荊芡鄉

荊芡鄉

荊芡鄉是個依山傍水的農業大鄉,位於懷遠縣城西南部,環城半周,全鄉7.9萬畝耕地,6.8萬人口,面積113平方公里。225、307省道分東西、南北走向十字坐標從境內穿過,淮河、芡河、茨淮新河、渦河、懷洪新河五大水系貫通全境,水陸交通十分方便。

基本信息

(圖)荊芡鄉荊芡鄉

荊芡鄉是個依山傍水的農業大鄉,位於懷遠縣城西南部,環城半周,全鄉7.9萬畝耕地,6.8萬人口,面積113平方公里。225、307省道分東西、南北走向十字坐標從境內穿過,淮河、芡河、茨淮新河、渦河、懷洪新河五大水系貫通全境,水陸交通十分方便。

簡介

(圖)荊芡鄉荊芡鄉城市建設

懷遠縣轄鄉。1980年從原東廟公社析出,成立荊芡公社,1984年改鄉,1992年柳溝、支湖兩鄉併入。位於 縣境西南部,距縣城5公里。面積99.4平方公里,人口4.5萬。蚌(埠)阜(陽)、懷(遠)唐(集)、懷(遠)萬(福)公路過境,淮河、茨淮新河、渦河長年通航。轄牛王,沈郢、大廟、渦廟、張圩、袁莊、尤村、支湖、集南猴洞、柳北、柳東、胡堯、胡喬、石山、四聯、荊芡、靠山、柳西、柳南、大巷、鄭崗、新上23個村委會。以農業為主,產小麥、水稻、大豆等。 鄉辦企業有建材、糧食加工和水產養殖業。

氣候

荊芡鄉氣候屬暖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由於地處亞熱帶和暖溫帶的過渡帶,所以兼有南方和北方的氣候特點。全區四季分明,季風顯著,氣候溫和濕潤,雨量適中,光照充足,無霜期較長,光、熱、水等自然資源較為豐富,但因處在中緯度,冷暖風團活動交鋒頻繁,且變化大,加上隆雨集中,常有旱、澇災害發生,對農業生產有一定影響。年平均氣溫攝氏15度,最低氣溫攝氏零下19.4度(1969年2月5日),最高氣溫攝氏41.3度(1959年8月21日).年平均無霜期為216.8天.太陽輻射總量為119.1卡/平方厘米,夏熱多雨,秋旱少雨,冬寒晴燥。

特色水產

懷遠縣荊芡鄉特色水產三環緊扣,從事繁育黑魚苗、養殖黑魚、經銷成魚的農戶各顯身手合力拉緊產業鏈,做大做活黑魚養殖產業化文章。鄉黨委、政府及時對養殖資源進行整合,採取技術闖關的方式,對從事魚苗繁育、大塘養殖、成魚銷售的農民,進行特長對接,實現了“三環緊扣、強強聯手”的產業化發展格局。

資源

(圖)荊芡鄉荊芡鄉農民

荊芡鄉資源豐富,發展潛力巨大。懷遠縣屬溫帶半濕潤季風氣候區,年平均氣溫15.4℃,降雨量900mm左右,雨量充沛,土壤肥沃,氣候宜人。花崗岩、石灰石等礦產資源豐富,境內已探明優質石灰石儲量6.3億噸、鐵礦儲量500萬噸。這裡是全國商品糧生產基地、安徽省雜交稻制種基地、全國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水產品生產基地,盛產優質水稻、小麥、玉米、棉花、花生、蔬菜、淡水魚、螃蟹、畜禽等。懷遠石榴、白蓮坡貢米、純王雜交稻種、許橋西芹、芡河螃蟹、五岔燒全雞等名牌農產品享譽全國,倍受市場青睞。

