧還想給14歲以上的殘疾孤兒建一個職業培訓中心,讓他們接受特定技能的培訓,融入到社會中。貝天牧還希望有康復中心、活動中心……他想為這些孩子們做得多些,再多些。

“能吃飽穿暖,有一個幸福的家庭,還能幫助孤殘孩子,我很滿足了。”貝天牧對現在的生活很滿意,他覺得自己的愛心得到社會的承認和尊重,就是真正的幸福。臨別時,貝天牧夫婦說他們打算定居中國,“永遠和孤兒們在一起,直到走進天堂。”

兒童村

廊坊兒童村坐落於中國兩座著名的城市北京市和天津市之間,它是那些遭受過拒絕和絕望的孩子們重拾希望和愛的綠洲。廊坊兒童村由五座獨立小樓(路加家,喜樂之家,愛心之家,平安之家,撒瑪麗亞之家)和一所學前學校構成,這裡是來自中國各地數十所福利院的超過90名兒童的家。同時,菲利浦海德基金會還與那些請求幫助的福利院合作。中國已經為改善孤兒困境做出了很大的努力,但是作為一個有五百萬孤兒的開發中國家,這個問題就顯得很突兀了。通常情況,其他的一些福利院會將他們因為設備不允許不能照料的孩子們送到這裡。很多這些孩子甚至在菲利浦海德基金會介入的時候都沒能活過去。另外,這裡也有很多孩子是被遺棄在兒童村門口或者是由當地村民送來的。 廊坊兒童村是按照常規家庭環境的模式建立的,為的是要儘可能的減小普通孤兒院那種枯燥的氛圍。每個孩子都在獨立的小樓里居住,有小樓“父母”,有自己的小院能夠玩耍。在兒童村的醫療所里我們能為孩子們提供醫療護理,同時聘請有幾位全職的醫生和護士來照料孩子們的醫護需要。另外,所有的孩子還能到中心公園參加戶外活動和社區活動。通過兒童村的理念,這裡的孩子要比普通孤兒院的孩子們更能順利的融入收養家庭的生活。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每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名字和贊助人,進了院子以後在門廊那裡還可以看到其他贊助人的木質名牌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家庭一角

位於天津市武清區的牧羊地兒童村(SFCV)正式啟用。該兒童村是由美國菲力浦·海德基金會牽頭並在中國各級政府和眾多海內外企業的支持下興建的,旨在收養、治療中國殘疾孤兒並為他們在海外尋找領養家庭。

牧羊地兒童村是目前中國最大的殘疾兒童救助機構,擁有能夠容納200名兒童的全套專業護理設施,包括1個醫務所、1所學校、兩棟兒童宿舍樓、1棟辦公樓、1個餐廳和1個大遊戲場。兒童村除了為來到這裡的孩子進行健康評估、進行必要的外科手術或其他醫療救治外,還將在隨後的兩年中負責照料他們以及為他們聯繫富有愛心的收養家庭。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阿姨們認真的記錄著每一個小孩的起居和飲食情況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 兒童村的臥室

工 作

美國菲利浦海德基金會的一項主要工作是在中國大陸建立許多兒童村。在兒童村里,基金會接受生命垂危的孤殘兒童,給以他們關愛並且提供醫療手術來幫助矯正他們的殘疾,最終使他們能夠通過收養進入愛心的家庭。兒童村里大約95%的孩子都是有殘疾的,他們中大部分是在出生時就因“有缺陷”而被父母遺棄。基金會的信念是關愛這些所謂“有缺陷”的孩子來給他們愛和希望。基金會通過四個階段來實現這個信念。

第一階段:介入

很多地方兒童福利院(孤兒院)將一些因為特殊健康問題不能照顧的孩子送到兒童村來請求幫助。大多數這樣的孩子來到兒童村這裡的時候身體都很虛弱,所以第一步就是讓他們在醫院接受治療,直到他們健康狀況得到穩定。

第二階段:助養

孩子們來到兒童村這裡就成兒童村的新成員,直到他們被家庭收養。孩子們在這裡得到如家人一樣關愛和照顧。兒童村也儘量的安排成正常家庭形式。孩子們在每個獨立的家庭式小樓里成長,每座小樓都附有後院和活動器材。平均每二至三個孩子就有一個阿姨負責護理。我們也有全職醫生和護士來負責孩子們的醫療健康。

第三階段:手術

兒童村幫助殘疾兒童的方法之一是為他們提供外科手術使他們從所謂的“有缺陷”成為正常健康的孩子。這種方式除了能提高孩子的自尊,還能增加孩子被收養的機會。從1996年來,兒童村就為這類孤殘兒童提供了約2600多例手術。

第四階段:收養

儘管美國菲利浦海德基金會不是一個收養機構,但是他們和許多收養機構合作致力於為這裡的孤殘兒童找到收養家庭。在他們的幫助下,有來自北美,歐洲紐西蘭和中國的超過600多個家庭收養了我們的孩子。

在他們的工作之外,他們也邀約來自世界各地的團隊來參觀他們的兒童村,在這裡與這裡的人們及中國文化有更深的交流。

版畫原作年曆展

版畫原作年曆展初始於2003年底。是由周吉榮策劃,與紅門畫廊一起為飛利浦海德基金會(中國殘疾兒童村)籌措基金,中國版畫工作室聯盟成員蘇新平、陳琦、周吉榮、賀昆張廣慧唐承華六人首先參與的展覽活動,從2003年始至2007年5年,每年11月第三個星期在北京紅門畫廊展出並義售,得到廣大社會人士的廣泛支持,幾年來共為基金會籌措70餘萬元。

菲利浦海德基金會海報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