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螽

蟲名。古又稱負蠜、草蟲、常羊。雄者鳴如織機聲,俗稱蟈蟈、織布娘。

基本信息

簡介

草螽的種類繁多,有很多種類都很相似,只能在名稱上加個特徵來稱呼。除普通的草螽外,還有班翅草螽大草螽長瓣草螽悅鳴草螽黑脛鉤額草螽華北草螽、疑鉤額草螽、台灣草螽等,還有很多不知名的草螽。

外形

草螽屬螽斯科昆蟲,它形似尖頭蚱蜢,又很象蝗蟲,體形較大,體長3厘米左右,從頭頂到翅端,可長達4~6厘米。它頭呈橢圓形,頭頂尖,臉扁而斜,兩牙較長,顏色鮮紅。草螽有褐色和綠色2種。褐色者呈淺褐色,色澤比褐色紡織娘的顏色要淡些。綠色者呈淺綠色,色澤也比綠色紡織娘要淡些。其2條觸鬚成絲狀,黃色,和它的身體顏色差不多。前翅較長,約超出腹部2厘米,雌蟲體較雄蟲略大,黃綠色的產卵管形如尖劍,平直而略向上翹,有3~4厘米長。雄蟲背部的發音鏡透明發亮,形狀、色澤都較美觀,其尾須呈鉤狀。草螽分布於我國各地、華東、華中、華南和西南地區都與,國外如東南亞各國都有分布。它喜歡棲息在草叢、灌木叢和綠籬之中,以植物的嫩莖、葉、花和果實為食。一般在5~6月出現,至9~10月仍可見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