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羹賦

菜羹賦

東坡先生選擇住處在南山腳下,穿著飲食用具與家裡的狀態相適合。山珍海味,因家境貧窮而無法享用,就煮蔓菁、薺菜來吃。蔓菁即蕪菁,類似蘿蔔,莖比蘿蔔大,可做醃菜。煮的方法是不用醋和醬油,利用其自然的美味。因這些菜蔬日常容易搞到,因而能經常享用。因此而作賦:嗟呼我這生活窘迫,像逃走的兔子一樣究竟是什麼原因。飢餓使詩人飢腸轆轆,食陳年的穀子以御餓。無餵養的牲口適合口味,多蒙周圍的菜蔬都可利用。汲山泉以洗濯,取其葉與根。點火上灶放入膏油。鍋內熱氣騰騰香津沸騰,加入豆米攪勻,蓋上蓋。蓋上蓋後不要開蓋攪動,不要放醋和醬油,也不要胡椒桂皮之類的調料。用武火把鍋燒開後,燒沸一會兒就用均勻的文火煨。菜蔬隨開水而翻滾,就煮成了酥爛的濃湯。實在是清醇甘美,盛入盤碗奉上,準備好勺子筷子,消磨暮靄和晨光。溪畔澤旁取的這些野菜,能與諸侯當年的王鼎比美

菜羹賦

原文

菜羹賦
東坡先生卜居南山之下,服食器用,稱家之有無。水陸之味,貧不能致,煮蔓菁、蘆菔、苦薺而食之。其法不用醯醬,而有自然之味。蓋易具而可常享,乃為之賦,辭曰:
嗟餘生之褊迫,如脫兔其何因。殷詩腸之轉雷,聊御餓而食陳。無芻豢以適口,荷鄰蔬之見分。汲幽泉以揉濯,搏露葉與瓊根。爨鉶錡以膏油,泫融液而流津。
湯蒙蒙如松風,投糝豆而諧勻。覆陶甌之穹崇,謝攪觸之煩勤。屏醯醬之厚味,卻椒桂之芳辛。水初耗而釜泣,火增壯而力均。滃嘈雜而麋潰,信淨美而甘分。登盤盂而薦之,具匕箸而晨飧。助生肥於玉池,與吾鼎其齊珍。鄙易牙之效技,超傅說而策勛。沮彭屍爽惑,調灶鬼之嫌嗔。嗟丘嫂其自隘,陋樂羊而匪人。先生心平而氣和,故雖老而體胖。計餘食之幾何,固無患於長貧。忘口腹之為累,以不殺而成仁。竊比予於誰歟?葛天氏之遺民。

【題解】

蘇軾一生仕途坎坷,屢遭貶謫,家境貧寒,生活艱苦,有時出現飲食不給的情況。但他心胸曠達,超然物外,用老莊“齊生死”、“一物我”的思想,力圖擺脫政治失意造成的精神苦悶和物質匱乏帶來的內心困擾。本篇即描寫了煮蔓菁、食苦薺時的達觀態度。文章引經據典,灑脫風趣,頗有幽默感。

作者簡介

蘇軾(1037~1101),字子瞻,號東坡居士北宋眉山人。是著名的文學家,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學識淵博,多才多藝,在書法繪畫、詩詞、散文各方面都有很高造詣。他的書法與蔡襄黃庭堅米芾合稱“宋四家”;善畫竹木怪石,其畫論,書論也有卓見。是北宋繼歐陽修之後的文壇領袖,散文與歐陽修齊名;詩歌與黃庭堅齊名;他的詞氣勢磅礴,風格豪放,一改詞的婉約,與南宋辛棄疾並稱“蘇辛”,共為豪放派詞人
嘉佑二午(1057)進士,任福昌縣主簿、大理評事、簽書鳳翔府節度判官,召直史館。神宗元豐二年(1079)知湖州時,以訕謗系御史台獄,三年貶黃州團練使,築室於東坡,自號東坡居士。後量移諸州。哲宗元佑元年(1086)還朝,為中書舍人,翰林學士。知制誥。九年,又被劾奏譏斥先朝,遠貶惠州、儋州,元符三年(1100),始被召北歸,卒於常州。著有《東坡全集》一百十五卷,今存。譯文
東坡先生選擇住處在南山腳下,穿著飲食用具與家裡的狀態相適合。山珍海味,因家境貧窮而無法享用,就煮蔓菁、薺菜來吃。蔓菁即蕪菁,類似蘿蔔,莖比蘿蔔大,可做醃菜。煮的方法是不用醋和醬油,利用其自然的美味。因這些菜蔬日常容易搞到,因而能經常享用。因此而作賦:嗟呼我這生活窘迫,像逃走的兔子一樣究竟是什麼原因。飢餓使詩人飢腸轆轆,食陳年的穀子以御餓。無餵養的牲口適合口味,多蒙周圍的菜蔬都可利用。汲山泉以洗濯,取其葉與根。點火上灶放入膏油。鍋內熱氣騰騰香津沸騰,加入豆米攪勻,蓋上蓋。蓋上蓋後不要開蓋攪動,不要放醋和醬油,也不要胡椒桂皮之類的調料。用武火把鍋燒開後,燒沸一會兒就用均勻的文火煨。菜蔬隨開水而翻滾,就煮成了酥爛的濃湯。實在是清醇甘美,盛入盤碗奉上,準備好勺子筷子,消磨暮靄和晨光。溪畔澤旁取的這些野菜,能與諸侯當年的王鼎比美!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