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原鄉

草原鄉

草原鄉位於龍里縣城南郊,距縣城26公里,離貴陽市中心52公里,是典型的高寒少數民族鄉。

基本信息

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龍里縣草原鄉

簡介

草原鄉位於龍里縣城南郊,距縣城26公里,離貴陽市中心52公里,是典型的高寒少數民族鄉。全鄉總面積486.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98個村民組,103個自然村寨,耕地面積15465畝。全鄉2003年總人口14633人,農業人口占全鄉總人口的98%,少數民族占51%,是少數民族聚居鄉。農作物水稻玉米為主。地勢北高南低,平均海拔1500米,地形以高山台地為主,蘊藏豐富的礦產資源。年平均氣溫12℃—13℃,夏季涼爽,有“天氣空調”、“天氣氧吧”、“避暑勝地”之稱。

郵 編:551200

行政區劃

草原鄉轄區包括:朝陽村、草原村、金谷村、紅星村、城興村、塘興村、朵花村、羊蓬村、高峰村、幸福村、前進村、大谷村。

特色產業

(1)草原棒豆
2011年 草原鄉草原村棒豆種植面積達40畝,棒豆的種植有效地促進了草原鄉農業經濟的發展,同時大大增加了當地農民的收入。為做大做強棒豆種植產業,草原村支書表示,在鄉黨委黨委、政府的支持、關心下將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使棒豆生產走向更具規模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更好的促進農村經濟發展、農民增收致富。
草原棒豆
棒豆銷售渠道主要是:一、貴陽等地的蔬菜商直接到田間地頭收購,銷售價在每斤1.4-1.6元 ,二、有條件的菜農直接將自家的棒豆拉到貴陽市花溪區或貴陽五里沖批發市場,銷售價在每斤1.8-2.2元,到目前為止該村棒豆已銷售約5000斤,約占棒豆總產量的百分之八十。 
(2)草原特種野兔
龍里縣草原鄉位於 龍里縣南部,屬於省級二類貧困鄉,全鄉總面積186.2平方公里,轄12個行政村,98個村民組,103個自然村寨,少數民族占總人口的51.2%。該鄉耕地土質相對脊薄,農業生產條件較差,尚有人均純收入不足800元的貧困戶,貧困程度相對較為嚴重。長期以來,該鄉民眾一直按照傳統的種養觀念和模式生產和生活,增加收入的途徑主要來源於外出務工,養殖主要以飼養老品種豬和牛為主;由於傳統養殖的成本高、周期長,村民的資金有限,所以上不了規模,更談不上脫貧致富;加上市場價格不穩定等因素的影響,村民的養殖熱情普遍不高,養殖數量驟減,靠養殖致富的道路面臨著新的選擇。然而,隨著“龍里縣草原養兔協會”的出現,草原鄉這一落後事實已經慢慢變成了歷史。
草原特種野兔
幾年前,由一個經歷了創業滄桑的農村青年女黨員餘慶秀牽頭,在資金、技術、管理等要素都不完全具備的情況下,組織成立了“龍里縣草原養兔協會”。憑著一股對事業的執著和不懈追求,從零起步,協會已發展為黔南地區現在最大的養兔基地。在當地掀起了一場推動農村養殖新觀念的革命。
“我們搞養兔業不是為了自己賺錢,而是要通過觀念創新、技術推廣,引領當地民眾走上一條適合自我發展之路。”在市場經濟充斥的今天,誰都有理由懷疑餘慶秀和她的團隊落實這句話的真實度。的確,在農村最普遍的生豬養殖普受市場衝擊,省內許多大型養兔場因技術等原因相繼停產的當前,對於一心從事兔業開發的人士,面對處在十字路口的農村養殖業,面對農民十分強烈的養兔脫貧致富的願望,面對國家“農民不富,中國不富”、“農業不穩,國家不穩”的農村政策基礎,草原養兔協會正逆流而上。周轉資金不夠,大家自摸腰包墊上;市場一時打不開,親戚朋友齊拉上。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大家的努力,協會已將兔產業發展到廣西、黔西南、貴陽及周邊的甕安、貴定、灣寨、谷龍、洗馬、龍山等地,使近千戶養兔戶月增收入1000元以上。在農村大部分男子外出打工的背景下,她利用遠程教育資源,結合自己的養殖實踐,有針對性地對留守家中的當地農村婦女進行政策宣傳和實用技術培訓,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婦女找到了自己的就業出路,解決了許多貧困家庭的後顧之憂,使越來越多的農村家庭實現了增收致富。我們不得不承認,兔產業在當地正逐步由家庭副業發展為社會行業,一步步向了"小子、大產業"的目標邁進。
 抓好農村養殖技術人才的培訓,對於提高農村民眾運用新科技、掌握新技能的能力,增強農村民眾科技文化素養,有著較大的推動作用。草原養兔協會以此為目標,利用遠程教育資源和科普圖書,制定培養措施,明確培養目標,對會員及當地民眾進行養殖技術培訓。直接培訓積極分子200餘人,為農業養殖科技的推廣套用、農民思想的解放發揮了積極作用。許多通過培訓的對象都辦起了自己的項目,為當地農村經濟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發揮了積極作用。同時由協會選派科技人員,組成科技服務隊,定期不定期地對養殖戶送知識送信息,有針對性開展服務活動,解答民眾在科技養殖項目中遇到的疑難問題。在該協會,有一條不成文的規矩:附近的村民若有需要養兔時,養兔基地則半價或免費提供種兔及籠具等配件,指導場地建設,養成商品兔出欄後再收取所欠兔錢,同時全程免費提供飼養技術、代購飼料,義務進行兔病的診治等等。同時,面對越來越多的上門求教者,協會技術人員更是來者不拒、毫不保留;面對其他地區養兔技術講座的邀請,協會亦是樂此不疲、分文不取。看著農民朋友養兔增收了,村民家庭和諧了,當地農村經濟社會繁榮了,農業基礎穩定了,人與自然慢慢和諧了,大家的心裡自然也就慢慢踏實了,儘管還任重道遠,但畢竟,這是一個組織的社會責任,大家的路沒有選錯! 

