莎士比亞幻想曲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台和觀眾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

簡介

話劇《莎士比亞幻想曲》
莎士比亞的戲劇大都取材於舊有劇本、小說、編年史或民間傳說,但在改寫中注入了自己的思想,給舊題材賦予新穎、豐富、深刻的內容。在藝術表現上,他繼承古代希臘羅馬、中世紀英國和文藝復興時期歐洲戲劇的三大傳統並加以發展,從內容到形式進行了創造性革新。他的戲劇不受三一律束縛,突破悲劇、喜劇界限,努力反映生活的本來面目,深入探索人物內心奧秘,從而能夠塑造出眾多性格複雜多樣、形象真實生動的人物典型,描繪了廣闊的、五光十色的社會生活圖景,並以其博大、深刻、富於詩意和哲理著稱。
莎士比亞的戲劇是為當時英國的舞台和觀眾寫作的大眾化的戲劇。因而,它的悲喜交融、雅俗共賞以及時空自由、極力調動觀眾想像來彌補舞台的簡陋等特點,曾在18世紀遭到以伏爾泰為代表的古典主義者的指摘,並在演出時被任意刪改。莎劇的真正價值,直到19世紀初,在柯爾律治和哈茲里特等批評家的闡發下,才開始為人們所認識。然而當時的莎劇演出仍常被納入5幕結構劇的模式。19世紀末,W・波埃爾和H・格蘭威爾・巴克強烈反對當時莎劇演出的壯觀傳統,提倡按伊莉莎白時代劇場不用布景的方式演出,以恢復其固有特點。
17世紀始,莎士比亞戲劇傳入德、法、意、俄、北歐諸國,然後漸及美國乃至世界各地,對各國戲劇發展產生了巨大、深遠的影響,並已成為世界文化發展、交流的重要紐帶和靈感源泉。中國從本世紀初開始介紹和翻譯莎劇,到1978年出版了在朱生豪譯本基礎上經全面校訂、補譯的11卷《莎士比亞全集》。1902年,上海聖約翰書院學生最早用英語演出《威尼斯商人》。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先後有65個職業和業餘演出團體,以英、漢、藏、蒙、粵5種語言,文明戲、現代話劇、戲曲、廣播劇、芭蕾舞劇、木偶劇6種形式,共演出莎劇21部,包括了莎劇大部分重要作品。莎劇已成為中國中學、大學特別是戲劇院校的教材。莎劇的重要角色為中國演員的培養和提高開闢了廣闊天地。
莎士比亞給世人留下了三十七部戲劇,其中包括一些他與別人合寫的一般劇作。此外,他還寫有一百五十四首十四行詩和三、四首長詩。

演出介紹

一部只用莎士比亞所寫對白,荒謬、暢快淋漓、完全即興的演出!
繼普利茲獎作品《靈》、《孤兒》之後,北京國際戲劇體驗劇團(BITE)將再次點燃你的想像力。在《莎士比亞幻想曲》中,莎翁筆下粗俗與好鬥、兇殘與歡樂、壯麗與悲劇的眾多元素將在這幾夜碰撞、聚合。另外,這部作品還準備了中文字幕,為中國觀眾走近永恆的詩人莎士比亞,打開了戲劇之門。

北京國際戲劇體驗劇團

北京國際戲劇體驗劇團(Beijing International Theatre Experience)的宗旨是製作取材於原創、經典的著名作品,並用前衛和獨樹一幟的舞台方式帶來全新和內涵豐富的戲劇。代表作品有:莎士比亞的經典喜劇《仲夏夜之夢》雙語版、著名美國戲劇《孤兒》、互動表演《辣身舞:北京一夜》、《殭屍舞2008》、環保題材的《LMG》以及《莎士比亞經典戲劇精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