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涇公園

華涇公園

華涇公園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老華涇路以南,新華涇路以北,龍吳路以西,綠地建設總面積約為60000平方米。設計理上注重功能性,提供一個安靜、舒適、運動、休閒的具有多功能的環境場所。華涇公園還有一個顯著的特點就是它沒有圍牆,是一座完全開放式的公園。

基本信息

簡介

華涇公園華涇公園
華涇公園位於上海市徐匯區老華涇路以南華涇路190號,新華涇路以北,龍吳路以西,綠地建設總面積約為60000平方米。設計理念上注重功能性,提供一個安靜、舒適、運動、休閒的具有多功能的環境場所。採用了因地制宜,運用簡約造園風格,構築園林框架,利用道路系統劃分空間,豐富園林空間的設計手法。綠化內容豐富,由喬木、小喬木灌木組成,高低錯落,林緣線、林冠線曲折。休閒廣場景觀處理簡潔大方、高雅、氣派。籃球場與周邊的密林相結合,相對封閉,減少對環境的影響。

景觀景點

賓賢橋古橋賓賢橋古橋
賓賢橋古橋。原橫跨今東灣村西首中心河(華涇港),因歷史上烏泥涇有“賓賢里”名,故此橋稱“賓賢橋”。民國初年,該橋由原簡易石板改為花崗岩條石橋,長14米,寬1.6米。橋身刻有“賓賢橋”名及裝飾花紋,四根石橋墩上分別刻有“義士”劉三於1918年題寫的對聯:“一樓黃葉人西指,二岸紅棉雁歸來”;“勝埂烏泥識舊涇,特將白馬試新港”。1948年,橋面加寬至3米。2000年,華涇路拓寬,鎮政府將原橋遷至華涇公園內河道,成為公園內一道亮麗的歷史文化景觀。

劉三故居。劉三其人,原名宗,又作鍾,字季平,又字江南,別署離垢,又署劉三,本清詩人龔自珍詩:“劉三真義士,愧殺讀書人”,也因行三。晚號黃葉老人,上海縣華涇(今龍華鄉)人。早年赴日本,入東京成城學校騎兵科。清光緒二十九年(1903年)春,參加東京留學生集會,聲討沙俄侵占我東北罪行,並參加拒俄義勇軍(後改名軍國民教育會),旋加入興中會。次年春回國,與費公直等在華涇本宅創辦麗澤學院,五月改稱青年學社,延請黃炎培等講學,文武兼修,培植反清力量。旋因參與謀刺兩江總督端方事泄被捕,傾家產。經黃炎培多方營救,半年後獲釋。光緒31年春,鄒容因《蘇報》案瘐死獄中,劉三不畏株連,與堂兄東海等將鄒容遺骸從四川會館移葬華涇黃葉樓旁,築墓樹碣,義舉遐邇傳頌。民國13年(1924年)清明節,章太炎、于右任、章士釗、馬君武和馮自由等20餘人祭掃並重建鄒容墓時,紛紛賦詩,稱頌劉三,並將其義行記於鄒容墓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