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chang Branch)是經教育部批准興辦的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中國現代教育發展體系中按照新機制、新模式運行的創新型大學。學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專家之智,走創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託華中科技大學,傳承名校優良傳統,集聚社會優質資源,借鑑先進管理經驗,在與新世紀同步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原華中工學院院長、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員、著名軍事家劉精鬆上將擔任名譽校長。 學校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武昌南湖之濱,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48萬平米。校內教學大樓、實驗樓、圖書館、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模擬法庭、體育場館、游泳池、學生公寓、食堂等教學與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校園環境美麗,富有濃郁的人文氣息,是莘莘學子理想的求學之地。學校設有9系3部和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教學機構,復蓋理、工、文、管理、藝術等學科,共37個本、專科專業。在校學生20000餘人。學校專職教師26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總數的56%。 學校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積極探索“大眾化”和“國際化”辦學思路,實行“因材施教、寬進嚴出”的學分制教學改革,並推行學業證書和專業資格證書並重的制度。學校面向全國招生,並納入國家普通高等學校招生計畫。學生修完規定學分,由學校頒發國家承認學歷的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者由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學士學位。2008年秋季入學的學生,符合學士學位授予條件的,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授予學士學位。 學校站在富於挑戰的21世紀起跑線上,努力續寫“積極發展、規範管理、改革創新”新篇章,把學校辦成機制清新、特色鮮明的培養現代化人才的搖籃。

基本信息

簡介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Huazhong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Wuchang Branch)是經教育部批准興辦的本科層次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是中國現代教育發展體系中按照新機制、新模式運行的創新型大學。學校秉承“借政策之力,集專家之智,走創新之路,成育材之地”的宗旨,依託華中科技大學,傳承名校優良傳統,集聚社會優質資源,借鑑先進管理經驗,在與新世紀同步中,實現了跨越式的發展。原華中工學院院長、著名教育家朱九思教授和原中共中央委員、著名軍事家劉精鬆上將擔任名譽校長。

學校坐落於風景秀麗的武昌南湖之濱,占地面積1000餘畝,建築面積48萬平米。校內教學大樓、實驗樓、圖書館、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大學生活動中心、模擬法庭、體育場館、游泳池、學生公寓、食堂等教學與生活設施配套齊全。校園環境美麗,富有濃郁的人文氣息,是莘莘學子理想的求學之地。學校設有9系3部和實驗中心、培訓中心等教學機構,復蓋理、工、文、管理、藝術等學科,共37個本、專科專業。在校學生20000餘人。學校專職教師260餘人,其中具有高級職稱的教師占總數的56%。

學校規模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系國家教育部2000年8月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本科層次普通高校,由華中科技大學和武漢軍威教育投資集團合作興辦。其前身乃華中科技大學軍威學院,翌年3月即更之為現名。

學校坐落於培育近代國民革命先鋒、素有“中國將帥搖籃”之稱的黃埔軍校武昌分校舊址。占地面積856畝,建築總面積40.7萬平米。現代教學與生活設施體系完善,計算機中心、語音中心、體育館等樓群端寧恢弘,井然有致。教室、學生公寓均配置多媒體、空調、寬頻網、電話等設施,為師生提供便利、舒適的環境,及廣闊自由的信息化空間。學校林秀花香、環境幽雅,校園綠化率達58%。

現在,在校生規模1萬餘人。教師總數563人,其中專任教師500人。具有高級以上職稱教師168人,具有碩士、博士學位教師205人。現設定有計算機、信息科學、自動化、城市建設、外語、經濟管理、法學、新聞傳播、藝術等9個系,及實驗教學基地,復蓋理學、工學、文學、管理學、法學、經濟學等6個學科門類、16個二級學科門類,30個本科專業和9個專科專業。建有數控、光信息、通信、網路、新聞傳播和模擬法庭等46個基礎及專業實驗室,圖書館藏書量120萬冊。

