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

華僑大學哲學與社會發展學院成立於2009年9月,學院前身是1993年成立的社會科學研究所、2005年成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所、2007年成立的哲學研究所。

綜合概述

學院目前設有哲學系、社會學系、思想政治理論課教學部,以及社會問題調查研究中心、宗教文化研究所、比較文化研究所等教研機構。學院現有專任教師36人,其中教授9人,副教授12人,具有博士學位者27人,博士學位占教師比例達75%;學院現有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100多名,本科生50多名。
近年來,學院在學科建設、專業建設等方面取得顯著成績。學院擁有社會學本科專業和哲學一級學科碩士點及馬克思主義哲學博士點;馬克思主義哲學被列為國務院僑辦和福建省重點學科;學院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1名,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名,福建省教學名師1名,福建省優秀教師1名,福建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1名,福建省“四個一批”(理論人才)1名,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2名,入選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3名。
學院堅持哲學實踐立場,遵循哲學改造世界的價值觀念,以研究當代國人在世界總體性變遷過程中的生存境遇、物質文化困境、基本價值訴求為目標,立足在哲學層面探究當代中國社會生活中的重大矛盾與根本問題。學院的學術志趣將按照四個學科方向展開:“馬克思主義生活哲學研究”、“華僑華人宗教與中國傳統哲學研究”、“社會發展與價值批判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近幾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各類課題90多項,其中,國家社科基金課題9項,教育部社科項目8項,省部級重大、重點課題12項,省部級一般課題多項,獲得經費支持一百多萬元。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馬克思主義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自然辯證法研究》等一系列國內權威、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的論文70多篇,教師出版學術著作26部;獲得各類獎50多項,其中,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0多項;獲華僑大學科研優秀特別獎15人次,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特別獎3人次。
為了提高學院的學術凝聚力和影響力,近年來,學院還舉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十餘次,以弘揚“學術立院、科研建院”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學術強院的發展、建設道路。

學術科研

學院現擁有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者1名、福建省教學名師1名、福建省優秀教師1名,福建省優秀中青年社會科學工作者1名,福建省“四個一批”(理論人才)1名,入選福建省“百千萬人才工程” 1名,入選福建省“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名,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計畫”1名。 近年來學院教師承擔各類課題80多項,其中,國家社會基金課題9項,省部級重大、重點課題12項,省部級一般課題13項;在《哲學研究》、《哲學動態》、《馬克思主義研究》、《世界宗教研究》和《自然辯證法研究》等一系列國內權威、核心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00多篇,論文被《新華文摘》、《中國社會科學文摘》和人大複印資料全文轉載的論文70多篇,教師出版學術著作25餘部。 學院教師近年獲得各類獎50多項,其中,獲福建省人民政府頒發的社科優秀成果一等獎1項,二等獎8項,三等獎10多項;獲華僑大學科研優秀特別獎15人次,獲華僑大學教學優秀特別獎3人次。 學院目前在校博士生和碩士生100多名。 學院常年舉行學術沙龍:“華僑大學哲學沙龍”、各類周末讀書班。 學院堅持“在學術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弘揚“學術至上”的理念,堅定不移地走學術強院的發展、建設道路。 學院以開放的胸懷熱忱歡迎國內外優秀的學者加盟學院的發展與建設,更期待國內外學術大家和前輩給予我們指導與幫助。

科研成果

楊楹(教授/博士生導師)共47篇
1.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對話[J],哲學研究2009.11.
2. 論馬克思的“偶然的個人” [J],哲學研究2008.11.
3. 論馬克思解放理論的倫理旨趣[J],哲學研究2005.8.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1.人大資料·倫理學2005.8
4. 論馬克思解放理論的內在邏輯[J],哲學研究2006.8.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6.11.
5. 論生活哲學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 [J],哲學研究2004.11.新華文摘2005.7
6. 論馬克思哲學的理論立場[J],哲學研究2003.8.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3.10
7. 論政治制度倫理——從腐敗談起[J],哲學研究2002.10.
8. 理論訴求與現實觀照[J],哲學研究2004.2.
9. 當代政治倫理的實踐探索與哲學反思[J](楊異之),哲學研究2006.3
10. 寬容:現代政治的倫理內蘊[J],哲學動態2005.11.
11. 倫理視野中的政府權力觀[J],哲學動態2002.9.