旅遊資源

卞和洞

在荊芡鄉荊山東。相傳為春秋時楚國人卞和采玉處,故名。洞由巨石岩天然巧成,石型圓潤,石表青翠。洞上方有玉坑、濯玉澗、鳳凰池等多處勝跡。洞中可容數十人。宋蘇軾《上巳日與二子迨過游塗山荊山記所見》詩中“別人有餘坑,美石肖溫瓚”,即指此。

白乳泉

在荊芡鄉城南郊,背依荊山,面臨淮河。東和禹王廟隔河相望,西鄰卞和洞。因泉水甘白如乳,故名。泉左有望淮樓,正如樓聯所云:“片帆從天外飛來劈開兩岸青山好趁長風沖巨浪,亂石自雲中錯落釀得一甌白乳合邀明月飲高樓。”泉水內多含礦物質,烹茶煮茗,芬芳清洌,甘美可口。宋蘇軾游此,賦詩留念,將此泉譽為“天下第七名泉”。

禹王宮

在荊芡鄉東南塗山之頂。後人為紀念大禹治水功績,在此立廟。廟始建於唐之前,具體年代不詳。原有3進,現尚存2進,院內有千年銀杏兩株,大可數圍,拔地而起。西有聖泉、靈泉,清澈澄碧,四季不竭。歷代文人名宦如狄仁傑、柳宗元、吳文魁、蘇軾、蘇轍、宋濂、鄧石如等,均來此遊覽並留下大量詩文銘刻。蘇軾《濠州七絕·塗山》詩碑刻,今珍藏廟壁。

農業發展

(圖)荊芡鄉領導視察荊芡鄉稻田

荊芡鄉專家講解水稻種植荊芡鄉盛產粳糯稻、螃蟹、高檔優質蔬菜。其中芡河鱖魚芡河銀魚、中華絨鰲蟹等珍稀水產品聞名遐邇,荊山湖牌粳糯米出口到日本韓國等市場,平頂甜柿、沙溝西瓜、水果蘿蔔、沈郢大蔥叫絕一方。全鄉5.4萬畝天然水域魚美蟹肥;4.2萬畝優質粳糯稻基地清香四溢;3.2萬畝無公害蔬菜示範園滿園翠綠;祥禾麵粉、雪源糯米粉等農字品牌,先後獲得安徽省綠色食品認證。鄉黨委、政府充分挖掘地方資源,圍繞城郊的區位優勢,狠抓特色板塊經濟建設,目前已形成沿渦蔬菜板塊、沿307省道優質小麥種植板塊、荊芡新上優質糯米生產加工板塊、沿芡河水產養殖板塊、茨淮新河水果生產板塊、支湖小商品貿易板塊等六大特色經濟板塊。

經濟發展

(圖)荊芡鄉荊芡鄉文化

荊芡鄉持續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一批事關長遠發展和民眾生產生活的牽動性項目取得快速發展。僅2007年就有166個項目進入動態管理狀態,。全年固定資產投資達47.5億元,國電蚌埠發電廠一號機組、配天通信、華泰特種鋼等18個工業項目建成投產。華潤年產10萬噸啤酒改擴建、博泰氟材料等39個工業項目快速推進,拉動了該縣工業經濟以23%的增速快速增長。2008年該縣科學研判經濟發展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在“金融危機”中尋找發展機遇,抓項目建設,化“危機”為機遇,主動應對經濟“寒流”,提出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以上、財政收入增長15%以上、固定資產投資剔除蚌埠電廠因素增長35%以上的經濟發展目標。荊芡鄉結合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抓住國家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的政策機遇,編制籌備項目200個以上,力爭全年進入省861項目庫項目13個以上,進入市3461行動計畫項目26個以上,重點推進不鏽鋼產業園、220千伏塗山變電站、黃疃窯淮河大橋等20個重大項目。安排700萬元財政資金用於企業貸款貼息、五大產業平台基礎設施建設貼息,將縣中小企業擔保公司擔保費率下調0.5個百分點,成立工作組進駐27家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幫助解決實際困難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