學校堅持“辦好大眾化高等教育,為社會培養和輸送套用型人才”的辦學定位,不斷深化教學改革,按照“夯實理論基礎,強化實踐環節,突出專業特色”構建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培養體系。“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是學校最根本的辦學宗旨,學校堅持“以人為本,關愛師生”的辦學理念,遵循“保證質量,大膽創新”的辦學方針,在培養學生專業素養、行為規範、職業素養的基礎上,注重學生正確價值觀培養,重視實踐教學環節和學生動手能力的培養,學校率先在大陸成立了首家台資企業人才培養基地,在養成教育和實踐創新能力培養方面已初步形成自己的特色。學校堅持開放辦學、走國際化的辦學之路,引進國際上優秀大學的先進教育理念和教育管理模式,通過聯合辦學、聯辦課程、文化交流等多重形式,積極開展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在國際化人才培養上形成自己的鮮明特色。

截至2008年6月,學校為國家和社會共輸送1.93萬名本專科畢業生;每年畢業生一次性就業率達到85%以上;有393人被國家外交部、建設部等省市機關錄取為公務員;有498人被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科技大學、復旦大學、武漢大學、華中科技大學、中國傳媒大學等國內高校錄取攻讀碩士研究生,40人被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日本名古屋大學等國外高校和香港理工大學錄取為碩士研究生;在全國數學建模競賽、全國周培源大學生力學競賽、全國大學生英語競賽、中國機器人大賽、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等國家、省級大賽中,共有160多人次屢獲殊榮,其中,14人次獲得國家級競賽一等獎,18人次獲省級競賽一等獎。

新世紀賦予學校發展以濃烈而鮮明的創新色彩。砥礪8年,學校迭膺湖北“信用合格”、“美譽學校”和“綜合實力百強”殊榮。2006至2008年,學校連續三屆蟬聯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首。學校以創新精神凜然自賦,裹挾時代的強勁足音,努力探索大眾化教育新模式,為構建和諧校園與和諧社會,繼續譜寫教育新篇章。

學校領導

校黨委書記:馮向東

校董事會董事長:金國華

名譽校長:朱九思 劉精鬆

校長: 周進

副校長:楊倫全 程大全 金國傑 戴仁鈺

教學設施

南區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多媒體教室:10個。分別在第一教學區6個,第一層3個,第二層1個,第三層1個,第四層1個,使用面積為1540平方米,能容納學生1600人。第三教學區3個,第一層1個,第二層1個,第三層1個,使用面積600平方米,能容納學生600人。實驗大樓第四層1個,使用面積200平方米。

語音教室:共修建12個語音教師,在綜合大樓四、五層,使用面積為1500平方米,能同時容納700名學生上課。

標準教室:共維修、新建標準教室55個,分布在第一、三教學區建築面積13845平方米,第一教學區15個標準教室,第三教學區40個標準教室,第一、三教學區可容納8000名學生同時上課。

微機室:設在計算機中心,使用面積2498平方米,一次可供560名學生上機訓練。

第二教學區:現有1個報告廳,使用面積為1100平方米,可容納1000人聽報告。一個室內活動場800平方米,內設桌球、桌球、羽毛球等。

第三教學區:建築面積7300平方米,設普通教室40個,階梯教室3個,使用面積為4302平方米,可容納4500名學生同時上課。

建築面積4275平方米,內設電工、電路、光學、數電、模電、EDA、DCP、物理等試驗室。

1、電工實驗室2個,使用面積為240平方米,可容納100名學生做實驗。

2、電路實驗室2個,使用面積為240平方米,可容納100名學生做實驗。

3、光學實驗室2個,使用面積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納80名學生做試驗。

4、數電、模電實驗室3個,使用面積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納120名學生做試驗。

5、EDA實驗室2個,使用面積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納80名學生做試驗。

6、DSP實驗室、使用面積240平方米,每次可容納74名學生做試驗。

7、演示廳3個,使用面積400平方米,能容納學生320名。

8、物理實驗室,可容納108名學生同時做實驗,使用面積為240平方

圖 書 館圖書館使用面積為6280平方米,可藏書600000冊,期刊和報紙380種,同時可容納3800名學生閱讀。

北區

1、各種類型教室,實驗室43個,總使用面積13000平方米,其中:電腦教室3個,多媒體教室5個,語音教室 5個,實驗室7個,可供4668人同時使用。

2、圖書閱覽室,使用面積680平方米,同時可容納360名學生閱覽。

3、教學輔助用房38間,面積1200平方米。

南區

運動場:標準運動場一個,標準400米跑道、足球場,設有主席台、看台,非標準訓練運動場二個,其使用面積2.6萬平方米,包括足球場、草坪、跑道、單槓、沙坑、羽毛球場、排球場、雙槓。

