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豆細菌性疫病

菜豆細菌性疫病

菜豆細菌性疫病(Xanthomonas phaseoli)為細菌病。細菌性疫病是由黃單孢桿菌(屬細菌)侵染所致。病菌主要在種子內越冬,也可隨病殘體在土壤中越冬。可存活2-3年。植株發病後產生菌膿,借風雨、昆蟲傳播,從植物葉的水孔、氣孔及傷口侵入。該病發病最適宜溫度為30℃,高濕高溫條件下,發病嚴重。

菜豆細菌性疫病菜豆細菌性疫病

症狀

菜豆細菌性疫病菜豆細菌性疫病
細菌性疫病主要侵染葉、莖蔓、豆莢和種子。幼出土後,子葉呈紅褐色潰瘍狀,葉片染病,初生暗綠色油浸狀小斑點,後逐漸擴大成不規則形,病斑變褐色,乾枯變薄,半透明狀,病斑周圍有黃色暈圈,乾燥時易破裂。嚴重時病斑相連,全葉枯乾,似火燒一樣,病葉一般不脫落。高濕高溫時,病葉可凋萎變黑。
莖上染病,病斑紅褐色,稍凹陷,長條形龜裂。葉片上病斑不規則形,褐色,乾枯後組織變薄,半透明,病斑周圍有黃色暈環。豆莢上初生油浸狀斑馬點,擴大後不規則形,紅色,有的帶紫色,最終變為褐色。病斑中央凹陷,斑面常有淡黃色的菌膿。

防治方法

(1)選用無病種子播種。

(2)與非豆科蔬菜行2年以上的輪作。加強田間管理,及時中耕除草和防治害蟲。

(3)結合根外追肥和防治其它病蟲害,每10—15天噴施1次600—1000倍“天達2116”,(或5000倍康凱或5000倍蕓薹素內酯)連續噴灑4—6次,提高菜豆植株自身的適應性和抗逆性,提高光合效率,促進植株健壯,減少發病。

(4)如果已經開始發病,其主要用藥如下:天達諾沙600倍液,綠乳銅800倍倍液,23%絡氨銅400倍液,銅高尚600倍液,新植黴素200毫克/千克,多抗黴素400倍,氯黴素200毫克/千克,黃腐酸鹽600倍液。以上藥劑交替使用,每5--7天一次。每間隔10—15天,藥液中摻加1次600--1000倍“天達2116”(或5000倍康凱)。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