當地特色菜

草原乾鍋兔
美食介紹:草原乾鍋兔是以草原村的特種野兔為原料。加上獨有的高寒野花椒及特有的方式烹調而成,色、香、味具全。
草原乾鍋兔

 兔肉營養分析:
 1. 兔肉富含大腦和其他器官發育不可缺少的卵磷脂,有健腦益智的功效;
 2. 經常食用可保護血管壁,阻止血栓形成,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有益處,並增強體質,健美肌肉,它還能保護皮膚細胞活性,維護皮膚彈性;
 兔肉適合人群:
 1. 適宜老人、婦女,也是肥胖者和肝病、心血管病、糖尿病患者的理想肉食;
 2. 孕婦及經期女性、有明顯陽虛症狀的女子、脾胃虛寒者不宜食用。
 兔肉食療作用:
 兔肉味甘、性涼,入肝、脾、大腸經;具有補中益氣、涼血解毒、清熱止渴等作用;可治熱氣濕痹、止渴健脾、涼血、解熱毒、利大腸。 

民族風情

(1)草原鄉苗族跳園節
跳園是貴州省龍里縣草原鄉苗族同胞一年一度濃重的傳統節日,是 苗族青年男女吹起蘆笙、跳起舞蹈,尋找意中人。節日從正月初六開始一直持續到正月十二結束。
 跳園節日中,來自草原鄉各寨苗族姑娘小伙會在之前形成一個或幾個隊,每個佇列一般在十人左右,由一個吹奏蘆笙較好、邁蘆笙步伐標準的人作領隊,之後或按身高排列或按吹奏蘆笙技能排成一列;姑娘們則要排成排走在蘆笙隊伍前,但同樣要由一個聽懂蘆笙曲調能並夠隨曲調邁動步子的人作領隊,其後按身高依次排列站成一排。姑娘走在前,小伙吹著蘆笙在後,圍繞一個圓形邁蘆笙步子。節日中,無論男女青年,均著盛裝上場。
 跳園的由來傳說在遠古時期,天地昏暗似渾為一體,人們為了不走失閃而聚集在一起,同時,通過各種方式以驚動上天獲取光明。男人用竹製作成能蘆笙吹奏,婦女則穿上耀眼的服飾並配上清脆悅耳的銀鈴隨著蘆笙的曲調邁動步子。據說,人們剛開始跳園時是沿著逆時針方向行走,天依舊昏暗一直沒有絲毫變亮的痕跡。後來,在正月初六這一天,同胞中一個青年人吹著蘆笙按順時針邁步,突然天空發生了微妙變化,漸漸露出絲絲亮光,人們喜出望外,歡天喜地隨著這個年輕人吹起聲音洪亮的蘆笙,姑娘們則更加踴躍地一起隨著蘆笙調子邁出輕盈的步伐。 
(2)草原鄉苗族婦女坐花月
正月里走進草原鄉 苗族村寨,那更能感受到這裡的苗家風情。這個月,草原苗家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節日。婦女坐花月,少男少女跳花場,男子漢們鬥牛場上見高低。草原苗族有婦女坐花月的習俗,據說在正月間,婦女們可以不做家務,村子裡的婦女圍坐在花房繡花、聊天,教小女孩們做針線。“花房”很簡單,將柴禾圍堆起來,能遮擋些視線,卻不能擋風寒,中間燒上一堆地火,幾個姨媽圍坐著,這便是坐花月繡花。已婚婦女的花房在村子裡,未婚姑娘的花房會設在村外,方便外村的小伙子們來“逗姑娘”,這也是苗族青年男女認識交往的一種方式。到了初八的跳花月,更是熱鬧,這一天,未婚男女穿著節目的盛裝來跳場,雖然跳花月更大意義上是苗家喜慶的一種聚會,但孩子到了談婚的年齡,做父母的滿心希望他們的子女能在跳花場上找到稱心的對象,所以場面和儀式顯得格外的熱鬧和隆重。
草原鄉苗族婦女坐花月

