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門市沙洋縣

荊門市沙洋縣,位於鄂中腹地,是湖北歷史上八大重鎮之一,素來享有“漢江明珠”、“小漢口”的美譽。

【沙洋縣】沙洋縣位於鄂中腹地,江漢平原北端,是湖北歷史上八大重鎮之一,素來享有“漢江明珠”、“小漢口”的美譽。現轄13個鎮,國土面積2044.45平方公里,總人口58.21萬人。境內有沙洋監獄管理局、沙洋師範高等專科學校、武警三支隊等多家省、市駐沙單位。沙洋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是楚文化的發祥地之一和中國最早的縣級政權??權縣所在地。境內楚漢墓群分布連綿,堪稱“楚文化地下寶庫”,紀山楚墓群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出土了被譽為“改寫中國思想史”的郭店楚簡和震驚世界的“中國第一古濕屍”等稀世國寶;有湖北省保存最好的新石器時期古城遺址----馬家垸遺址;有紀山寺、岳飛城遺址等多家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沙洋曾是全國人大、全國政協、外交部、財政部等中央國家機關創辦的“五七幹校”所在地(最多時有26所),很多歷任和現任領導、重要人物、知名人士、高級將領曾在沙洋“五七幹校”學習鍛鍊。物產資源豐富。沙洋農副產品豐富,主要有水稻、小麥、棉花、油菜、花生、蔬菜、花卉苗木、水產品、畜禽等。紀山龍米、馬良石頭魚曾被列為宮廷貢品,小李子藜蒿、長湖荸薺、紀山龍米、洪森精米、風池香米、蛟龍皮蛋獲國家綠色食品證書。沙洋是全國商品糧基地,全國“雙低”油生產示範縣,水產品產量位居全省前列。境內已探明的主要礦種有石膏、石灰岩、粘土、矽質水泥原料、紅土等,地下蘊藏著豐富的鹽化礦物和石油等10多種資源。境內有流入長江的漢江、長湖兩大水系,其中漢江流經全境,有7座中型水庫,總庫容為12683萬立方米。經濟社會持續協調發展。200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達到46.12億元,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分別為19.11億元、13.11億元、13.90億元,三次產業比例分別為41.4∶28.4∶30.2。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06億元。財政收入12002萬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6011萬元。工業總產值16.64億元,工業增加值4.6億元。農業總產值32.20億元,主要農產品糧食、棉花、油料、蔬菜產量分別達到58.38萬噸、1.00萬噸、10.55萬噸、30.30萬噸。全縣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6.92億元,各項存款餘額30.42億元。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5525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718元。產業特色明顯。形成了以華溢紡織、富泰革基布、廣銀棉花等棉紡加工企業及溫鑫服裝、僑夫服飾等服裝企業為骨幹的輕紡產業;以新興建材、明弘建材、荊玻鋁業、秦江水泥、秦江人造板等公司為骨幹的建材產業;以洪森實業、鳳池米業、巨星糧油、蛟龍蛋製品、仙羽禽業等企業為骨幹的食品產業;以大江鑄業、創升鑄業、江漢石油儀器儀表、沙洋電線廠等企業為骨幹的機電產業。全縣規模以上企業達到48家,億元企業達到5家,有荊玻集團、華溢紡織公司、洪森實業公司和江漢石油儀器儀表公司等骨幹企業。全縣企業知名品牌眾多,“洪森”精米、“鳳池”香米、石鑰牌指重表獲湖北名牌稱號,“紀山”龍米、“尚香”風乾雞、“玉雅”生活用紙、“蛟龍”皮蛋等品牌在省內外有較高的知名度。基礎設施完善。境內交通便利,路網縱橫交錯,207國道、(武)漢宜(昌)、荊(門)潛(江)等省道、襄(樊)荊(州)高速公路貫穿縣境,破土動工的武(漢)荊(門)高速與沙洋擦肩而過,半小時的高速公路入口有5個,平均每百平方公里有公路70.6公里。荊沙鐵路貫穿全境。有漢江和江漢(漢江--長江)航線。全縣程控電話裝機7.20萬部,網際網路用戶達到5800戶,鄉村全部實現電話程控化。行動電話達到13.96萬部,城鄉電話普及率達到每百人36.3部。全縣有35千伏及110千伏主變容量18.1兆伏安,年供電量3.6億千瓦時,用電可靠率超全省平均水平。沙洋220千伏輸變電站正在建設之中,2006年底可建成運營。新興濱江園林城市建設步伐加快。城區建成區面積19.2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0萬人。城區沿湖景觀、休閒項目等園林設施日臻完善,綠化面積達到193.8公頃,占城市面積的25.3%。大型專業批發市場、超市連鎖店、賓館酒樓等商業設施遍布轄區。城鄉居民居住條件進一步改善,城鎮人均住房35.2平方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