12. 中國加入WTO的文化思考[J],哲學動態2000.9.
13. 論非道德主義政治倫理[J],哲學動態2005.2.人大資料·倫理學2005.5
14. 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空間與實質[J],學術研究2008.9.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8.10
15. “生活”與“自由”——我所理解的馬克思哲學[J],學術研究2006.1.
16. 論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的問題與路徑[J],學術研究2004.9.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4.9
17. 現實生活:超越“思辨哲學”的歷史性轉向[J],教學與研究2007.7.光明日報2007-09-18摘要
18.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主要範式之比較[J],教學與研究2004.2.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4.5
19. 論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之精神[J],教學與研究2003.3.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3.8
20. 神聖與世俗:馬克思哲學的兩個向度[J],教學與研究2005.6.
21. 論“以人為本”的解放旨歸[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4.
22. 大眾化: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主體維度[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9.12.
23. 對中國“官文化”的理性批判[J],科學社會主義,2004.1.
24. 反思“中國60年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方法論向度[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9.5.
25. 權力倫理:政治制度建設的價值指向[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2004.4.
26. 論現代政治哲學視野中的“寬容”[J],社會科學輯刊2007.1.
27. 哲學的生活歸宿[J],人文雜誌2005.1.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5.4
28. 追問馬克思恩格斯思想“異質性差距論”的實質——對何中華教授反批評的批評[J],江蘇社會科學2008.5.,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8.1.
29. 馬克思恩格斯思想關係研究中的若干謬見[J],現代哲學2007.6.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1
30. 貨幣:對生活世界的改造和顛覆[J],江漢論壇2005.3.
31. 論“構建和諧社會”的思維方式[J],理論與改革2006.4.
32. 解讀“宗教”的新視角——宗教思維方式探究[J],學術界2000.4,新華文摘(論點摘要)
33. “生活哲學視野中和諧社會的建構” [J],理論視野2006.2.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6.7.
34. 政治制度倫理的地位結構及其歷史始端[J],思想戰線2009.4.
35. 論古希臘懷疑主義者對民主的正面影響[J],福建論壇2004.3.
36. 論馬克思解放理論視域中的“宗教” [J],東南學術2006.5.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1.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7.1
37. 論當代中國生活視野中的馬克思主義哲學[J],東南學術2004.5.人大資料·馬列主義研究2005.2
38. 哲學:在神聖與世俗之間[J],東南學術2005.1,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5.4.
39. 對話:思想互動與哲學創新[J],東南學術2006.2,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6.6.
40. 論馬克思生活哲學對費爾巴哈的超越[J],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4.1
41. 論馬克思主義生活哲學視域中的“寬容”[J],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9.9
42. “論哲學的個性與馬克思哲學”[J],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6.3.
43. 感性生活: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論域[J],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7.11
44. “解讀‘馬克思哲學觀’的維度”[J], 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4.5.
45. 超越“個體倫理政治”與“制度倫理政治”的邏輯[J],人大資料·倫理學2007.1.
46. 執政能力建設的倫理取向——兼論執政合法性[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5.1.
47. 論“哲學語境”與“生活處境”的張力[J],福州大學學報2007.1.
48. 拓寬知識經濟研究的視域[J],哲學研究 2000.6
49. 論共產主義運動的現實性和過程性[J],哲學研究2004.1
50. 知識與知識經濟[J], 自然辯證法研究,1999.8
51. 客觀性與科技價值性[J],自然辯證法研究2004.5
52. 休閒消費與人的價值存在[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1.5
53. 齊曼範式對默頓範式的超越[J], 自然辯證法研究,2008.11
54. 技術風險與文化的塑造和規範[J],哲學動態,2007.8
55. 知識價值與馬克思理論的當代性[J],教學與研究,2001.11
56. 消費現象的社會批判[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4.6
57. 馬克思休閒價值思想探析[J],學術研究,2006.5
58. 知識經濟呼喚新的社會價值觀[J],學術研究,1999.2
59. 齊曼自然主義的方法社會認知與實踐向度探析[J], 科學學研究 2009.6
60. 知識社會的特徵及其價值挑戰[J],社會,2002.5
61. 科技時代與人的價值生存[J], 自然辯證法通訊 ,2004.6
62. 〈德意志意識形態〉中“交往形式”理論新釋[J],東南學術 1999.2
63. 馬克思和羅爾斯論資本主義及其市場的正義(譯)[J],東南學術2008.1
64. 論馬克思辯證法的生存論特質[J],東南學術 2009.6
65. 消費社會之休閒異化批判——波德里亞的休閒觀評析[J], 東南學術2003.4
66. 啟蒙現代性與現代風險社會[J],東南學術 2005.3
67. 析海德格爾的反“價值”特質及其理論基礎[J] 福建論壇2000.6
68. 馬克思的“社會”理論與當代中國的社會實踐[J], 廣東社會科學 2007.2
69. 西方啟蒙社會的價值危機與批判[J],廣東社會科學2004.6
70. 時尚消費的辯證衝擊力[J],社會學家茶座,2007.5
黃海德(教授)19篇
71. 李榮“二道論”蠡測[J],社會科學研究.