校醫院:711平方米內設外科、內科、眼科、口腔科、婦科、B超室、X光室、急診室、理療室、注射室、藥房、倉庫、縫合室、收費室、病史檔案室、病房等。

校教工餐廳:校教工餐廳實行社會化管理模式。

學校辦公場所:

1、校機關場所設在1#綜合大樓1-4層作為辦公用房,第三層為校董事會領導、校領導、校辦公室、校文印室、會議室。第二層為教務處、財務處、人事處、師資辦公室、師資科、學生處、教學指導委員會辦公室。第一層為設備處、總務處、基建處、保衛處、招辦、接待室、值班室。第四層為組織部、宣傳部、政策處、政策研究室、特色辦、基礎科學部。

2、各部、系教研室辦公場所:設在1號樓1-4層。

3、科研中心:設在科研樓內。

4、校務部辦公場所:設在5#樓東側一至二層,其中包括:水電維修中心、車隊、物業管理中心、房地產管理中心,第三產業管理中心,飲食服務管理中心,學生公寓管理中心,綠化辦、愛衛會辦公室、保衛處、基建處、採購中心。

5、收發室:設在校門口。

游泳池、戲水池工程:游泳池1970平方米,戲水池1050平方米。

學生公寓、食堂、澡堂、超市、各項服務網點:

1、南區學生公寓:A2型建築面積 1#樓4963.94平方米,2#樓5621.00平方米,3#樓7852.22平方米,4#樓8545.15平方米,可供2648人入住;A1型建築面積 1#-4#樓28681.65平方米,5#樓7893.58平方米,可供4300人入住。

2、南區學生食堂:A2區建築面積7312平方米,可供3600人正常使用:A1區建築面積10200平方米,可供5680人正常使用。

3、學校澡堂及超市、各項服務網點:以上各項工作由湖北學府恆松學生公寓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具體組織實施,並保障正常營業。

北區

1、學生宿舍樓7棟,總使用面積10000多平方米,可供2228名學生入住。

2、學生食堂2個,總面積3500平方米,可供3000人就餐。

3、學生俱樂部一個,使用面積600平方米,內設桌球、桌球等活動設施。

4、多功能廳1個,使用面積600平方米,內有全套音像設備、舞台、燈光等,可供會議、娛樂、歌舞等各種晚會使用。

5、行政辦公樓一棟,面積1586平方米,內設辦公室49間,會議室和醫務室。

6、設超市、洗衣、郵政、理髮、書報、文印、麵包屋等7個商業服務網點。

7、接待中心1個,面積2600平方米,內設標準間、套房、會議室、歌舞廳、餐廳、貴賓廳,可供100人召開小型會議,提供吃、住、娛樂為一體的服務。

8、戶外活動場地

①、露天大舞台一座,可供各類演出,放電影和各類大型集會使用。

②、籃球場8個,足球場1個,排球場4個,羽毛球場4個,還設有單雙桿,沙坑等體育訓練設施。

教育要創新質量是生命

——教育家朱九思談發展中的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現任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名譽校長朱九思教授是我國著名教育家,曾經30年在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擔任主要領導工作,積累了十分豐富的辦學經驗。1985年以來,作為博士生導師從事高等教育研究和研究生指導工作,提出了許多新的發展高等教育的思想。2001年6

月,他憑著對我國高等教育事業的一份執著,以85歲的高齡,出任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校長,為探索我國高等教育進一步發展的新模式,也為了辦好這樣一所新制獨立學院,傾注了大量精力。作為辦學的實踐者和“中介人”,朱九思教授對新制獨立學院辦學及其發展自然有一番不同於一般人的認識。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從創辦到現在,發展很迅速,現在已達到一所普通大學應該具備的基本規模與應有的基本水平。之所以能夠如此,主要是實行了一種完全創新的辦學模式,就是一個企業集團與一所名校合作,前者負責投資,後者負責教學與學生管理。2000年武漢軍威企業集團(現已改稱武漢軍威教育投資集團)董事長金國華同志與華中科技大學原校長周濟同志、黨委書記朱玉泉同志訂立合作辦校的協定,並經國家教育部批准,成立了這所學校。由於我是最初的“中介人”,也是三年來的見證人,因此我應該實事求是地說清楚,這所新生的學校之所以能有今天,並發展得如此之快,主要是現任學校董事長、學校黨委書記金國華同志為學校的建設做了大量的工作。我在公立大學工作數10年,深知要新辦且要辦好一所大學,決非輕而易舉之事。

