菌必治

菌必治

菌必治是第三代頭孢菌素類抗生素,用於敏感致病菌所致的下呼吸道感染、尿路、膽道感染,以及腹腔感染、盆腔感染、皮膚軟組織感染、骨和關節感染、敗血症、腦膜炎等及手術期感染預防。同類藥品還有頭孢氨噻三嗪、頭孢三嗪、菌必治、氨噻三嗪、頭孢菌素、頭孢泰克松等。

基本信息

成分組成

商品名:羅氏芬、得治、立健松等
菌必治菌必治

中文別名[6R-[6alpha,7beta(Z)]]-3-[[(1,2,5,6-四氫-2-甲基-5,6-二氧代-1,2,4-三嗪-3-基)硫]甲基]-7-[[(2-氨基-4-噻唑基](甲氧亞氨基)乙醯基]氨基]-8-氧代-5-硫雜-1-氮雜雙環[4.2.0]辛-2-烯-2-羧酸鈉鹽
分子式:C18H16N8Na2O7S3.3H2O
分子量:661.59
性狀:該品為白色或類白色結晶性粉末

簡介

性狀:為白色至黃色的結晶性粉末,溶於水,略溶於甲醇,極微溶於乙醇,水溶液因濃度不同而顯黃色至琥珀色。
功能主治:抗菌譜與頭孢噻肟近似,對革蘭陽性菌有中度的抗菌作用。對革蘭陰性菌的作用強,主要敏感菌有金黃色葡萄球菌、鏈球菌屬、肺炎鏈球菌、嗜血桿菌屬、奈瑟菌屬、大腸桿菌肺炎克雷白桿菌沙雷桿菌各型變形桿菌、枸櫞酸桿菌、傷寒桿菌、痢疾桿菌、消化球菌、梭狀芽孢桿菌等。綠膿桿菌、腸桿菌屬對本品也敏感。產酶金黃色葡萄球菌、耐氨苄青黴素的流感嗜血桿菌、耐第一代頭孢菌素和慶大黴素的一些革蘭陰性菌常可對本品敏感。但糞鏈球菌和耐新青黴素的葡萄球菌對本品均耐藥。
用於肺炎、支氣管炎、腹膜炎、胸膜炎、皮膚和軟組織、尿路、膽道、骨及關節、耳鼻咽喉、創面等部位的感染,還用於腦膜炎敗血症。

用法及用量

肌注或靜註:一般感染,每日1次1g。嚴重感染則每日2g,分2次給予。腦膜炎可按1日每千克體重100mg(但總量不超過4g),分2次給予。淋病單次用藥250mg即足。兒童用量一般按成人量的1/2給予。肌註:將1次藥量溶於適量0.5%鹽酸利多卡因注射液,作深部肌注。靜註:按1g藥物用10ml滅菌注射用水溶解,緩緩注入,歷時2~4分鐘。靜滴:1次量1g或1日量2g,溶於等滲鹽水或5%~10%葡萄糖液50~100ml中,於0.5~1小時內滴入。
不良反應和注意:頭孢三嗪一般都能為人充分耐受。1.不良反應如皮疹及其它過敏反應、腹瀉和其他胃腸紊亂,輕微的可逆性化驗改變等。2.維生素K合成障礙及維生素K儲備不足(如慢性肝病、營養不良)等病人,應監測凝血酶原時間,補充維生素K。3.本品抗菌範圍甚廣,膽汁中排出甚多,故可使結腸菌群發生明顯改變。4.本品與膽囊內膽汁泥沙形成有關,可致膽囊炎、膽結石,但停藥後可消失。
規格:注射劑:每瓶1g。
生產廠家:
是否醫保用藥:醫保
是否非處方藥:處方

藥代動力

肌內注射該藥0.5g和1g,血藥峰濃度(Cmax)約於2小時後達到,分別為43mg/L和80mg/L。肌內注射0.5g後24小時的血藥濃度為6.0mg/L,血消除半衰期(t1/2b)為7.1小時。1分鐘內靜注0.5g,即刻血藥峰濃度(Cmax)為150.9mg/L,24小時後的血藥濃度為9.9mg/L,血消除半衰期(t1/2b)為7.87小時。30分鐘內靜滴該藥lg,滴注結束時的即刻血藥峰濃度(Cmax)為150.7mg/L,24小時的血藥濃度為9.3mg/L。給化膿性腦膜炎病人每日肌內注射15~20mg/kg後,6小時的腦脊液濃度平均為5.16mg/L,12小時的濃度為2.3mg/L。靜脈滴注該藥1g後5小時和14小時膽汁中濃度分別為1600mg/L和13.5mg/L。蛋白結合率為95%。頭孢曲松在人體內不被代謝,約40%的藥物以原形自膽道和腸道排出,60%自尿中排出。丙磺舒不能增高該藥血藥濃度或延長其半衰期。

作用用途

該藥品為半合成的第三代頭孢菌素,對大多數革蘭陽性菌和陰性菌都有強大抗菌活性,抗菌譜包括綠膿桿菌、大腸桿菌、肺炎桿菌、流感嗜血桿菌、產氣腸細菌、變形桿菌屬、雙球菌屬及金葡菌等。該藥品對β內醯胺酶穩定。
臨床主要用於敏感菌感染的腦膜炎、肺炎、皮膚軟組織感染、腹膜炎、泌尿系統感染、淋病、肝膽感染、外科創傷,敗血症及生殖器感染等。已作為治療淋病的第一線藥物。

劑量用法

肌注,成人1g/次,1次/日,1g溶於3.5ml利多卡因注射液(1%)中,供深部肌注(以1%利多卡因注射液溶解的該藥禁用於靜脈注射)。靜注,成人1g/次,1次/日,溶於注射用水10ml中,緩緩靜注,一般需時2~4分鐘。靜脈滴注,成人2g/日,溶於生理鹽水、5%或10%葡萄糖注射液或右鏇糖酐注射液40ml中,約10~15分鐘內滴入。兒童用藥劑量,一般每24小時給藥20mg~80mg/kg,分2次。
治療淋病的治療方案:成人1次單劑肌注250mg即可。另外加口服多西環素0.1g/次,2次/日,共口服5~7天。

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與治療的劑量、療程有關。靜脈用藥後,局部反應有靜脈炎(1.86%),可通過減慢靜脈注射速度(2-4分鐘)以減少此現象發生。肌肉注射時,如不加用利多卡因會導致疼痛。
此外可有皮疹、瘙癢、發熱、支氣管痙攣和血清病等過敏反應(2.77%),頭痛或頭暈(0.27%),腹瀉、噁心、嘔吐、腹痛、結腸炎、黃疸、脹氣、味覺障礙和消化不良等消化道反應(3.45%)。實驗室檢查異常約19%,其中血液學檢查異常占14%,包括嗜酸性粒細胞增多,血小板增多或減少和白細胞減少。肝腎功能異常者為5%和1.4%。
其他罕見副作用,頭痛或眩暈,症狀性頭孢曲松鈣鹽之膽囊沉澱,肝臟轉氨酶增高,少尿,血肌酐增加,生殖道黴菌病,發熱,寒戰,以及過敏性或過敏樣反應。
因濫用抗生素藥物頭孢曲松鈉可導致兒童泌尿系統結石,近期又有專家研究發現更為嚴重的問題,頭孢曲松鈉可導致急性腎後性腎功能衰竭。由於藥典、教科書及藥品說明均未提及這一嚴重併發症,醫生普遍對其缺乏認識,會導致誤診和誤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