72. 試論我國現階段宗教文化的主要特徵[J],社會科學研究.
73. 道家、道教與道學[J],宗教學研究.
74. 天台〈道藏〉考記[J],宗教學研究.
75. 李榮其人及其〈老子注〉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
76. 中國西部古代道教石刻造象研究[J],世界宗教研究.
77. 李榮〈老子注〉重玄思想初探[J],宗教學研究.
78. 試論道教“三清”信仰的宗教內涵及其歷史演變[J],世界宗教研究.
79. 道教與宋代理學[J],(合)學術月刊.
80. 香港道教的歷史與現狀[J],中國道教.
81. 論楊朱學派及其與先秦諸子的關係[J],中華文化論壇.
82. 西華法師成玄英之道家重玄思想探論[J],中華文化論壇.
83. 道教之“道”的哲學意蘊與中華文明[J],東南學術.
84. 澳門道教的歷史與現狀[J],福建道教.
85. 台灣學術界的道教研究[J],福建宗教.
86. 略論泉州道教文化的歷史淵源及其特徵[J],成都大學學報.
87. 歷史與現實—從道家文化的歷史諸形態看當代新道家學術定位及其相關問題[J],杭州師範學院學
88. 《史記》秦紀年考辨[J],南充師範學院學報
89. 論老子之道[J],南充師範學院學報
吳苑華博士/副教授62篇
曾文婷(教授)15篇
152. 西方馬克思主義視野中的生態社會主義[J],武漢大學學報2010.2.人大資料·世界社會主義運動2010.4
153.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烏托邦社會主義理想[J],南京社會科學2010.3.人大資料·馬克思列寧主義研究2010.6
154.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生態危機理論評析[J],北方論叢,2005.5.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5.12
155.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效率與公平[J],人大資料·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理論與實踐2003.3
156.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社會變革理論[J],社會科學輯刊2009.3
157. 安德烈高茲的“非工人的非階級”思想評析[J],南京社會科學 2009.4
158.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的關係探析[J],中州學刊2006.1
159. 20世紀我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回顧[J],江西社會科學,2004.11
160.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與馬克思主義[J],學術論壇,2005.10
161. 反對生態中心主義的人類中心主義——生態學馬克思主義的基本原則[J],社會科學家2004.1
162. 關於經濟哲學學科建設的幾個問題[J],社會科學家2004.3
163.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人的全面發展[J],社會科學家2003.3
164. 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的“經濟人”與“自由人” [J],理論界2004.6
165. 人的全面而自由發展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J],晉陽學刊2004.1
166. 生態學馬克思主義探微[J],福建論壇,2004.7
劉新誼(教授)40篇
167. 馬克思考察社會歷史發展的“尺度”[J],中國社會科學1990.5
168. 公有制本質與社會主義[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5.3;新華文摘1996.1
169. 經濟利益與傳統所有權非對稱分布的法理解析[J],中共中央黨校學報2003.2,新華文摘2003.9輯覽
170. 論發展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人文制約及其破解之策[J],社會主義研究2006.6
171. 近現代主要社會主義力量之間的互動回眸[J],科學社會主義2003.3
172. 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發展的人文制約[J],科學社會主義2005.2
173. 科學社會主義與不已開發國家的社會主義革命[J],科學社會主義研究1990.7,人大資料·科學社會主義1990.8
174. 改革的基本內在規律:從為民作主到人民自主[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1999.4
175. 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形態更替及其現實效應與啟示[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1
176. 鄧小平如何確定中國社會主義的歷史方位[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3.4.人大資料·鄧小平理論2003.12