(3)草原鄉苗族跳月
龍里大草原位於黔南州 龍里縣 草原鄉,海拔多在1500——1700米之間,龍里大草原上86%的居民是苗族。迎春跳月是苗族同胞祭祀、歡慶新春的傳統民俗活動,更是苗族青年男女相親、談情說愛,尋找意中人的大型民族社交活動。屆時四鄉八方的苗族同胞身著節日盛裝,吹起蘆笙、跳起歡快的民族舞蹈歡聚在跳月場上…… 

民間藝術

下麻若花燈
花燈戲是廣泛流行於漢民族中的一種戲曲藝術形式,其突出特徵是手不離扇、帕,載歌載舞,唱與做緊密結合。2006年5月20日,花燈戲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據史載,花燈源於唐而盛於明、清。最早記載花燈藝術的典籍是清康熙二年(1663年)初的《平越直隸州志》,說“城市弱男童崽飾為女子裝,群手提花籃燈,假為採茶女,以燈作茶筐,每至一處,輒繞庭而唱《十二月採茶》之歌”。後各地結合地方特色演化成有故事情節的戲曲形式。花燈傳入龍里地區的主要祖師姓桂,去世後葬於草原鄉草原村下麻若寨旁,因時勢原因,後人不知其真名,僅以“桂老先師”碑祀。在周邊多支花燈隊伍中,主要師承於下麻若太平花燈的就有七、八支之多,其中包含縣領導進行調研的龍山鎮餘下太平花燈。80年代初,當時的龍里縣文化館領導陳築生為調查地方花燈歷史文化,從我縣北部地區的洗馬等地進行追根調查,線索到草原鄉的下麻若結束。由此可知,草原鄉下麻若實乃龍里地區花燈主要發源地,若花燈亦是龍里地區太平花燈無可爭議的主流。
下麻若花燈
就其表演形式及內容而言,下麻若太平花燈有開臉譜的“生旦淨醜”劇唱,有古今文武的戲曲表演,有台上台下的民眾互動。扇子耍法有小花扇、大花扇、交扇、蓋扇、差扇、撲蝶扇等;身段有犀牛望月、膝上栽花、黃龍纏腰、海底撈月、雪花蓋頂、岩鷹展翅等。伴奏樂器分文、武場面,主要有鼓、鈸、鑼等打擊樂器及二胡、月琴等弦樂器。唱腔分數板、二流、悲板、出馬門、採茶腔、高腔、排子等等,調子唱腔多達30餘種。主要花燈戲有《截江救主》、《大戰蘆花盪》、《千里走單騎》、《收董平》、《臨潼救駕》、《天水關》、《五台會兄》、《白良關》、《八郎回營》、《四郎探母》、《打龍袍》、《三氣周瑜》、《王瑛嘆山》、《八仙圖》、《大戰常沙》、《古城相會》、《雲端救難》(又名《王氏跳井》)、《轅門斬子》等18部;花燈劇有《邱二海渡船》、《二怕》、《四怕滾燈》、《劉三妹挑水》、《王鄉約許親》、《借親配》(又名《張古董借妻》)、《黑苗讀書》、《金梭銀線》、《李子英下京》、《三討親》、《王媽媽許親》、《王化開屠》、《二女偷桃》、《二女爭夫》等14部;花燈調有《正月節