我於2001年有幸擔任了這所分校的校長,後因年事已高改為名譽校長。這所分校在短短兩年多的創辦過程中,校董事會和校黨委帶領全校教職員工勇於改革創新,牢牢把握教育質量是生命線這個指導思想,不要國家投資一分錢,吸納社會資金辦教育,實現了超常規的發展。學校董事會提出的“硬體上台階,軟體上水平,發展思路大眾化、教學管理規範化、設施設備現代化、校園建設園林化、後勤保障社會化、思想工作經常化”的目標要求,正逐步得以實現,這不能不說是個奇蹟。國家教育部、湖北省、武漢市的許多領導以及教育界的同行,對這所分校的快速健康發展給予了較高評價,我作為教育戰線上的一名老教育工作者也感到欣慰。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依託名校辦分校,雖然時間很短,取得的經驗有限,但畢竟作了有益的嘗試,初步闖出了一條新的辦學路子,探索了一種新的辦學模式,具有一些可稱道的創新點或者叫“亮點”。

創新辦學模式,依託名校辦分校,不圖虛名,重視教育質量

武昌分校的辦學模式,既不是一般的公辦大學二級學院,也不是單純意義上的民辦大學,它是依託名校辦的分校,我們稱之為“公辦民助”。我們武昌分校依託名校的優質教育資源和雄厚的師資力量,拉動社會投入,不圖虛名,圖的是教育質量和社會效益,這種辦學模式就很有生命力。

依託名校辦學,行為規範。一般的新辦大學要建立一整套專業教學計畫、組織師資隊伍等等,幾乎從零開始,而我們把一整套比較成熟的教學規範、優質的教育資源引入分校並充分利用,這就取得了事半功倍的效果。武昌分校畢業的本、專科學生,由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頒發畢業證書,國家承認學歷,其中部分優秀學生還可頒發華中科技大學畢業證書,符合學士學位條件的直接由華中科技大學授予學士學位。僅這一點,也是一般民辦大學不可比的。

國家教育部對依託名校辦分校的模式給予了充分肯定,鼓勵積極探索,希望有成功的範例。

創新行政管理體制,實行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民營企業家管投資,校長管教學質量

武昌分校在管理體制上實行的是董事會領導下的校長負責制。學校董事會董事長由武漢軍威教育投資集團董事長金國華擔任,並出任法人代表;校長、副校長由華中科技大學派出人選,經學校董事會研究決定聘任,在現任的6位正副校長中,有5位是華中科大派出的;為了加強分校的教學管理,總校還派遣主管教學工作的副校長馮向東具體分管武昌分校的工作。校董事會明確提出:“學校以校長為核心,管理以教學為中心,教師以學生為中心,學生以學習為中心”。

我曾經對著名記者樊雲芳與丁炳昌兩位說過,董事長金國華是個熱心辦教育的人,捨得投資,活動能力非凡。我這個當校長的比較省心,不管錢,只管教學質量。在我擔任分校校長一年期間,我的主要精力都用在抓教學和學生管理上,我聽了三分之二的教師講的課,絕大部分講得都很好,發現有幾名教師講得較差,我親自與總校有關院系聯繫,及時調整了教師。我現在雖然是名譽校長,但我對學校的教學質量仍然十分關注。現任校長馬鶴齡教授有多年教學工作與教學管理工作的經驗,他任校長後對教學工作和教育質量也十分重視。

創新人事管理制度,建立依託名校的師資隊伍,不為我有,為我所用

武昌分校在人事管理和師資隊伍建設上實行全員聘任制,這就區別於公立大學。學校舍得花重金聘請名師和在名校工作過的教學骨幹,僅各系主管教學的正副主任和教研室領導、學科帶頭人就聘用了近50人。目前,給分校學生上課的教師90%是華中科技大學在職教師,同時還聘用部分華中科技大學、武漢大學、華中師範大學等國家重點大學和軍隊院校退休的教師,並且近70%具有副教授以上高級職稱,所使用的教材也是最新的。聽著名校教師“原汁原味”的授課,學生和家長們對教學質量都感到滿意。

