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夏村

華夏村位於西樵山旅遊度假區北部。東與大岸村和崇北村交界,南接聯新村,西與丹灶塱心隔河相望,北與丹灶和崇北村接壤。轄區面積2.8平方公里。華夏村元至正十年(1350年)開村。面積0.928平方公里,其中魚塘521畝、田156畝、旱基地109畝。官山涌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丹灶: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東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生產有四大家魚、蔬菜。2002年底,戶籍82戶,309人,村民姓氏有馮、陳、李、何、周、高、譚、黎、莫、羅、梁、黃12姓,其中馮姓64戶,250人。

華夏村

民國時期至見過初期,大多以紡織為業,村中有華夏圩,頗為興旺。專事向外運輸絲綢的船艇就有數十艘。日軍侵占期間,村民四散逃往,一時衰落。原翼之馮公祠以長聯仲有“開枝華夏”句,村名出此。聚落南北向成帶狀分布。民宅建築多為磚木結構,早起已有少數選址涌邊、塘邊以竹木茅草構建的塘寮。村域地勢平坦、水源豐富,適宜農耕,主產稻穀,兼產甘蔗、塘魚、蠶繭。

清宣統二年(1910年)屬雲津堡。民國16年(1927年)屬上金甌堡。19年,區鄉自治時稱華夏鎮。25年,屬上金甌鄉。建國初屬崇德鄉。1954年夏,十三區將轄區內的塱心、莘涌、渡滘、華夏、革新等村調整增值為華夏鄉。1958年10月,稱華星大隊。1961年8月,調整社隊規模,革新、愛群劃出,設立愛新大隊。1983年底撤銷人民公社建制,原大隊改置華夏鄉。1986年11月改為行政村:1989年6月改為管理區。1999年5月設立華夏村民委員會。辦公地址設在華夏村。

建國前,華夏家家有手拉織機。1986年,全鄉共有42個聯合體企業,530台絲織機,廠房面積10000多平方米。其中鄉辦企業有82台,隊辦企業有158台,聯合體企業292台,個體企業8台。

2002年底,戶籍583戶,1987人“農業用地面積為2174.30畝。經濟總收入13195萬元。工業收入10182萬元。農業收入1999萬元。人平分配6674元。轄華夏、上塘寮、下塘寮、吳家、李家、八甲6個自然村。

華夏村元至正十年(1350年)開村。位於華夏村民委員會中部,東與上塘寮村、南與李家村、西與丹灶塱心村、北與吳家接界。聚落沿基圍呈長方形分布,坐東朝西。建築物為磚木和磚混結構。由華夏圩、上三甲、下三甲、五甲、六甲、七甲、十甲、大進、勝德坊組成。面積0.928平方公里,其中魚塘521畝、田156畝、旱基地109畝。官山涌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丹灶: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東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生產有四大家魚、蔬菜。工業以陶瓷和紡織為主。圩市有華夏墟。祠廟有康公古廟、立華星農業生產合作社。2002年底,戶籍308戶,1023人。村民姓氏有馮、羅、鄧、何、麥、余、歐、黎、潘、林、譚、唐、梁、黃、陳、易、李、程、高、溫、龎、張、覃、杜、葉25姓,其中馮姓248戶,862人。

上塘寮村?

清代開村。位於華夏村民委員會東部,東、北與崇北村、南與下塘寮村、西與吳家村接界。聚落沿塘基河涌呈長方形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為磚木和磚混節後。面積0.681平方公里,其中魚塘298畝、田93畝、旱基地168畝。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主產有四大家魚、蔬菜。工業以陶瓷和紡織。合作化時建立華星農業生產合作社。2002年底,戶籍143戶,513人。村民姓氏有羅、鄉、李、陶、陳、譚、關、吳、周、許、黃、黎、余、孔、邱、張、杜17姓,其中羅姓69戶,262人。

下塘寮村?

清代開村。位於華夏村民委員會東部,東與大岸村、南與八甲村、西與李家村、北與上塘寮村接界。聚落沿桑塘基成長方形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為磚木和磚混結構。面積0.154平方公里,其中魚塘74畝、田42畝、旱基地13畝。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生產有四大家魚、蔬菜。工業以紡織為主。合作化時建立華夏農業生產合 ?作社。2002年底,戶籍7戶,19人,村民姓氏有羅、鄧12姓。

吳家村?

明正德元年(1506年)開村。位於華夏村名委員會北部,東與上塘寮村、南與華夏村、西與丹灶塱心村、北與丹灶東升村接界。聚落沿基圍呈長方形分布,坐東朝南。建築物為磚木和磚混結構。面積0.362平方公里,其中魚塘227畝、田72畝、旱基地24畝。官山涌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達,可達丹灶: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東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生產有四大家魚、蔬菜。工業以紡織為主。祠廟有花帝廟、仲義吳公祠。合作化時建立華星農業合作社。2002年底,戶籍56戶,182人,村民姓氏為吳姓。

李家村?

清代開村。位於華夏村民委員會中部,東與下塘寮村、南與八甲村、西與丹灶塱心村、北與華夏村接界。聚落沿基圍呈方形分布,坐西朝東。建築物為磚木和磚混結構。面積0.223平方公里,其中魚塘125畝、田39畝、旱基地30畝。官山涌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丹灶: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東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生產有四大家魚、蔬菜。工業以紡織為主。祠廟有隴西福德祠、李氏宗祠。合作化時建立華星農業生產合作社。2002年底,戶籍34戶,131人,村民姓氏有李、蘇、潘3姓,其中李姓32戶,123人。

八甲村

?

