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核狀

猝倒型:出土後木質化前,病菌侵染使徑基部呈水漬狀腐爛,苗木迅速倒伏。 立枯型:木質化後,病菌從根部侵入,造成苗根腐爛,病苗立枯,但不倒伏。 i和鐮孢黴菌Fusariumsolan

病害主要體現在立枯病上,該病主要由茄腐皮鐮孢黴菌(Fusariumsolani(Nart.)App.)引起,特別是林業體制改革後很多個體經營苗圃,由於管理不善常造成該病發生.
病狀:亦叫幼苗猝倒病。因發病時期不同,病苗呈現多種症狀。有爛芽型:播種後出苗前,種芽在土中被病菌侵染造成芽腐,形成缺苗狀。徑葉腐爛型:幼苗出土期或出土後,在苗木密集情況下被病菌侵染而腐爛。猝倒型:出土後木質化前,病菌侵染使徑基部呈水漬狀腐爛,苗木迅速倒伏。立枯型:木質化後,病菌從根部侵入,造成苗根腐爛,病苗立枯,但不倒伏。
病症:主要有4種病菌,一是茄絲核菌Rhizoctoniasolani和鐮孢黴菌Fusariumsolani及瓜果腐黴菌Pythiumaphanidermatum和細交鏈孢黴菌Alternariatenuis.茄絲核菌菌絲有橫隔,粗8–14微米,初期無色,多油點,小枝與主枝相連處稍內縮,其上往往有橫隔,老菌絲黃褐色呈直角分枝,菌核的大小不一,1–10毫米,褐色後近黑色。鐮孢黴菌子座藍色,雜生綠斑,革質,菌核狀。腐黴菌菌絲髮達,直徑2.8–7.3毫米,孢子囊條狀,肥大而具瓣狀分枝,直徑4-20毫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