為了加強對人事招聘考核的組織領導,拓寬教師來源的渠道,建立一支穩定的高素質師資隊伍,學校還專門成立了人事招聘考核領導小組和師資辦公室。根據學校長遠發展和教學管理的需要,按照教師、管理幹部和專業技術人員等不同類型,分門別類地進行招聘考核,廣納人才,擇優錄用。除了總校派出到分校任課的教師外,近一兩年內武昌分校招聘的退休教師、年輕教師就有近200人,這基本上實現了教師隊伍的專兼結合、新老結合和優勢互補。

創新特色教育,培養更多的一專多能人才

我們知道,一所名校除了它的生源質量、師資力量、教學水平、教學管理等之外,還包括它深厚的文化積澱和文化氛圍,而這種文化積澱和氛圍需要有幾十年、上百年的積累,不是一下子能“拿來”的。武昌分校和總校——華中科技大學的教育層次是不一樣的,總校是屬於精英教育,分校屬於大眾化教育。由此決定了分校不能一味模仿和照搬總校的一套,而要從實際出發,找準自己的定位。這個定位也就是自己的特色,即:培養社會廣泛需要的、有專長的、較高層次的套用型人才。

武昌分校對本、專科各專業所開設的課程,除了按照教學計畫、大綱嚴格施教外,還開展了實用性強的特色教育,並專門成立了特色教育辦公室,以便加強研究和指導。目前,學校普遍實施了英語、法學、書法三項特色教育,分別成立了由眾多學生參加的英語、法學和書法協會。為了強化對學生英語口語訓練,學校還建立了英語強化訓練基地,每期組織幾百名學生輪流培訓。除了長期聘請3名外籍教師授課外,還先後邀請外籍教師、留學生來校講學,講行口語交流達200餘人次,並開闢了外語廣場、英語角,多次舉辦英語晚會、競賽等,這些都收到了良好的效果。去年3月,學校專科生參加湖北省三級英語統考,在同類院校中獲得平均分第一。去年下半年,學校有158名本科生提前通過四、六級考試。

創新學生管理方式,實行半軍事化的學生管理,重在培養當代大學生的綜合素質

針對這一代大學生普遍是獨生子女,在家比較嬌生慣養,生活自理能力較差,極少數人早晨睡懶覺、不吃早餐、上課遲到曠課,有的上網咖、玩遊戲機等現象,學校採取了從嚴治校、從嚴管理的措施,目的是為了促進學生更好地學習,搞好養成教育,提高綜合素質。從2001年下半年開始,我們從軍事院校和部隊先後聘請了近20名退休教授、轉業自主擇業師團職幹部,充實到各系、部和學生處主管學生管理工作,借鑑軍校和部隊做思想政治工作以及管理教育工作的成功經驗,結合地方大學生的特點,實行半軍事化的學生管理。去年,學校又成立了校風學風督察室,以期加強管理工作的力度。

實行半軍事化管理是金國華同志提出的,我是贊成的,這也是逼出來的,實際上這是個從嚴治校的問題。我在原華中工學院當院長時,堅持從嚴治校、從嚴管理是出了名的,因為這也是個老傳統,只不過在武昌分校發揚了這個好傳統,並有所創新地實行了半軍事化管理。其中特別是一日生活制度、內務衛生制度、請銷假制度很管用。儘管有部分學生開始不太適應,認為對大學生不應該管得太嚴,但經過系、部領導和輔導員老師耐心細緻的思想工作後,學生們逐步嘗到了甜頭,增強了自覺性和組織紀律性。早上按時起床,進行早鍛鍊、早讀,按時吃早餐、按時到課,晚上晚自習,外出請銷假等等,逐步養成了習慣,好人好事越來越多,不良現象大為減少。學生們思想品德、行為舉止、綜合素質明顯提高了。

武昌分校的主要創辦人、華中科技大學前校長、現任教育部長周濟院士,2003年春節利用回武漢短暫休假的機會,大年初一來到分校考察,對學校的快速發展、教學管理,特別是半軍事化管理等工作給予了充分肯定。我校特聘請的另一位名譽校長、解放軍軍事科學院原院長劉精鬆上將也多次聽取學校工作匯報,十分關注學校的建設與發展,還先後親臨學校參加建校成立大會、檢閱學生們軍訓的成果。從嚴管理也出乎意料地受到了學生家長的一致歡迎。2002年春節期間,學校給近2000名學生家長發去慰問信並徵求對半軍事化管理的意見,其中有1800多位家長回信普遍贊成從嚴管理,沒有一位反對的。2003年春節後又有7000多位家長來信,對學校採取的教學管理措施表示理解和信任,許多家長都希望自己孩子的綜合素質能通過學校的教育得到鍛鍊和提高。