氣是新年(霜打梅花鬧喧天)》、《一進貴府九重街》、《正月好唱祝英台》、《正月裡來好唱花》、《正月之花開梅花開》、《正月荷包繡起頭》、《一杯酒兒進門來》、《蘇小姐蘇小腳》、《一把扇子重一分》、《正月裡來是新春(龍燈獅子)》、《正月勸夫讀聖賢》、《正月節氣是新年(榮華富貴天賜全)》、《正月寒梅報立春》、《正月裡來是新春(老古人)》、《八月桂花香》、《正月裡來正月正》、《正月與夫說賢文》、《正月是新年(花子撒花園)》、《一更陽雀叫悠悠》、《進了主家一重門》、《正月打馬下四川》、《一字原來一條槍》、《一送壽元一十三》、《一送郎的帽》、《一繡重慶城》、《一更一點正好一絲面》、《正月裡來是新春(古人名)》等30餘支;另有踩茶12堂和開財門多套。
 每年春節期間的正月初一至十六是下麻若太平花燈的主要活動階段,活動開頭和結尾都要舉行亮燈和化燈(下河)儀式。其間,花燈隊還以“打帖子”的形式到各村寨進行慶祝活動,除了戲台上的表演以外,主要還進行一些迎春祈福活動,祈禱風調雨順,國泰民安。七、八十年代,下麻若花燈表演盛極一時,有時到了打田下種時段,花燈隊還在外村表演(因為外地村寨接燈熱情高漲,不放花燈隊回家),到 貴陽地區表演中曾出現千人塞巷的場面。平時若有需要,花燈隊一年四季均可演出。比如組織到旅遊區為遊客表演,參加 “多彩貴州”縣級複賽以及縣廣場文化演出等等。總之,下麻若花燈以其豐富多彩的內容、婉轉動人的優美唱腔、濃郁的鄉土氣息和燈戲兼容的獨特風格折射出當地農村的人文風采,在周邊享有很高的聲譽。遺憾的是,因年代久遠,前人亦無記載,下麻若花燈歷史已不可考,據傳已有幾百年歷史。雖在“文革”中下麻若花燈表演的所有道具全被焚毀,但深愛花燈藝術的民眾並未讓這幾百年的傳統失傳,每年春節期間的表演活動從未間斷過,不過畢竟各方面的條件實在有限,很難有更大的突破。
 近年來隨著老一代花燈表演人才的相繼離世,隨著現代文藝和審美觀念對年輕一代的影響,花燈演出人才出現後繼乏人之勢,亟需採取措施對花燈戲這一地方特色劇種進行搶救、保護。草原花燈科普宣傳隊就是下麻若花燈傳承人以此為目的而成立的業餘表演隊伍,宣傳隊結合時代精神改編傳統劇目,以民眾喜聞樂見的表演形式,旨在宣傳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普及科學知識,提高民眾的綜合素質。但由於客觀原因,宣傳隊擬以成立花燈協會的方式進行發展,使下麻若太平花燈這一民間藝術得到長足的發展,更好地為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服務! 

