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

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是納蘭性德所創作的一首詩詞。

概況

【作品名稱】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姓名】納蘭性德

【作品體裁】詞

原文

菩薩蠻飄蓬只逐驚飆轉,行人過盡煙光遠。 立馬認河流,茂陵風雨秋。 寂寥行殿索,梵唄琉璃火。 塞雁與宮鴉,山深日易斜。

註解

“飄蓬”:飄飛的蓬草。比喻人事的飄泊無定。“驚飆”:狂風。此句謂人事無定,在光陰中隨風四散,漂泊不定。

“茂陵”:指明十三陵之憲宗朱見深的陵墓,在今北京昌平縣北天壽山。

“行殿”:行宮。皇帝出行在外時所居住之宮室。唐李昂《戚夫人楚舞歌》:“風花菡萏落轅門,雲雨徘徊入行殿。”

“梵唄”:佛家語。謂作法事時的歌詠讚頌之聲。南朝梁慧皎《高僧傳-經師論》:“原夫梵唄之起,亦肇自陳思。”陳思,曹植。琉璃火,即琉璃燈,寺廟中點燃之玻璃製作的油燈。

“宮鴉”:棲息在宮苑中的烏鴉。

譯文

一把銹跡斑斑的銅鎖,鎖住了行宮大門,也將舊時的熱鬧與繁華鎖在了時空深處。只有那些盤旋在宮殿上空的大雁和烏鴉,還像以前那樣不停地聒噪著,似乎還想在這深山日暮的斷瓦殘垣里,找尋到舊日的榮華記憶。 

天壽山暮色四合,最後一抹殘陽的餘暉斜灑在空寂的山林深處。我策馬,遠行。不敢再回首蒼茫夜色。人事如飄蓬,風吹浪卷。多少繁華流過,回眸處滿眼荒蕪。

賞析

容若這一闋亦是過明皇陵的感懷之作。這樣的作品《飲水》詞中頗有幾首,《好事近》有“零落繁華如此。再向斷煙衰草,認蘚碑題字”;《採桑子》有“行人莫話前朝事,風雨諸陵,寂寞魚燈。天壽山頭冷月橫”等句,都是詩人過經明十三陵時,對前朝皇陵景象的描繪。這首再加吟詠,容若全以景語入詞,以詞境作畫,以畫意入詞。將“行人過盡煙光遠”的飄渺、“茂陵風雨秋”的滄桑、“寂寥行殿鎖”的荒蕪和“山深日易斜”的感傷溶合在一起。故更婉曲有致,此詞猶如一副山水寫意圖,畫意幽遠。而其不勝今昔之感,興亡之嘆又清晰可見。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諱改性德;字容若,號楞伽山人。正黃旗滿州人,大學士明珠長子,生長在北京。幼好學,經史百家無所不窺,諳悉傳統學術文化,尤好填詞。康熙十五年(1676)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僅三十一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