這所新生的學校已經取得令人矚目的成績,來日方長,預計今後會越辦越好。 望在2009年來臨之際祝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越辦越好,展示出一流三本的另一種水平。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院系設定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下設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科學與技術專業、電子商務專業、計算機套用與維護專業。計算機與電子系堅持學校“以人為本,從嚴求實,雙證並舉,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的辦學理念,堅持理論與實踐相統一,學產相結合,向社會延伸實訓教學空間,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和綜合素質。

下設光信息科學與技術專業、通信工程專業、電子信息工程專業( 數字視音頻技術 ) 、通信技術專業 (專科)。信息科學與技術系建立於2002年9月。全系已建成9個專業基礎實驗室,有固定資產600多萬元。

下設自動化專業、電氣工程及其自動化專業、機械電子工程專業、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都是為了培養基礎牢、能力強、素質高、能從事工業、國防、經濟、環保等領域自動化的實用型、套用型專門人才。自動化專業培養目標:培養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德、智、體全面發展,具備自動化領域的學科基礎、專業知識與套用能力,能在控制科學與工程自動化等高新科技領域從事科學研究、工程設計、系統運行、管理方面工作的寬口徑、複合型、高素質套用型、職業技術型專門人才。

城市建設系設城市規劃專業、建築學專業、土木工程專業、工程管理專業、環境工程專業、給水排水工程專業、生物工程。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城市建設系成立於2002年9月,2006年7月與原建築學與城市規劃系合併,共有本專科學生2193名,其中本科生2000人,專科生193人。

英語專業,下設英語專業教研室、大學英語第一、二教研室、系行政辦公室(包括教務辦公室)和學生工作辦公室。英語專業教研室的教師主要承擔英語專業學生的教學工作。英語專業培養具有堅實的英語語言基礎和比較廣泛的科學文化知識,能熟練地運用英語和所學專業知識,在外事、經貿、文化、新聞出版、教育、科技、旅遊等部門從事翻譯、研究、教學、管理等工作的人才。

財務管理專業、市場行銷專業、國際經濟與貿易專業、金融學專業、會計學專業、公共事業管理專業(人力資源管理方向)、旅遊管理專業。經濟管理系創建於2002年8月,在校學生5500餘人。

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

設法學專業,下設三個教研室,即:法理學教研室、民法經濟法教研室、刑法國際法教研室。華中科技大學武昌分校法學繫於2003年獨立建系,有教職工40人,在校學生1900餘人。法學專業培養目標:本專業培養適應中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依法治國需要,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既有系統的法學理論知識、熟悉國家法律和政策,又有較強的法律實務能力的複合型、套用型高級法律專門人才。主要就業方向是律師事務所、司法機關、政府機關和企業事業單位。法學專業本科修業年限為四年,凡修滿規定學分、學位課程成績達到規定要求的,授予學士學位。

新聞傳播系設新聞學專業(本科,含網路傳播方向)、漢語言文學專業(本科)、廣播電視新聞學專業(本科,含播音與主持藝術方向) 、文秘與辦公自動化專業(專科)、新聞采編與製作專業(專科) 。 新聞傳播繫於2003年下半年獨立建系。自建系以來,該系一直明確地將“質量立系、質量興系”作為系戰略發展目標,將“團結、愉快、務實、拓新”作為系風建設目標。在學科發展和專業建設上,確立了以漢語言文學為基礎,以新聞學、廣播電視新聞學為主體,以秘書學、新聞采編與製作、新聞網路傳播、播音與主持藝術等專業方向為延伸的發展思路。

下設環境藝術設計專業、園林建築景觀藝術設計專業、裝潢藝術設計專業、裝飾藝術設計專業、多媒體藝術設計專業。

基礎科學部下設數學教研室、物理教研室、工程圖學教研室、體育教研室共四個教研室。負責全校各專業學生的微積分、大學物理、畫法幾何與機械製圖、線性代數、大學體育等十五門基礎課程的教學、管理工作,同時開設有“數學模型”選修課,供全校理工類學生選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