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提道次第略論釋

尤其於顯密津梁總攝三藏十二部精要成佛最捷之菩提道次第廣論、略論、攝頌,於頗邦喀、康薩二大師之前聽受多遍,視同道命,依之次第精勤聞思修習,求得通達親證。 師因法王達賴喇嘛授任四川金川廣化寺堪布之便,奉頗邦喀、康薩二位大師之命,來內地宏揚宗喀顯密聖教。 師悲憫內地有情,於一九三九年春至一九四五年冬,歷時七年,在康定,深入淺出,詳為開演菩提道次第略論,兼攝菩提道次第廣論一切義理和實修教授,聞者皆大歡喜禮敬,深受法益。

內容介紹

本書以實修實證的方法說明「菩提道次第」的精華。昂旺朗吉堪布是西藏黃教國師-頗邦喀仁波切、康薩仁波切的弟子,一九三九年抵達中國康定,講授《菩提道次第略論》長達七年之久。本書手稿歷經中國文化大革命,在沉埋半世紀後,經過各界人士辛苦彙集,再次以完整的面貌問世

作者介紹

曼荼羅主尊具德恩師功德名稱極難贊說昂旺朗吉大師(一八九九-一九六九)(有譯為阿旺南吉和昂旺朗嘉者)拉薩色拉寺附近貧農家子也。八歲於色拉寺下院出家,即能隨眾上殿念誦打擊鐃鈸,修供佛事。依格西學位之胞兄為師,督教甚嚴。稍長學習優異,立宗辯難,眾鹹驚服;因而有施主發心愿為師供養考格西供眾一切費用,經十三世達賴喇嘛臨場親選,考得最優拉穰巴格西,即入密宗院學修密續一切經續事宜。如理依止頗邦喀大師,深得大師喜悅,顯密教要如瓶瀉水,傾授無餘。尤其於顯密津梁總攝三藏十二部精要成佛最捷之菩提道次第廣論、略論、攝頌,於頗邦喀、康薩二大師之前聽受多遍,視同道命,依之次第精勤聞思修習,求得通達親證。藏中活佛和緇素學人多從學修。
師因法王達賴喇嘛授任四川金川廣化寺堪布之便,奉頗邦喀、康薩二位大師之命,來內地宏揚宗喀顯密聖教。
一九三二年春,劉文輝主席兵敗旁徨,遇師於漢源崇嶺間,為之決疑,如言而驗,劉氏遂迎師住雅安宏揚佛法。嗣因西康建省,請師住錫康定,整理佛教。師悲憫內地有情,於一九三九年春至一九四五年冬,歷時七年,在康定,深入淺出,詳為開演菩提道次第略論,兼攝菩提道次第廣論一切義理和實修教授,聞者皆大歡喜禮敬,深受法益。嗣成都居士康同生見及劉衡如、黃隼高等聽講筆記,深知離此道次,別無成佛捷經,遂依之編纂成菩提道次第略論釋,川中學人多曾抄錄。惜十年浩劫,幾焚毀殆盡,復經昂旺敦振、正僧、定海,十餘年來,在川康乃至北京,收集,參校、繕寫、複印出樣本十餘部,計五十餘萬字,為藏傳佛學中前所未有之最殊勝巨著,由川中長老和學人請去學修和待緣宏揚,此皆師悲慧加被之所賜也。
師雖為劉氏供奉,平日持戒謹嚴,生活儉樸,平易近人,如普通一僧人,除利生外,雖片刻時間,亦在勤自學修中。講授時悲悲遍溢,深義淺述,普濟群倫,決疑示徑,令學人能簡易起行。隨師進藏之祝維翰譯師曾來信云:師為藏中亦不多見之大師,內地學人何幸值遇,深感上師宗喀慈悲加被應自勤奮學修,勿負深恩。師先後復於康定、雅安、成都講授:值遇宗喀巴聖教願文、菩提道次第攝頌、噶登納甲上師瑜伽法、緣起贊、修定修觀法要、聖道三要、修心七義論、發心秘授、朗忍(道次)要義。多次傳授無上瑜伽部之獨勇能怖金剛(大威德)、指打嗎哩(綠度母)、勝樂金剛等灌頂,多次詳授大威德,綠度母生圓二次第要義和修法,復授白度母,斷三惡道等灌頂和儀軌,多次為緇素傳授顯密戒律。至於個別攝受,如為根桑活佛授比丘戒,為劉氏授黑文殊灌頂和修法、大威德略儀和生圓二次,為祝維翰授現觀莊嚴論,為緇素三人授以頗邦喀大師為主尊之上師瑜伽法等,並為康藏人士直接傳授者,更難敘述。
師於康定南無寺閉關,長時潛修。
師在康定安覺寺大殿、彌勒殿、護法殿,曾塑造獅子吼佛等眾多佛像,在康定觀音閣塑造主尊綠度母、圍繞二十一尊度母,和宗咯巴大師三父子等佛像,並繪製許多佛尊畫像,惜十年浩劫中,均焚毀殆盡。
師深念內地有情,眷顧不捨,於一九五○年二月,國民黨田師中田殘部由丹巴竄康,於是日午後進入康定北門時,師始於外南南無寺上馬離康返藏。回拉薩後,以退院堪布色拉寺,緇素學人仍從學修,並任頗邦喀大師轉世靈童之經師,藏亂發生後,音息遂渺,長時思念中,忽夢師歸去,後傳聞師於一九六九年因病示寂,適與夢時相符,不禁涕泣不能自己。
頗邦喀、康薩二位大師,於一九四六年相繼示寂。內地學人福薄緣慳,師又西逝,眾失依怙,深堪悲悼,幸師歷年所示喀法露。蜀中尚有存留,京、滬、贛、浙、滇、亦有倖存者,願諸學人依之精勤修習,乃能不離真實成佛之捷徑,更願宗喀聖教永恆光耀,恩師速來惠利群倫。

作品目錄

道前基礎
緣起
卷一
禮敬
作者之重要
法之重要
說聽規律
聽者之規律
說者之規律
完結之規律
卷二
正以教授引導之次第
依止善知識
略示修法
正修時應如何
卷三
依止善知識馬車
未修時應如何
卷四
依止已修心之次第
暇滿
有暇身勸受心要馬車
道總建立
共下士道
念死無常
卷五
念死無常馬車
二趣苦樂
二趣苦樂馬車
卷六
皈依三寶
皈依三寶馬車
卷七
思惟業果
思維總相
各別思惟
八因三緣
四力淨修之法
思惟業果馬車
共中士道
卷八
希求解脫之心
思惟苦諦
思惟苦諦馬車
思惟集諦
卷九
思惟集諦馬車
解脫正道
上士道
卷十
入大乘之門
七種因果言教
自他換易
菩提心馬車
卷十一
軌則受法
菩薩學處
布施學處
卷十二
戒之學處
忍之學處
精進學處
靜慮學處
智慧學處
四攝法
卷十三
止觀自性
學止法
修止資糧
修止之法
卷十四
修成止之量
卷十五
學觀法
修觀資糧
卷十六
卷十七
卷十八
卷十九
觀之差別
修觀之法
修成觀之量
止觀雙運法
卷二十
攝道之總義
附錄一
昂旺朗吉堪布來川康應化因緣略集
附錄二
菩提道次地探玄捷徑念誦初階易修便讀有緣項嚴論
附錄三
菩提道次地內修法簡授速修次第科判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