荔枝煙煤病

【病原】 此病病原菌有多種,除小煤炱屬為純寄生外,其餘各屬為表面附生菌。 此病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閉囊殼等在病部越冬。

荔枝煤煙病
本病在我國荔枝各產區均有分布。由於病原有多種,本病除侵害荔枝外,有些病菌還能侵害龍眼、番石榴、黃皮和柑桔等多種果樹。果株受害後,影響葉片光合作用;嚴重時葉片捲縮,樹勢衰退,花少果少,產量降低,成果的商品價值低。
【症狀】
果株的葉片、枝梢、果實受煤煙病侵害,其表面產生一層暗褐色至黑褐色霉層,以後霉層增厚成為煤煙狀。由於病原種類不同,後期霉狀物各異,如霉層上散生黑色小粒點(即分生孢子器或團囊殼)或剛毛狀長形分生孢子器突起物,嚴重發生該病的果園,樹冠如被蓋上一層煤煙。
【病原】
此病病原菌有多種,除小煤炱屬為純寄生外,其餘各屬為表面附生菌。病菌形態各異,但菌絲體為暗褐色,在寄主表面形成無性和有性繁殖體。子囊孢子暗褐色或無色,有一至數個分隔;閉囊殼有柄或無柄,殼外有或無附屬絲和剛毛。
煤炱菌(Capnodiunsp.)的菌絲為絲狀,分生孢子單胞,橢圓形或卵圓形,表面光滑,無色。菌絲叢中密生有筒形或近棒形的分生孢子器,其端部較膨大,圓形,暗褐色,在膨大部位著生分生孢子器。子囊殼球形或扁球形,膜質,暗色,子囊殼頂部具孔口,表生剛毛。子囊棍棒形,內生8個子囊孢子,孢子長橢圓形,有縱橫隔膜,褐色。
【發生規律】
此病以菌絲體、分生孢子器和閉囊殼等在病部越冬。翌年在溫濕度適宜的條件下,繁殖出孢子,並借風雨傳播至寄主(荔枝樹)上,以介殼蟲、白蛾蠟蟬、粉虱、葉癭蟎等害蟲的分泌物為營養,生長繁殖,並輾轉傳播侵染為害。凡有上述害蟲發生為害普遍和嚴重的果園,有利於此病侵害流行。
【防治方法】
(1) 農業防治:加強果園管理,堅持合理施肥,適度修剪,清潔果園,以利通風透光,增強樹勢,減少發病。
(2) 藥劑防治:①用藥防治介殼蟲、白蛾蠟蟬、粉虱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蟲,減少發病因素。②對發病較重的果園,掌握在發病初期,連續用藥2次,相隔10天左右噴1次。選用藥劑有: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或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按1﹕1混合後的600~800倍液,或77﹪可殺得可濕性粉劑800倍液,或0.3﹪~0.5﹪波爾多液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