177. 重新理解馬克思的東方社會跨越發展觀[J],南京大學學報2007.4
178. 制度間跨越還是制度內跳躍―對馬克思卡夫丁峽谷構想本義及其思想價值探析[J],馬克思主義研究2007.11
179. 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理論反思與探索[J],當代世界與社會主義2007.6
180. 民主執政:當前執政能力建設的重中之重[J],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研究[J],2005.1
181. 論當代中國先進生產力全面和諧發展的理性訴求[J],理論前沿2003.22
182. 如何認識國有企業中的“準家族化”管理現象,[J],理論前沿2001.14
183. 現在能捨棄“效率優先,兼顧公平”嗎?[J],理論前沿2006.1
184. 試論馬克思關於跳越資本主義“卡夫丁峽谷”構想的本義及其思想價值[J],天津社會科學1991.4
185. 試析蘇聯政治體制改革失敗的原因及教訓[J],學術論壇2006.11
186. 論海南產業第序的合理安排[J],人大資料·特區與開發區經濟1996.2
187. 公有制及私有制社會化新論[J],人大資料·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與實踐1996.5
188. 論當代中國發展的特性及其對經濟特區的設定[J],人大資料·特區與開發區經濟1997.1
189. 經濟特區國有企業改革探索研究[J],人大資料·特區與開發區經濟1998.1
190. 馬克思主義東方社會理論主要歧見評析[J],華僑大學學報2007.3
191. 對當今困惑文壇的呼喚[J],海南大學學報1995.1
192. 糾正思想認識偏差[J],突出精神文明建設[J],海南大學學報1997.4
193. 真理標準問題討論的重要啟示[J],海南大學學報1999.1
194. 關於海南生態省建設中的人口問題[J],海南大學學報2000.4
195. 全面和諧發展是對社會主義本質認識的深化和發展[J],廣東技術師範學院學報2006.5
196. 成功的併購≠不等於併購的成功[J],企業管理2001.8(第二)
197. 生態省建設的基本訴求評析[J],環境保護2001.8
198. 對改革的經濟學沉思[J],新東方1994.12
199. 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J],新東方1997.5
200. 試論腐敗蔓延的主要原因以及遏制辦法[J],新東方1997.5
201. 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建設評價指標體系[J],新東方1997.6
202. 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義利觀芻議[J],新東方1998.6
203. 一個不成其為問題的問題——亦談“重新建立個人所有制”[J], 新東方1999.3
204. 養牛制奶——海南中部地區開發與環保並舉的理想選擇[J],新東方2001.1
205. 何方是路?當代政治經濟學研究[J],新東方2002.4
206. 對當代先進生產力及其代表資格問題的理性思考[J],新東方2004.11
王福民(副教授)26篇
207. 論馬克思哲學生活觀的理論支點[J],哲學研究2005.12,新華文摘,2006.10全文轉摘.
208. 論馬克思哲學宗教觀的生活維度[J],哲學研究2006.9,新華文摘,20007.2要點摘編.
209. 歷史唯物主義對日常生活的關注[J],哲學研究2010.8.
210. 關於科學發展觀的哲學對話[J],哲學研究2009.11(第二)
211. 法治精神:當代中國政治文明的靈魂[J],科學社會主義2004.6
212. 對中國“官文化”的理性批判[J],科學社會主義2004.1
213. 論馬克思哲學的日常生活維度及其當代價值[J],教學與研究2008.5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8.9全文轉載,新華文摘2000.10要點摘編.
214. 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主要範式之比較研究[J],教學與研究,2004.2.
215. 實踐: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之源[J],教學與研究2003.人大資料·哲學原理2003.5全文轉載
216. 論以人為本的價值論旨趣[J],馬克思主義與現實2008.6.
217. 科學發展觀:資本主義可能嗎?[J],社會主義研究2007.6,人大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7.12轉載
218. 解構與超越:鄧小平建構社會主義的獨特方式[J],社會主義研究2004.6.
219. 資本主義文化價值普適性的虛假幻象[J].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人大資料·馬列主義2008轉載
220. 在改革開放中堅持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J].中國社會科學院院報2008.
221. 生活哲學視野下和諧社會的建構理論視野[J],理論視野2006.2,人大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6.8全文轉載
222. 論寬容的政治意蘊[J],社會科學輯刊2007.2.
