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二代

菜二代

“菜二代”,指80後、90後的賣菜人,吃苦不輸父母。

簡介

菜二代菜二代

當賣菜這一職業由傳統的商業模式逐漸轉變為如今多樣的賣菜方式,菜販們也變得更加職業化,更像城裡人。隨著老一代菜販因為年紀和身體原因紛紛退休,加上各種社會因素的推動,年輕一代的菜販開始在農貿市場上登台亮相,這些80後90後的“菜二代”們子承父業,做起了蔬菜買賣。人們傳統觀念中的賣菜人形象,正在被這些“菜二代”們一點點改變著。

生活實例

吃苦不輸父母

21歲的李珊珊是個名副其實的“90後”,來自江西廣豐的她目前和男朋友在近江村農貿市場裡共同打理一個賣菜的攤位,將生意從做了十多年蔬菜經營的父母手裡接了過來,是個典型的“菜二代”小攤主。而李珊珊的父母親則回到江西老家去生活了,正在老家替他們蓋婚房。

李珊珊介紹,賣菜的生活十分辛苦,常常吃了上頓顧不上下頓。每天凌晨一點,李珊珊要開著小麵包車前往勾莊批發市場進貨,打理完貨品到達近江農貿市場已近凌晨4點,卻顧不上休息,抓緊整理攤位,並將一部分蔬菜批發給周邊的一些小商戶,再開始一天的賣菜生活。這樣片刻不停的忙碌要持續到下午6、7點才能結束。

雖然當上“菜二代”的時間不長,李珊珊對“賣菜業務”已經十分熟練。最初接觸賣菜時,她連電子秤都看不懂。雖然還年輕,但在賣菜這一行上,李珊珊的成績絲毫不輸給父母親。她與男友省吃儉用,每天起早貪黑,不僅是為了多賺錢,更是因為接手蔬菜攤的一份責任心。

喜歡賣乾淨的菜

兩年前,李珊珊從江西一所中專學校財務專業畢業後,在杭州下沙的一個小公司做實習出納。後來母親身體不適,她去菜攤幫忙,一來二去當起了專職的“菜二代”。

李珊珊頗有心得地表示,要在這么多蔬菜攤位中取得優勢,要靠跑量。幸運的是,她靠抽籤分配而獲得了位置不錯的攤位,銷量會比其他人略高一些。但是,要長期保持這種優勢還得靠薄利多銷。和父輩的經營方式不同的是,平時她與男友會定期給一些中等規模的餐館供貨,增加固定的跑貨量。李珊珊還用比批發市場略高的價格將菜賣給附近農貿市場的小菜販。李珊珊開始一點一點拓展客戶網路。

雖然賣菜的生活比做財務工作時辛苦許多,但一個月下來也能做出八、九千的營業額,生活基本不愁。

除了拓寬銷售渠道,李珊珊在銷售品種上也有過一番考量。“過去父母是做青菜這些水菜的,水菜吃的人多,生意容易做,但賣水菜最苦,需要花很大的力氣打理收拾,因為手經常浸在水裡,冬天總是滿手的凍瘡。現在我固定賣花菜、番茄、蓮藕等乾淨清爽的蔬菜,生意也不錯,打理起來也輕鬆,甚至可以跑更多的量。”

“父輩們賣菜,有時只為維繫基本生活,保本經營,沒想過拓展業務,而我們不僅要追求保本,更渴望創造更多利潤。”此時的李珊珊已經沒有了起初賣菜時的生澀,更多的是對這份職業滿心的規劃與希冀。

收攤後喜歡逛街吃飯

在市場裡久了,一個人忙碌辛苦的李珊珊結識了同是“菜二代”的男朋友鄭偉。這個同樣來自江西的小伙子國中畢業後離開家鄉,來到杭州幫做蔬菜生意的叔叔一起打理攤子,已經第五個年頭了,他甚至學會了不少杭州話。

工作中的李珊珊燙著一頭洋氣的捲髮,帶著閃亮的耳釘和秀氣的戒指,和這個年紀的女孩一樣愛美。賣菜空閒時,李珊珊會用手機玩玩遊戲、上上網,想逛街時也會挑個日子早些收攤,與男朋友去武林路逛街、吃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