元至正十八年(1358年)開村。位於華夏村名委員會南部,東與大岸村、南與聯新村、南與丹塱心、上金甌渡滘村、北與李家村接界。聚落沿基圍呈方形分布,坐北朝南。建築物為磚木和磚混結構。面積0.452平方公里,其中魚塘150畝、田76畝、旱基地71畝。官山涌按北至南走向,從村西部通過,可達丹灶:樵華路按北至南走向,從村東部通過,可達官山。農業生產有四大家魚、蔬菜。公寓一陶瓷和紡織為主。祠廟有碧仰馮公祠、馮庚燦家塾和太尉侯王古廟。合作化時建立華星農業生產合作社。2002年底,戶籍82戶,309人,村民姓氏有馮、陳、李、何、周、高、譚、黎、莫、羅、梁、黃12姓,其中馮姓64戶,250人。

佛山行政區劃百科

佛山市位於中國廣東省中南部,地處珠江三角洲腹地,東倚廣州,南鄰港澳,地理位置優越。氣候溫和,雨量充足,四季如春,是我國著名的魚米之鄉
愛國村
安富村
白洞村
白石村
布心社區
版村
布練村
白坭鎮
寶月村
保全村
保全社區
白燕社區
北約村
弼唐村
北江社區
百東村
百西村
碧桂園社區
北區社區
扁滘社區
北滘鎮
北水村
弼教村
禪城區
長安居委會
崇步村
朝山村
村頭村
純陽社區
村尾村
朝安東社區
崇北村
崇南村
朝東村
城北社區
垂虹社區
翠頤社區
赤花社區
沖鶴村
朝陽社區
常教社區
槎涌社區
倉門社區
陳涌社區
昌教村
陳村鎮
大塘村
董營村
大塘社區
鄧崗村
大塘鎮
東和社區
疊二社區
敦根村
大觀社區
東平社區
東便社區
大圩社區
丹灶鎮
東碧社區
大岸村
大德社區
東升村
大富村
東城社區
大福基社區
德勝社區
德和社區
大門社區
東風社區
東涌社區
大墩村
東海村
大晚社區
東頭村
大良街道
伏戶村
范湖村
富景社區
佛山監獄
范洲村
范湖社區
福華社區
福賢社區
佛平北社區
佛平社區
扶西村
富景居委
富裕村
扶閭村
逢沙村
府又社區
逢簡村高明區
高明監獄
更樓居委會
高豐村
崗頭村
官山村
歌樂村
崗水村
更合鎮
桂一社區
桂二社區
桂園社區
桂城街道
高基社區
古灶村
高海村
桂雅社區
桂三社區
高黎社區
桂洲社區
古鑒村
廣教社區
合水居委會
黃塘村
禾生社區
華布村
荷城街道
河東居委會
河口社區
橫涌村
河西居委會
橫江社區
湖景社區
賀豐村
花園社區
海壽村
湖沖村
紅棉社區
惠景社區
紅衛社區
花苑社區
后街社區
和平社區
環湖社區
海逸居委會
黃連社區
華口社區
紅崗社區
紅旗社區
紅星社區
鶴峰社區
花城社區
海凌村
江南名居社區
季華社區
紀綱社區
金沙社區
街邊村
金子苑社區
金寧社區
金瀾社區
吉利村
九江鎮|
建設社區
近良社區
均安社區
均安鎮
金榜社區
錦龍社區
蘆苞鎮
樂平鎮
聯合居委會
勞動社區
羅村街道
羅行社區
麗豪社區
麗銀社區
黎沖村
里水村
龍津村
瀾石社區
燎東社區
蓮峰社區
蘭桂社區
榴苑社區
綠景社區
勒竹社區
呂地社區
林頭社區
倫教街道
樂從社區
龍涌口村
勒流社區
龍山社區
龍江鎮
明城鎮
漫江社區
玫瑰社區
媽廟社區
馬崗社區
馬齊社區
南桂社區
南區社區
南沙社區
南華社區
南江社區
培德社區
普西社區
普東社區
普南社區
平遠社區
橋頭社區
樵樂社區
樵泰社區
樵園社區
樵華社區
齊杏社區
容新社區
容邊社區
容里社區
沙塘社區
石灣鎮街道
昇平社區
三友社區
市東社區
上沙社區
世埠社區
蘇溪社區
順江社區
順峰社區
蘇崗社區
上佳市社區
同福社區
塔坡社區
鐵軍社區
同安社區
同濟社區
唐園社區
同華社區
體育社區
天湖社區
坦西社區
萬安社區
文東社區
文華社區
文北社區
衛國社區
文南社區
衛紅社區
文秀社區
西南街道
旭日社區
新城社區
細滘社區
杏壇社區
新松社區
新華社區
幸福社區
西溪社區
西北村
熹涌村
新桂社區
小黃圃社區
新華西村
杏壇鎮園林社區
育才居委會
雲東海街道
育才社區
月桂社區
雲秀社區
英明村
怡翠玫瑰社區
怡景社區
永安社區
鶯崗社區
洲邊村
擇善社區
鑽石社區
祖廟街道
張槎村
忠義社區
張槎街道
忠信社區
振華社區
中區社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