223. 論用發展著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新的實踐[J],江漢論壇2005.2
224. 論鄧小平對實事求是的新發展[J],求實1999.9
225. 論和諧社會的社會主義特質[J],東南學術2007.5,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8.1.全文轉載,人大資料·鄧小平理論2008.2全文轉載
226. 反思與結構:遭遇誤讀的和諧文化[J],東南學術2008.5.
227. 論寬容與自由的張力[J],華僑大學學報2006.2,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6.5全文轉載
228. 論科學發展觀的社會主義特質[J],華僑大學學報,2007.4.
229. 論三個代表與小康社會[J]華僑大學學報,2003.6
230. 鄧小平對實事求是的新貢獻[J],鄭州大學學報,1999.6.
231. 當代國民公共意識的生成及其意義[N].福建日報(理論版)2008.9.28
232. 論日常生活哲學的內在價值[J],三明學院學報,2010.1
林壯青(博士)15
233. 供給型制度變遷與制度變遷效率分析 [J], 福建論壇(經濟社會版. 2003.9
234. 盧梭公意的界定[J],蘭州學刊2007.12
235. 盧梭政治哲學中的“人之所是”——從性情與義務衝突的角度[J],廣西社會科學2008.1
236. 論盧梭對狄德羅“公意”的批判[J],四川大學學報. 2010.2
237. 盧梭自愛的政治認同能力[J],福建師大福清分校學報2010.4
238. 盧梭的自尊情感與政治認同[J],宜春學院學報2010.5
239. 格老秀斯與洛克的私有財產起源及其限度[J],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10.3
240. 盧梭思想的矛盾性與統一性[J],河西學院學報2010.4
241. 盧梭的公意等同於公共物品之謬誤——曲解盧梭的私意[J],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10.8
242. 淆投票於盧梭公意的謬誤——兼釋多數票原則與自由的關係[J],三明學院學報2010.3‑
243. 釋盧梭的“像以往一樣地自由”[J],宜春學院學報2010.9
244. 以恐懼對恐懼——霍布斯“利維坦”的誕生[J],華僑大學學報. 2010.3
245. 關於福布斯對盧梭民族概念的批判[J],齊齊哈爾大學學報.2010.4
246. 論盧梭社會契約“結合”的動機與目的[J],山東理工大學學報. 2010.5
朱銀端(教授)27篇
247. SNS社區社會資本管理研究[J],自然辯證法通訊,2011.4
248. 政治文明的意識轉向——從價值意識到問題意識[J],社會主義研究2005.6.
249. 略論我國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J],科學社會主義2009.3.
250. 網路倫理中的問題原因與對策[J],教學與研究2004.11.
251. 從道義到制度:非政府組織參與社會救濟的運行模式[J],中共浙江省委黨校學報2009.4.人大資料·社會工作2009.10.
252. 略論社會主義價值復興之前提[J]人大資料·社會主義論叢2003.7.
253. 網路政治文化認識[J],人大報刊資料·政治學2003.10.
254. 面向信息社會的德育評估指標新體系[J],中國德育2007.12.
255. 根據學生特點開展愛國主義教育[J],中國高等教育1996.9.
256. 開放性的學習型社會之生活構造[J],開放教育研究,2005.12.
257. 提升高校網路文化軟實力的若干思考[J],福建醫科大學學報2008.6.
258. 面向網路的自由人共同體的社會制度架構[J],重慶通訊學院學報2009.6.
259. 論我國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模式[J],昆明理工大學學報2008.4.
260. 和諧社會的行政文明發展觀[J],華僑大學學報2006..
261. 論政府與非政府組織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J],重慶科技學院學報2009.7.
262. 和諧社會背景下的社會救濟的合作路徑[J],內蒙古農業大學學報2009.4.
263. 從道義到制度:社會救濟的科學發展問題研究[J],重慶郵電大學學報2009.5.
264. 網路倫理問題與德育對策[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1.2.
265. 中美德育的理論與模式的比較研究[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2008.12.
266. 全球化與社會主義價值復興[J],紹興文理學院學報(哲社版.2001.12.
267. 關於我國破產法免責制度的思考[J],紹興文理學院學院2001.1.
268. 論創造力在素質教育中的原則[J],紹興文理學院學院2001.1.
269. 對全球化背景下社會主義價值的再認識[J],河南師範大學學報2002.2.
270. 道德教育模式新論:無善惡與榮辱觀的比照[J],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71. 信息素養:信息社會的素質教育[J],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6.2.