旅遊景點

(1)龍里大草原
位置介紹
 距 貴陽市60餘公里的美麗遼闊的 龍里大草原上,這裡擁有美麗的草原自然風光,古樸的蒙古族風情以及獨特的生活方式、悠久的歷史文化和宜人的避暑氣候,這裡既有一望無際、空闊幽深的壯闊美,也有風吹草底見牛羊的動態美;又有藍天白雲、綠草入茵、牧人策馬的人與自然的和諧美。
龍里大草原
自然風景
 由貴州龍里大草原鹿園旅遊有限公司投資興建的貴州龍里大草原鹿園度假村,地處中國貴州省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龍里大草原上,這裡既有貴州高原的山巒疊峰,更有內蒙古草原的悠遠寬廣,行成了貴州高原上獨一無二的高山平台草原。極目遠眺,群山環抱,草宇無限,山花燦漫,牛羊成群。  
 同時,鹿園度假村內還設有草原騎馬、風箏遠放、排球、足球、垂釣、射箭、棋類、麻將,以及有趣的草原越野車、兒童樂園等豐富多彩的娛樂項目。特別是富有民族風情的篝火晚會、苗家情歌對唱等優秀傳統節目,讓人流連忘返、意猶未盡。貴州龍里大草原鹿園度假村還是省級風景名勝區猴子溝的必經之地。猴子溝石奇、峰異、竹翠、水澈,自然風光獨秀,有原始造紙廠,古城堡等人文景觀。猴子溝省級風景名勝區喀斯特地形地貌奇特複雜,谷壁縱橫,年平均氣溫18度,冬暖夏涼,四季如春。
 自然環境
 貴州龍里大草原,總面積9萬餘畝,由五里坪、亮山坪、谷鳥坪、王寨坪等組成,其中千畝以上草坪9個,最大的草坪是亮山坪,面積有1.2萬畝;最長的草坪是五里坪,有4.5公里長,草原地勢平坦,天際線分明,海拔高度在1500—1700米之間,年均氣溫13℃,氣候爽爽宜人,喀斯特台地草原的獨特性和唯一性,使她成為龍里自然景觀中一道亮麗的風景線。在這裡,既有貴州高原的山巒疊峰,更有內蒙古草原的悠遠寬廣。極目遠眺,群山環抱,草宇無限,山花爛漫,牛羊成群,讓您身處貴州,卻能體驗到異樣的蒙古風情! 
(2)猴子溝
龍里猴子溝風景名勝區,位於 龍里縣城南13公里的 草原鄉草原村,距 貴陽30餘公里,距龍洞堡機場24公里,321國道、貴新高等級公路從縣城穿過。總面積200平方公里,分為山頂草原和山下峽谷兩個片區。有五個景區六個獨立景點。猴子溝景區集高山草原、民族風情、古洞棺葬為一體,是旅遊、休閒、避暑的勝地。
 草原總面積9萬餘畝,由五里坪、亮山坪等十多個大小草坪組成,其中千畝以上草坪9個、最大的亮山坪面積1.2萬畝,五里坪0.7萬畝。草原地勢平坦,天際線分明,為雲貴高原第二平台。海拔高度在1500--1700米之間,年平均氣溫13攝氏度,年平均降雨量1085毫米,無霜區280天以上。
猴子溝
草原上交通方便,龍羊公路、民高公路從草原的馬郎王寨等6個坪子旁通過。電力、通訊也較方便,建有龍里瑪格諾吉草原度假村及龍里草原上海度假村,開闢有騎馬、射箭、烤全羊等民族風情娛樂項目。
 草原除投資開發的萬畝草場外,均為原始草植被,還生長著數百畝成片的白杜鵑(木蓋蓮)、大白杜鵑、紅花木蓮等珍貴品種。數量最多、花期最長的要數罐籠花,花期從6月到11月,歷時近半年之久,在草原的馬郎坪上,可早觀雲海、看日出,還可看到不多見的佛光。天氣晴朗的晚上,可在百泉山頂遙看貴陽燈火。
草原周邊居住著萬餘苗族同胞,有濃郁的民族風情。炸哨的哨口、古營盤下的古戰場記載著一件件辛酸的往事,也記載著苗族先民們抵禦外敵,不屈不撓的鬥爭精神。在草原上的岳家寨,還居住著部分自稱為民族英雄後裔的岳姓漢族,其家譜追溯到岳飛。其服飾、習俗還保留有部分宋代遺風,至今還保存有兩座武略將軍墓。
草坪之間的大峽谷,就是猴子溝峽谷景區,因野生獼猴多,山上峰多形似猴類,故名猴子溝。總面積為36平方公里,包括國翁、寶合沖、紙廠、鬼洞谷等多條峽谷。峽谷內有500餘種木本植物,覆蓋率高達100%,除部分原生林外,多為次生林。野生動物幾十種,有獼猴、林獐、蘇門羚等。整個峽谷景區石奇、峰異、松怪、竹翠、水澈、霧多,構成千姿百態的景觀,風光秀麗又神秘莫測。
 整個風景名勝區,除豐富的景物景觀由於特殊的地理環境,構成了風景區的多種生態類型(峽谷森林生態系統,高山草甸濕地生態系統,高山強風生態系統等),是科學考查、生態旅遊、教育學習的場所。
 景區除草原和峽谷之外,還有飛龍洞、冠山、果里洞棺葬、蓮花洞等幾個獨立景點都有較大的遊覽價值和一定的科研、考古等價值。

