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National Museum of HUAXIA)位於朝陽區建國路58號院1號樓1層,是一座系統展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綜合性博物館,2012年3月24日,華夏博物館正式開館,開創了展覽、銷售同步的博物館經營模式。

發展歷史

簡介

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

中文名稱: 華夏珍寶博物館

館藏精品:中華金佛寶塔

外文名稱: National Museum of HUAXIA

經營模式:展覽、銷售

類別: 綜合性博物館

地址:建國路58號院1號樓1層

館 長:張之鑄(原故宮博物院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副院長)

華夏珍寶博物館源起

中國作為世界文明大國,在五千年的歷史長河中,為後人留下了無數件輝煌與燦爛的藝術珍品。然隨著朝野的更替,時代變遷,歷經戰火硝煙之後,所遺珍品現分藏於海內外各大博物館,或被私人束之高閣、陳於暗室,拒人以千里之外。這些古老的文明載體,曾經在千古華夏文明的歷史中浩繁一時。

隨著時間的更迭,難以數計的文物損壞嚴重,傳統工藝有的已經失傳,有的正在瀕臨失傳,如何保護和傳承給後代是當前不可迴避且亟待解決的嚴重問題。

華夏珍寶博物館責任

今天,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道路上,在民族文化大繁榮、大發展的時代背景下,為力挽華夏璀璨文明於灰飛煙滅之中。華夏珍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心懷對華夏五千年文明的恭敬與敬仰;懷揣高度的歷史責任感與使命感,穹溪問野,訪異搜奇,系統整理策劃,與國家文物界、各大博物館、文物復原研究單位及各界工藝大師親密合作。並在古金銀器藝術品復原、古瓷復原等領域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得到了文物保護單位及專家的認可。使得一些瀕臨失傳的手工絕技得以相傳,使得在歷史長河中瀕臨消失的國寶珍品得以重現,為這個偉大的時代,留下歷史的滄海一粟!

華夏珍寶博物館展廳 華夏珍寶博物館展廳

華夏珍寶博物館簡介

博物館青磚灰瓦古式建築,展示著東方建築的那種雄偉與氣魄。殿內雕樑畫棟、傳統的中式裝修風格結合珍貴木材精雕細琢的明清風韻家具,給參觀者一份華夏室內陳設的藝術享受。走進博物館伴隨著天籟之音的古典樂聲,慢慢品味那一件件,有著天地之精華的山水、花鳥、人物等玉雕藝術盛宴;感悟著2400多年來只有皇族貴胄獨享的黃金、白銀的宮廷絕技花絲鑲嵌藝術作品及景泰藍、雕漆的神奇與美麗;在陶瓷區域中感受,陶瓷歷史進程與過度之間,那些曲折動人的故事。通過一幅幅融合古今、風格迥異、雄勁奔放的書畫作品,體會創作者的那種胸襟意象……

華夏珍寶博物館位置與規模

華夏珍寶博物館坐落於首都長安街東延長線上,距離天安門8公里,歷時9年籌備,展示面積10000餘平米,收錄展示5大項23小項的8000件珍品。首期展示面積1200平米,2012年3月於正式對公眾開放。

華夏珍寶博物館宗旨

華夏珍寶博物館的宗旨,秉承“傳承華夏文明,締造傳世瑰寶”的高度,用“誠信天下”的服務理念,讓每一位到訪者都會有所感、有所悟、有所得、有所獲!

華夏珍寶博物館特色

華夏珍寶博物館最重要的特點是,所有珍品均是當代國內著名藝術家的代表作品、獲獎作品、孤品,在這裡您不僅僅是品味,其中館藏部分珍寶您可以自己收藏。

華夏珍寶博物館展覽

華夏珍寶博物館,將傳承中華千年文明為己任,匯集全國各地工藝大師不定期的舉辦以下活動。

皇家花絲鑲嵌金銀器展;

近現代名家名作陶瓷展;

大師寶玉石傳世作品展;

當代名家書畫作品展;

明清風格純手工家具展;

郵票錢幣類投資收藏展;

…………

華夏珍寶博物館非遺保護

非物質文化遺產作為民族文化瑰寶,是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古代文明為中華民族留下的文化財富。

華夏珍寶博物館在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領域做出了很多積極的探索。特別是在“花絲鑲嵌金銀器”“宮廷琺瑯瓷”的恢復與傳承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貢獻。探索出了“保護、傳承、發揚、推廣”為一體的復興之路。開拓出“文化遺產保護”與“文化產業發展”相結合的新篇章。

華夏珍寶博物館文化教育

華夏珍寶博物館將定期邀請各藝術品領域專業學者、工藝大師、鑑定專家開展“工藝介紹、藝術論壇、藏品鑑賞”等活動。

常設講座有:

華夏陶瓷工藝講壇;

華夏玉石文化講壇;

華夏金銀藝術講壇;

…………

館藏文物

金銀器

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

《中華金佛寶塔》

“中華金佛寶塔”採用藏式如來八塔之“尊勝塔”的造型,外鎦黃金。“中華金佛寶塔”鑲嵌各類寶石近1600顆。整座塔運用了鏨刻、錘鍱、鑲嵌等多種工藝,細膩精湛,各類寶石點綴其間,更顯出其高貴、華麗,是目前大型佛塔中的珍品。

