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

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

《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是晚唐詩人韋莊的作品。這首詞,是寫作者身在江南,回憶他47歲時春天從長安到洛陽,次年離開洛陽這段生活的。上片寫回憶,洛陽的春日美景,回憶起來,勾起令人迷惘的鄉思。“洛陽才子他鄉老”又流露了作者的無限傷感。下片寫江南春景,抒發內心的感慨。全詞寫景妍秀,抒情自然,二者巧妙地結合,寫景採用白描寫法,通過具體事物來展現感情,頗能體現韋詞的風格。

基本信息

【名稱】菩薩蠻·洛陽城裡春光好

【年代】晚唐

【作者】韋莊

【體裁】

作品原文

洛陽城裡春①光好,洛陽才子②他鄉老。柳暗魏王堤③,此時心轉迷。桃花春水淥④,水上鴛鴦浴。凝恨⑤對殘暉,憶君君不知。

作品注釋

①春:一作“風”。

②洛陽才子:西漢時洛陽人賈誼,年十八能誦詩書,長於寫作,人稱洛陽才子。這裡指作者本人,作者早年寓居洛陽。

③魏王堤:即魏王池。唐代洛水在洛陽溢成一個池,成為洛陽的名勝。太宗貞觀中賜給魏王李泰,故名魏王池。有堤與洛水相隔,因稱魏王堤。

④淥:一本作“綠”,水清的樣子。

⑤凝恨:愁恨聚結在一起。

作品集評

張惠言《詞選》:此章致思唐之意。

俞陛雲《唐五代兩宋詞選釋》:此《菩薩蠻》詞,致其鄉國之思。

洛地風景,為唐初以來都城勝處,魏堤柳色,回首依依。結句言“憶君君不知”者,言君門萬里,不知羈臣戀主之憂也。

唐圭璋《唐宋詞簡釋》:此首憶洛陽之詞,身在江南,還鄉固不能,即洛陽亦不得去,回憶洛陽之樂,不禁心迷矣。起兩句,述人在他鄉,回憶洛陽春光之好。“柳暗”句,又說到眼前景色,使人心惻。末句,對景懷人,樸厚沉鬱。

陳廷焯《白雨齋詞話》:韋端己《菩薩蠻》四章惓惓故國之思,而意婉詞直,一變飛卿面目,然訊息正自相通。

《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丁壽田等云:結尾二語,怨而不怒,無限低徊,可謂語重心長矣。

作品賞析

這首詞是韋莊在唐僖宗中和年間避亂洛陽時的作品。韋莊客居洛陽,正是國家多事之秋,戰亂頻仍,民不聊生;自己則浪跡他鄉一事無成。所以詞一開頭,就以排比偶句寫景抒慨。上句寫景,洛陽多花,春光確實很好;下句抒慨,洛陽多才子,但他們卻因為生不逢時而垂老他鄉。洛陽的大好春光未能使之陶醉,反而觸發了他的隱憂,可見這位“洛陽才子”此時感慨頗深。這裡,“春光好”是淡寫,“他鄉老”卻是重筆,情景兩兩對舉,比照十分鮮明,以情景的反差表現了心理的反差,突出了“春光”卻在“他鄉”、雖“好”可惜已“老”的矛盾心境。明代戲劇家湯顯祖讀到這裡說“可憐可憐,使我心惻”(湯顯祖評本《花間集》卷一),可見“他鄉老”一語,既是韋莊一類晚唐士人的慨嘆,也是歷代失意士人胸中共有的塊壘。三四句承上,一句寫景,一句寫心。魏王堤即魏王池,因“貞觀中,以賜魏王泰”而得名,它是東都洛陽的游賞勝景。但安史亂後,東都已失去昔日的魅力,更何況此時游賞,就更有一番今不如昔之感了。句中著一“暗”字,雖是煙籠柳堤的實景描繪,但也確是作者的虛筆映襯,從中透露出一種歷史與人生的迷濛感,所以下句就直接托出“此時心轉迷”的心態。眼前所見的是春光繚亂、煙柳迷茫之景,胸中翻騰的是懷才不遇、心志淒迷之情。眼迷心迷,景迷情迷,使他又一次陷入迷惘憂傷之中。這也正是他在《中渡晚眺》一詩中所寫的“魏王堤畔柳如煙,有客傷時獨扣舷”的情與景,不過這裡情景更為密合,意旨更為蘊藉。

過片與首句呼應,具體描繪春光之好:桃花紅艷,春水清澈,鴛鴦雙雙,嬉戲水上,一片明麗的春色,一派盎然的春意。寫到這裡,作者似乎已從上片心迷之情中解脫出來,陶醉於融洽的春光之中了。其實並不,後面兩句說明他又一次以情景的反差來表現自己心理的反差,又一次表達自己的心迷:“凝恨對殘暉,憶君君不知”。這裡,詞人面對殘暉,一方面是恨意鬱結,家國之痛,身世之悲,都化成恨在心頭凝結。下一“凝”字,極共沉重。另方面是深切憶念,故國之憶,親友之憶,都化成怨在心底激盪。下一“憶”字,格外深摯。“君不知”三字,以怨對方的不知、無情、無動於衷,曲折表達自己的憶念之深、之切、之誠、之純,真是“無限低徊,可謂語重心長矣”(丁壽田等《唐五代四大名家詞》乙篇)。吳蘅照在《蓮子居詞話》中說:“韋相清空善轉”。這首詞,以恨轉憶,以景迷轉心迷,以情景反差轉心理反差,就此一端,也可看出吳蘅照說他“善轉”是不錯的。

洛陽是詞人的第二故鄉,因而他對洛陽有著深厚的感情。此詞開頭,即疊用“洛陽”二字,而且突出地把它放在句首,就是這種感情的具現。“洛陽才子”是詞人自指,因為他的成名之作《秦婦吟》就是在洛陽寫的,並獲得了“秦婦吟秀才”的美譽。洛陽的春光好在:一是魏王堤上陰翳的垂柳,上蔽天日,下蔭遊人;二是桃花水暖,鴛鴦雙浴于澄波碧水之中。楊柳依依,更添離別之情;鴛鴦喁喁,益增寂寞之感。這些都是詞人在洛陽所習見的景物,因而情不自禁地流露出心底的呼喚。

詞牌簡介

《菩薩蠻》又名《子夜歌》、《重疊金》。唐教坊曲,《宋史·樂志》、《尊前集》、《金奩集》併入“中呂宮”,《張子野詞》作“中呂調”。唐蘇鶚《杜陽雜編》:“大中初,女蠻國入貢,危髻金冠,瓔珞被體,號‘菩薩蠻隊’。當時倡優遂制《菩薩蠻曲》,文士亦往往聲其詞。”(見《詞譜》卷五引)據此,知其調原出外來舞曲,輸入在公元八四七年以後。但開元時人崔令欽所著《教坊記》中已有此曲名,可能這種舞隊前後不止一次輸入中國。小令四十四字,前後片各兩仄韻,兩平韻,平仄遞轉,情調由緊促轉低沉,歷來名作最多。

作者簡介

韋莊(836—910)字端己,長安杜陵(今西安)人,乾寧進士,此前曾漫遊各地。曾任校書郎、左補闕等職。後入蜀,為王建掌書記。王氏建立前蜀,他做過宰相。終於蜀。他的詩詞都很著名,詩極富畫意,詞尤工。與溫庭筠同為“花間”重要詞人,有《浣花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