河北省承德市豐寧滿族自治縣草原鄉

簡介

草原鄉位於河北省豐寧滿族自治縣的最北部,南連萬勝永鄉,西接魚兒山鎮,東鄰外溝門鄉,北與內蒙古自治區多倫縣接壤,是我省最北部的鄉鎮,距縣城86、4公里,屬高寒壩上地區。全鄉總面積32萬畝(21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410米,氣候屬典型的中溫帶高原性氣候。

沿革區劃

此地,北魏屬御夷鎮。金屬桓州。元、明屬開平,後入察哈爾。清屬多倫諾爾廳。1914年(民國三年)劃歸豐寧縣,1946年末劃屬多倫縣。1950年又劃回豐寧縣屬第十三區。1956年建鄉,1958年撤鄉併入平安堡公社,1961年調整公社規模時獨立建社,1984年改社建鄉。面積198.9平方千米,人口0.7萬,轄草原、公寶同、東窩鋪、順店4個行政村。50個居民組,1863戶,6773口人,耕地4.8萬畝,草場15萬畝,林地7.5萬畝,由於特有的壩上高原氣候,形成了草原鄉以農業為基礎,牧業為主導的產業格局。

地質氣候

屬張北高原,地勢起伏平緩,南高北低,平均海拔1500米。栗鈣土為主,多草灘,因水源缺乏,各級政府投入適當資金打井引水,基本解決了人畜引水困難。礦產資源有鐵、螢石、石膏等。產蘑菇、黃花。
氣候屬中溫帶半乾旱大陸性季風型高原氣候。乾燥少雨,夏季不炎熱,東季多大雪,秋冬春多刮西北風,年均氣溫1、2℃,年降雨量351毫米,無霜期87天。

經濟

近年來,草原鄉實現了經濟成長和社會事業的全面進步,國民生產總值由2003年的6966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8800萬元,財政收入由2003年的43.1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940萬元,固定資產投入由2003年的100萬元增長到2008年的1500萬元,農民人均收入892元。
農業產業化不斷發展,由原來的單一種植模式發展為多種種植結構,種植業大力發展以經濟作物為主的土豆和大麥種植,年人均增收500元。養殖業上,大力發展舍飼養豬業,優質豬存欄6825頭,年出欄近1萬頭,創產值800萬元,純收入300萬元。使傳統的家庭養殖業正走向規模化、規範化飼養。既保護了生態又增加了農民收入,實現了雙贏。
工礦業的發展給全鄉帶來了良好的經濟效益。草原鄉有著豐富的礦產資源,大力招商引資,先後引進北京、內蒙、承德等十餘家公司和個體老闆開發建設螢石礦。現全鄉有採礦證4家,待辦證的5家。目前,投資2000萬元的和順店鉛鋅礦正在進行探礦及後續採礦工作。礦業的發展不僅帶動了財政收入,而且解決了大量的勞動力就業問題。

四川阿壩松潘縣草原鄉

基本概況

草原鄉位於松潘縣城西北部,距縣城165公里,面積532平方公里,人口0.2萬。黑(水)毛(爾蓋)公路通鄉府。下設協然布更沙牧點和扎西曲奪牧點。是縣唯一的純牧業鄉,放牧歷史悠久。全鄉總面積68平方公里,草原鄉的經濟類型是以牧業為主,主要公路是“黑松公路”,轄區內有國小一所,衛生院一所。與紅原縣色地、阿木兩鄉毗鄰。下轄一個行政村,5個村民小組,共303戶,1618人,是我縣唯一的純藏純牧鄉和大骨節病區,全鄉從事畜牧業生產,主要養殖氂牛,也兼養部分騎乘馬匹。

行政區劃

草原鄉下轄:草原村

歷史沿革

1956年置冬帳房鄉;
1962年更名草原鄉;
1973年改公社;
1984年復鄉 

經濟發展

畜產品有 酥油、奶渣、 毛、 毛及肉食等。境內有 馬鹿、黃鹿、 黃羊、蘭馬雞等國家保護的一、二類野生珍稀動物。盛產名貴藥材貝母。
完成退牧還草1524.87公頃。2009年,牲畜存欄率16245頭,出欄1762頭,肉產量296噸,糧食總產量噸,農村經濟總收入達567.567萬元,農牧民人均純收入3510元。

基礎設施

2009年建成移動機站,並開通,通訊網路覆蓋全鄉;開通天翼通信。2009年,完成全鄉農網改造。交通建設方目前已完成7公里油路建設,8公里牧道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