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

華中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成立於2002年,前身是建於1948年的武漢大學農業化學系,現設有土壤與植物營養、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信息等3個系。

學院概況
華中農業大學教育部直屬、國家“211工程”重點建設的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的前身是建於1948年的武漢大學農業化學系。1952年,武漢大學農學院、湖北農學院和湖南農學院有關係科合併組建華中農學院土壤農化系。1994年,土壤農化系微生物學科專業整體劃入新成立的生命科學技術學院。1997年,土壤農化系更名為資源環境與農業化學系。2002年,以資源環境與農業化學係為基礎組建資源與環境學院。
學院現設有土壤與植物營養、環境科學與工程、資源環境信息等3個系,3個實驗教學中心, 5個教學科研實踐基地,1個農業部重點開放實驗室、1個校級研究中心、1個農業信息網站,湖北省土壤肥料學會掛靠本院;擁有1個一級學科博士點和博士後科研流動站,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3個專業碩士學位點,4個普通本科專業,2個自考助學本科專業;擁有1個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2個湖北省特色學科,1個國家“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點。現有在職教職工83人,退休教職工32人,各類在校全日制學生2018人。
學院現任黨委書記為馮永平研究員,院長為蔡崇法教授,黨委副書記為黃依群,副院長為劉凡教授、趙竹青教授、劉震。
師資隊伍
學院現有專職教師60人,其中教授17人、副教授16人,博士生導師16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58人,占97%;具有博士學位的48人,占80%。學院有兼職(客座)教授30人。專職教師中有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1人,“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1人,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導師及作者各1人,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主持者1人,國家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崗位科學家1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1人;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畫”5人、“優秀青年教師資助計畫”1人、霍英東高校青年教師基金獲得者1人、高等學校教學指導委員會成員1人;湖北省有突出貢獻專家3人,湖北省“新世紀高層次人才工程” 2人,湖北省“111人才工程”1人,湖北省傑出青年人才基金獲得者1人,湖北省青年科技獎獲得者1人,湖北省優秀教師1人,享受湖北省政府特殊津貼2人;20多人次在國內有關學術機構任正、副主任、理事長、理事,10多人次任國內外學術期刊編委等。一批教授被聘為全國和湖北省測土配方施肥、湖北省水土保持等專家組成員,一大批青年博士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
學院現有專職實驗技術人員8人,其中高級工程師3人;具有研究生學歷的3人(博士1人、碩士2人)。
據資源與環境學院官網資料[1],學院黨委書記為馮永平研究員,院長為蔡崇法教授,黨委副書記為黃依群,副院長為劉凡教授、趙竹青教授、劉震。