寶塔由塔座、塔瓶、塔剎三大部分組成。

塔座為須彌座造型,本是印度佛教中須彌山上的佛座造型,隨著佛教傳入我國後,經過與中國傳統台基基座形式相結合,形成上下有凹凸嵌線,中間束腰,並施以雕飾的基座。上層基座突出部分,四面精雕細鑿象徵吉祥的寶相花、蓮花花瓣和避邪除魔的金剛杵。束腰部分每面鑲嵌兩個突出的釋迦牟尼佛的座騎獅子,呈怒吼狀。蓮瓣間錯落鑲嵌各種天然寶石,玲瓏剔透,須彌座是神聖尊貴的象徵。

塔瓶為四層,三層基座,上雕一尊勝佛母咒,預示增壽祈福,消災除禍。塔瓶正方開有塔瓶門,門上精雕細刻紋飾,大小兩排,碩大精美的天然珍珠釘鑲嵌之上。塔斗內一蓮花座上供奉著佛祖金身聖母,佛光熠熠生輝。

塔瓶之上為塔剎,上有塔傘,日月二輪和雜寶頂。日月二輪分別採用天然紅瑪瑙和卡瓦裝飾,雜寶頂上的寶珠由綠松石磨製而成,祥光瑞氣,佛光普照。

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

《傳家寶·金飯碗》

“傳家寶·金飯碗”,碗體用500克純金打制而成,鑲嵌天然鑽石25顆,名貴珠寶75顆。碗身鏨刻唐、宋、元、明、清五代帝王御筆“福”字及海水江涯、壽山福海、寶相花、如意花卉、葫蘆等吉祥圖案,暗含“福、祿、壽、禧、財”之意。碗口廣闊,寓意海納百川、胸懷廣博;碗口、碗足連續不斷的回紋,象徵富貴綿延;腹腔渾圓略外鼓,顯包容宇內、福接天賜之相。

“傳家寶·金飯碗”採用千年花絲鑲嵌工藝。將金銀加工成細片,以推壘、掐絲、編織、出胎、粗鏨、各種部分分塑、細鏨等數十道工序,最為吸引人的是藏品中套用了“微鏨”的稀世罕見工藝,在碗面不足3厘米的空間內雕刻出9個層次,期間經過上百次入火,上千次細鏨,工藝精湛,令人嘆為觀止。

玉器

華夏珍寶博物館 華夏珍寶博物館

翡翠“升華”擺件

作品尺寸:16.8cm×9.5cm×6cm,種水上佳,顏色豐富,濃淡得宜,設計巧妙,鏤雕蝴蝶幼蟲、蛹及成蟲,銜接自然流暢,完美呈現出化蟲揚翅、蝶飛花舞之意境,給人以春華盎然之感,是當代翡翠雕刻精品。榮獲中國玉雕石雕作品“天工獎”銀獎。

瓷器

《清代十大國寶瓷》復造成功

一、清朝入關鎮國神器

八仙祈福五彩直筒瓶(清·順治)

清代十大國寶瓷 清代十大國寶瓷

(文物現狀:上海文物商店、高約:35.5cm)

二、千金難易青花絕品

錦繡前程青花觀音瓶(清·康熙)

(文物現狀:私人收藏、高約:46cm)

三、拍出1085萬“鬥彩之王”

多子多福鬥彩梅瓶(清·雍正)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高約:34.5cm)

四、故宮博物院“鎮院之寶”

嬰戲圖琺瑯彩連心瓶(清·乾隆)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高約:21.3cm)

五、故宮鎮館如意雙耳瓶

安居樂業鬥彩如意雙耳瓶(清·嘉慶)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高約:35.6cm)

六、千年文物館“立館之寶”

五龍獻瑞青花天球瓶(清·道光)

(文物現狀:上海文物商店、高約:33.2cm)

七、故宮博物院一級國寶

滿園春光青花玉壺春瓶(清·鹹豐)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高約:28cm)

八、鹿鶴為證,壽與天齊

鹿鶴同春粉彩荸薺瓶(清·同治)

(文物現狀:私人收藏、高約:34.5cm)

九、十噸黃金都不換的“粉彩瑰寶”

喜上眉梢粉彩千秋如意罐(清·光緒)

(文物現狀:私人收藏、高約:31.6cm)

十、故宮粉彩之冠

福從天降粉彩賞瓶(清·宣統)

(文物現狀:北京故宮博物院、高約:39.5cm)

福祿壽喜財 福祿壽喜財

《福祿壽禧財》

琺瑯彩瓷器始創於清代康熙晚期,是一種極名貴的宮廷御用瓷,產量極少,僅見於康、雍、乾三朝,為皇室御用瓷,皇帝親自參與設計燒制,費用昂貴,被譽為“世界上最奢侈的藝術品”。清代所有的瓷器都在景德鎮燒制,唯有琺瑯彩瓷器是在故宮內造辦處燒制,是皇室御賞器,當時都由景德鎮官窯精挑出最潔白細膩之瓷胎,再送往宮中造辦處,由如意館宮廷畫師再加繪琺瑯彩飾,在爐中以低溫燒成。所以,在歷代瓷器中,琺瑯彩瓷造價最貴,藝術水平最高,被喻為“官窯中的官窯之作”。

參觀信息

地址:建國路58號院1號樓1層

開放時間:每周一至周日(冬季09:00-17:00/夏季09:00-18:00),團體觀眾須提前2天電話預約。

周邊公交:

陳家林站:312、312路區間、468、 475、 628、649、運通121

四惠站:57、、322、363、 397、402、405、 455、506、609、648、 666、 728、753、984、989

周邊捷運:

1號線:四惠站(東行1000米) 四惠東站(西行1000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