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花灰霉病

菊花灰霉病

菊花灰霉病,在菊花生長期容易發生,主要為害菊花葉、莖、花等部位。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葉,影響植株開花,降低觀賞價值。

主要症狀

菊花灰霉病菊花灰霉病

菊花灰霉病據觀察在菊花生長期容易發生,主要為害菊花葉、莖、花等部位。葉受害時在葉片邊緣出現褐色病斑,表面略呈輪紋狀波皺,葉柄和花柄先軟化後外皮腐爛,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土壤質地黏重等都有利於病害發生。花受害時影響種子成熟;高溫多雨、氮肥施用過多、栽植過密、土壤質地黏重等都有利於病害發生;病菌侵染花器,產生水漬狀褐色病斑,濕度大時,病部生淺灰黑色霉狀物,即病菌分生孢子梗和分生孢子。嚴重時可引起大量落葉,影響植株開花,降低觀賞價值。

病原

BotrytiscinereaPers.稱灰葡萄孢,屬半知菌亞門真菌病菌的孢子梗數根叢生,褐色,頂端具1-2次分枝,分枝頂端密生小柄,其上生大量分孢子。分生孢子圓形至橢圓形,單細胞,近無色,大小5.5-16×5.0-9.25(μm)(平均11.5×7.69μm),孢子梗811.8-1772.1×11.8-19.8(μm)。

發生規律

北方病菌以菌絲在病殘體上越冬,翌春產生大量分生孢子進行傳播;南方病菌分生抱子借氣流和雨水濺射傳播進行初侵染和再侵染,由於田間寄主終年存在,侵染周而復始不斷發生,無明顯越冬或越夏期。該病屬低溫域病害,分生孢子耐低溫能力強,在低溫高濕條件下易流行,溫暖高濕條件下,病情擴展也較快。

防治方法

①客土栽植,無論是土栽還是盆栽土壤一律要不帶病的新土;

②是發現病葉病株及時清除,集中深埋或燒毀,以防病害傳播;

③是定植前可用65%代森鋅300倍液加新高脂膜浸根10至15分鐘;

④是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嚴防土壤漬水,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⑤是在發病初期噴灑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劑或代森鋅、多菌靈殺菌劑加新高脂膜,提高藥效。

農業防治

合理密植,注意通風透氣;科學肥水管理,增施磷鉀肥,適時澆水,嚴禁大水漫灌,雨後及時排水,提高植株抗病力;收穫後清除田間病殘組織,減少來年菌源; 

客土栽植,無論是土栽還是盆栽土壤一律要不帶病的新土;

是發現病葉病株及時清除,集中深埋或燒毀,以防病害傳播;

是定植前可用65%代森鋅300倍液加新高脂膜浸根10至15分鐘;

是注意改善通風透光條件,不偏施氮肥,嚴防土壤漬水,噴施新高脂膜保肥保墒;

是在發病初期噴灑波美0.3至0.5度的石硫合劑或代森鋅、多菌靈殺菌劑加新高脂膜,提高藥效。

藥劑防治

發病初期噴灑40%滅菌丹可濕性粉劑500倍液,保護花和芽,防止侵染蔓延。必要時噴灑50%撲海因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或50%速克靈可濕性粉劑2000倍液、65%甲霉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

常用藥劑

滅菌丹、撲海因速克靈甲霉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