272. 高校網路文化建設與管理研究綜述[J],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8.1.
273. 清華大學訪學感想,華僑大學報2010.616.第2版
274. 網路信息傳播的自律機制研究[J],泉州學林2004.2.
羅建平(博士/副教授)12篇
275. 論從消費奴役到消費解放[J],哲學研究,2010.6
276. 論科學消費觀對消費主義的超越[J],教學與研究,2010.11
277. 論馬克思解放理論視域中的宗教[J],東南學術2006.5 ,中國社會科學文摘2007.1論點摘要,人大資料·馬克思主義列寧主義研究2007.1全文轉載(第二)
278. 節約:可持續發展的必要選擇[N],福建日報,理論版2009.4.14
279. 節約:生活價值與意義的重構[J],中共福建省委黨校學報,2008.12
280. 論消費時代節約的社會價值[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8.4
281. 論鄧小平的政治寬容思想[J],廈門理工學院學報,2007.4
282. 論鄧小平的消費倫理觀[J],天水師範學院學報,2008.6
283. 論馬克思社會主義思想的倫理基礎[J],重慶文理學院學報,2008.1
284. 論我國合會立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J],華僑大學學報, 2005.2
285. 執政能力建設與市場經濟的政治訴求[J],集美大學學報,2005.1
286. 論華文教育內容體系的不足與充實[J],華僑高等教育研究,2007.2
張雲江(博士、副教授)33篇
287. 船山乾坤並建學說中的道德修養意蘊[J],船山學刊2010.4
288. 試論池田大作人類和平思想中的佛教哲學淵源[J],文化學刊2010.5
289. 大乘佛學的融攝與超越——略論唐君毅先生對中國佛教思想發展歷程的詮釋[J],宗教學研究2005.4
290. 略論華嚴宗判教思想對唐君毅心靈九境理論建構的影響[J],宗教學研究2008.3
291. 南宋禪宗史上的默照禪公案探究[J],宗教學研究(增)2010.
292. 試論唐君毅佛教哲學詮釋中的理性化認知取向[J],台灣宗教哲學,2009.12月,
293. 論現代性語境下的佛教經典詮釋[J],法音2008.3
294. 三國巴蜀學派的大師——譙周[J],文史雜誌2007.1
295. 弄潮詩人康白情[J],文史天地2006.9
296. 媽祖信仰起源與發展的宗教社會學透視[J],福建宗教2010.4
297. 論佛教對於中國民俗的影響[J],福建宗教2008.4
298. 海濱有仙山——福建支提山之為天冠菩薩道場考辨[J],福建宗教2009.5
299. 論中國佛教教育危機的歷史性嬗變[J],福建佛教(內刊)2010.3
300. 般若與玄學——論唐君毅對肇論物不遷論的哲學詮釋[J],華僑大學學報,2010.3
301. “心通九境”中的憂患意識——從舍勒福柯到唐君毅[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06.4
302. 唐君毅對中國佛教思想的整體判釋[J],西南民族大學學報,2010.4
303. 唐君毅對佛教思想價值的肯定與認同[J],宜賓學院學報2010.7
304. 唐君毅鍾情於華嚴宗哲學之原因初探[J],宜賓學院學報2006.4
305. 唐君毅棄佛歸儒之原因初探[J],宜賓學院學報2005.3
306. 古代漢語與佛教淵源簡論[J],新余高專學報2004.3
307. 新教倫理與資本主義精神譯序[J],書屋2007.2
308. 法國啟蒙運動中的儒學鏡像[J],書屋2006.9
309. 孔子誅殺少正卯?[J],書屋2006.5
310. 用英語思考的孔子[J],書屋2005.12
311. 詩人的囈語[J],書屋2005.10
312. 對上帝的一種誤讀[J],書屋2005.7
313. 伊斯蘭教的清真寺及三大聖寺[N],中國民族報 2006-11
314. 宗教與人文精神的互相調和[N],中國民族報2006.10
315. 古希臘的運動競技與神祗崇拜[N],中國民族報2008.8
316. 中國古代宗教不發達的原因[N],中國民族報2008.1
317. 現代性視域中的巫術研究[N],中國民族報2008.9
318. 區域宗教研究的成功探索[N],中國民族報,2007-04-03
319. 宗教與生命教育[N],中國民族報2007-04-1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