莆田簡介
莆田,福建省地級市。因盛產荔枝,故又稱“荔城”。歷史上稱“興安”、“興化”,又稱“莆陽”、“莆仙”,為海峽西岸經濟區中心城市之一,全國防牌產品生產基地,閩中政治、經濟、文化中心。福建城廂區,亦稱荔城,位於富饒的興化平原中部,自古為興化府地,有1500多年的置縣歷史,這裡人傑地靈,古時有”十室九堂“之稱,現為莆田市政治、經濟、文化、教育、科技中心和交通樞紐。城廂區位於福建省莆田市區中心,管轄華亭、常太、靈川、東海4個鎮和龍橋、霞林、鳳凰山3個街道,人口36萬。區域面積509平方公里。陳光大二年(568年),莆田置縣,城廂始屬莆田縣管轄。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在興化路治城區及其近郊劃為東廂、南廂、左廂、右廂等四廂,設城廂錄事司,與縣分治,“城廂”名稱由此得來。1983年析莆田縣城廂鎮等設城廂區,1984年6月成立。
氣候資源
莆田城廂區地處亞熱帶,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日照充足,雨量充沛,溫暖濕潤,境內有山地、丘陵和平原三種地形,周圍10公里綿延起伏丘陵,其衍向東北側展為平原。
木蘭陂
由溢流堰、進水閘、沖沙閘、導流堤等組成。溢流堰為堰匣滾水式,長219米,高7.5米,設陂門32個,有陂墩29座,旱閉澇啟。堰壩用數萬塊千斤重的花崗石鉤鎖疊砌而成。這些石塊互相銜接,極為牢固。配套工程有大小溝渠數百條,總長400多公里,其中南乾渠長約110公里,北乾渠長約200公里,沿線建有陂門、涵洞300多處。整個工程兼具攔洪、蓄水、灌溉、航運、養魚等功能。
莆仙話
莆田的莆仙話的起源可追隨到唐朝。史書有記載過唐代就有人唱莆仙戲。可以觀范進中舉,國中教材中的話:“走在半路上”。在當今國語中:這話是句病句。可當時的確是這樣。“吃酒。”如今只能說是喝酒。但莆仙話的語言在古書中都是一樣。
莆仙戲
莆田城廂區莆仙戲歷史悠久,目前設有戲劇研究基地,現有保存戲曲牌和劇目五千多個,曲目二千個。莆仙戲是福建的古老劇種之一,莆仙戲原名“興化戲”,流行於古稱興化的莆田、仙遊二縣及閩中、閩南的興化方言地區。其戲班足跡遍及福州、廈門、晉江、龍溪、三明等地市和海外華僑聚居地。據考證,它是在古代“百戲”的基礎上發展形成的。其傳統科介有唐代的“大面”戲遺蹟,而大部分的科介與南戲最早的永嘉雜劇有血緣關係。改革開放後,莆仙戲民間藝術創作繁榮,演出活動活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