學科建設
學院現有農學、理學、工學等三個學科門類,涵蓋農業資源利用、環境科學與工程、林學等3個一級學科的6個二級學科。設有農業資源利用博士後科研流動站,農業資源利用一級學科博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環境信息工程等3個二級學科博士點;土壤學、植物營養學、資源環境信息工程、環境科學、環境工程、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等6個二級學科碩士點,農業推廣碩士(農業資源利用、農業信息化領域)、工程碩士(環境工程領域)等3個專業學位點;農業資源與環境(含水土保持方向)、環境科學、環境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等4個普通本科專業,計算機信息管理、環境工程與管理等2個自考助學本科專業。
農業資源利用為湖北省一級重點學科,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等2個學科為湖北省特色學科,資源環境信息工程為國家“211工程”三期重點建設學科點,農業資源與環境專業為湖北省品牌本科專業,環境科學專業獲準立項創建湖北省品牌本科專業。
土壤學是湖北省特色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以我國亞熱帶地區的農業資源及其環境要素為研究對象,以提高該地區的土壤資源的合理利用,改善生態環境和促進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總體目標,研究土壤圈的內在功能、物質循環、相互作用及對環境的影響;在土壤表面化學、可變電荷土壤礦物學、南方水土保持等領域形成了特色,土壤礦物-有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的研究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壤化學、土壤生物化學、土壤物理、土壤生態、土壤肥力及土壤侵蝕等。
植物營養學是湖北省特色學科,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以農業可持續發展為目標,以養分資源高效利用和農產品與環境安全為重點,以測試技術、生物技術、信息技術和農業生產技術為支撐,堅持基礎研究與套用研究相結合,在植物微量營養元素的營養機理、營養診斷與營養遺傳等領域形成了特色,有關植物硼、鉬營養機理與營養遺傳等方向的研究成果達國際先進水平。主要研究方向有植物營養機理與調控、現代施肥技術、植物營養遺傳與分子生物學、植物營養與環境生態。
資源環境信息工程是農業資源利用與計算機信息科學的交叉學科,是運用計算機技術改造、整合、提升傳統學科而發展起來的新興學科。2003年初自主設定了“資源環境信息工程”學科點,獲得了博士、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本學科已在農業專家系統、水土資源管理信息系統、土壤信息系統、土地評價系統等方面的系統研發與套用形成了一定的特色。主要研究方向有土地利用規劃、流域管理、土壤與環境污染評價、防治與規劃,耕地肥力管理、專家系統開發等。
環境科學是在原農業環境保護學科和農業資源利用的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科,具有理學碩士學位授予權。本學科致力於培養具有環境科學基礎理論,能分析環境系統規律及問題、擬定與最佳化環境污染控制方案、監測和評價環境質量、進行環境規劃和管理決策的複合型人才。目前,本學科已形成了污染環境的修復,污染物在環境和生物體中的行為過程及其機理,環境友好材料,環境資源管理及規劃等研究特色研究領域。
環境工程是是由原農業環境保護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學科,具有工學碩士學位授予權。目前,本學科已逐漸形成以水、土污染的生態處理、修復和大氣污染控制等研究方向,在利用耐重金屬細菌、重金屬超富累積植物和脫氮溝技術進行污染環境修復和農業面源污染控制,氧化物及其摻雜材料、生物質材料的合成、表征及其在污染物降解的套用方面具有鮮明的特色。
水土保持與荒漠化防治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學科以單一學科獨立研究與多學科綜合、交叉研究相結合,微觀手段與巨觀方法相結合為指導思想,開展水土保持與農業生態的基礎理論與套用研究。目前,本學科以我國南方地區土壤侵蝕機理與生態環境建設為主攻方向,在土壤侵蝕機理與過程、流域管理與景觀設計、農林複合系統、水資源高效利用等方面形成了特色。
人才培養
學院已建立起“本科-碩士-博士-博士後”完整的高層次人才培養體系。現有普通本科生1091人,全日制研究生327人,外國留學生5人,專業學位研究生45人,繼續教育學生550人。研究生與普通本科生數量之比約1﹕3。
學院近幾年主持國家、湖北省、校級的教改及創新性實驗計畫等項目30多項,《地質地貌學》獲國家精品課程,《土壤學》、《植物營養學》獲湖北省精品課程,獲湖北省及校級教學獎勵20餘項,主編出版面向21世紀課程教材、高等農林院校十五及十一五規劃教材等10餘種。1998年以來連續10年獲校教學質量優秀一等獎。
學院現有農業部亞熱帶農業資源與環境重點開放實驗室、微量元素研究中心,農業資源與環境、環境科學與工程、地理信息系統等3個實驗教學中心,積極組建環境生態研究中心、水土保持研究中心、農業信息研究中心。實驗用房4000 M,設有9個教學實驗室;有氣相色譜儀、等離子發射光譜儀、微量熱儀、比表面分析儀、原子吸收儀、X-射線衍射儀、流動注射分析儀、TOC自動測定儀、微波消解裝置、氣體催化反應裝置、差分GPS等一批高檔實驗儀器和軟體,固定設備1400台(套件),總價值1300多萬元。在校內有植物生產類教學實習基地,校外有鹹寧紅壤綜合試驗站、荊門漳河灌溉試驗站、大冶地質勘探大隊、湖南株洲化工集團等教學科研實踐基地。農業資源與環境工程校內教學科研實踐基地獲教育部批准立項建設。
學院領導的大學生綠色協會先後兩次獲得“全國濕地使者行動”二等獎、“全國高校優秀環保社團”、“全國高校優秀學生社團”等稱號。近年來本科生攻讀研究生錄取率超過35%,國家英語四級考試一次性通過率超過94%,畢業生年度就業率達到98%。1952年以來,學院向社會輸送了以中國科學院院士陳文新、鄧子新,中國工程院院士劉更另、范雲六,原國家科技部副部長韓德乾等為優秀代表的各類畢業生3000多名。校友為回饋母校、激勵在校學子努力學習,捐資設立“校友獎學金”;數家企業捐資助學,設立“企業獎學金”。
科學研究
學院1998年以來共承擔各類科研課題200餘項,其中主持“863”、“ 973”、國家支撐計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國際合作等各類項目、課題100餘項,累計科研經費5000多萬元。累計發表學術論文1000餘篇,其中SCI、EI和ISTP收錄論文200餘篇;主、參編專著20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二、三等獎11項;獲得全國百篇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1項、提名獎1項,湖北省優秀博士學位論文獎6項,湖北省自然科學優秀學術論文一等獎3項;獲得專利15項。主持的“華中農業信息網” 2006年、2007年、2008年連續三年入選“全國農業百強網站”。
對外交流
學院先後與美國、加拿大、英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10多個國家和香港、台灣地區及國內一批高校、科研院所保持長期的合作與交流關係。1998年以來,200餘人次赴外講學、交流訪問;外籍專家150餘人次、國內專家120餘人次來院交流訪問,承辦國際、國內學術會議10餘次。2004年9月和2005年9月,相繼舉辦了第四屆土壤礦物-有機物-微生物相互作用國際學術研討會、第三屆國際動植物硼營養學術討論會,30多個國家的200餘名代表參加了會議。學院已獲準承辦2010年全國青年土壤與植物營養學大會。
發展展望
經過5-10年的努力,把學院初步建成為質量優良、效益顯著、傳統優勢學科整體實力居國內同類學院前列,新學科專業具有明顯特色優勢,2-3個學科方向在國內領先,國際上有一定影響的研究型學院。

不朽丹神http://www.7kwx.com/0/49/
光明紀元http://www.7kwx.com/0/202/
獨裁之劍http://www.7kwx.com/0/146/
造神http://www.7kwx.com/0/195/
大聖傳http://www.7kwx.com/0/206/
武動乾坤http://www.7kwx.com/0/10/
天下梟雄http://www.7kwx.com/0/205/
明朝好丈夫http://www.7kwx.com/0/100/
八零後少林方丈http://www.7kwx.com/0/221/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