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其實是靈官馬元帥,又叫“三眼靈光”、“三眼靈耀”、“華光天王”、“華光大帝”、“花酒馬靈官”、“馬天君”等。明人余象斗《五顯靈官大帝華光天王傳》:華光大帝原是如來身邊的至妙吉祥,因燒死獨火鬼,違反佛家慈為懷的教義,被貶入馬耳山娘娘腹中投胎,生下後有三眼,具有「三眼挪門,可見三界」的天賦異秉,為報父仇,大鬧龍宮殺了龍王,偷紫微大帝的金槍受困而死;第二次投胎至炎玄天王家,大鬧瓊花會後,自稱為“華光天王”,為救母,大鬧天宮、人間和地獄,終皈依佛教,於是永鎮中界。

基本信息

簡介

華光大帝華光大帝

華光大帝又稱靈官馬元帥、三眼靈光、華光天王、馬天君等,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相傳他姓馬名靈耀,因生有三隻眼,故民間又稱“馬王爺三隻眼。”

系道教護法四聖之一。在客家民俗中他是由神到人,又由人到神和神靈。傳說玉皇大帝封其為“玉封佛中上善王顯頭官大帝”,並永鎮中界,從此萬民景仰,求男生男,求女得女,經商者外出獲利,讀書者金榜題名,農耕者五穀豐登,有求必應。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日五顯華光大帝生日這天要舉行隆重的廟會(祭禮、演戲),為他祝壽,祈求風調雨順,田禾大熟。

史書記載

五顯靈官:又稱靈官大帝。為道家巫覡所祀之神。佛書則謂「華光如來」,俗稱「五公菩薩」。蠡海集云:「九月二十八日為五顯生辰,蓋金為氣母,五顯者,五行五氣之化也。」又云:「五行大帝,按俗以東方青帝、南方赤帝、西方白帝、北方黑帝、中央黃帝」。

事跡

本是佛殿燈芯,因聽經日久,化為火之精、火之靈、火之陰、火之魂。獨龍大王在雷音寺尋釁,華光將其燒死,被如來罰去投胎。華光先投馬耳山,後投彤華宮,在火德星君家降生。3歲因私闖鬥牛宮放跑 風之桃、火之桃‘二判官,而遭到紫薇大帝誅殺,華光一靈不散,得金磚、火旗、火鴉,收神荼、鬱壘(即千里眼、順風耳)將功折罪。敕封五顯靈官,主持分龍會,因得罪日值官鄧化而反下天庭,為盪魔天尊所擒,受到招安。

傳說中看,華光天王也是個不安分的散仙,性格火爆不羈,倒也符合火神的身份,照舊例,華光天王,不如叫馬天君。

據道書記載,華光大帝先投胎於馬氏金母。

《三教搜神大全》介紹,馬靈耀曾經三次“顯聖”,降五百火鴉,殺東海龍王,為救母親大鬧地獄,後來玉皇大帝看他是位將才,封他為真武大帝部將,護法天界。

《五顯靈宮大帝華光天王傳》中描述馬靈官善於用火。身上藏有金磚火丹,隨時用火降伏魔怪,所以後來民間又把他視作“火神”,每年農曆九月廿八日,粵劇藝人們都會舉行隆重拜祭華光帝儀式,以祈福避災,俗稱‘華光誕’。祈求免除火災,長年康順。專門奉祀華光大帝的廟大多稱華光廟,但也有馬王爺的神像塑在城隍廟中加以祭掃的。

《三寶大監西洋記》中描繪馬元帥的形象是白白的,白如雪:一稱元帥二華光、眉生三眼照天堂。頭戴攢頂帽,五金磚在神兒藏。相傳,華光大帝的神誕是農曆九月十八日。

大約在明朝前期,華光大帝馬靈官又化為王靈官。關於王靈官的行略,《新搜神記》《通俗編》》都有記載,本名王善,宋徽宗(1100—1125)時人,原為術士,後曾從蜀人薩守堅受符法,為林靈素再傳弟子。死後由玉皇大帝封為“先天主將”,司天上、人間糾察之職。明朝永樂(1403-1424)中封為“隆恩真君”,並敕建“天將廟”。宣德(1426—1435)中改為“火德觀”。道觀中多塑王靈官像,形象奇特,赤面、三目、披甲執鞭作為鎮守山門之神。

華光大帝,俗稱火神爺。忌火的粵劇伶人奉華光大帝為祖師爺,凡新戲台落成、開新戲或戲班出外演出必祭拜華光大帝。在每年農曆九月二十八是華光大帝的誕辰,粵劇戲班會舉行隆重的祭祖師活動。時至今日,許多粵劇藝人仍保留著過“華光誕”的習俗。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