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人舞

草人舞

草人舞只在每年正月屬豬日舉行“開年節”時跳。開年節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活動內容很多,先要全村集體向祖先敬貢食品,席地圍餐。

歷史起源

“草人舞”流傳在硯山縣壯族聚居的大興村。

草人舞 草人舞

風格特色

草人舞只在每年正月屬豬日舉行“開年節”時跳。開年節是一年一度的盛大節日,活動內容很多,先要全村集體向祖先敬貢食品,席地圍餐。屆時,各家各戶都要捐出一些食物,或出錢糧,或出菜餚,多少概不計較。男女老少聚於村廟,點上香火,供上熟雞、刀頭肉、米酒、蒸糕、糍粑等食品。並擺有幾個用稻草編織的草墩,請祖先坐享食品,同時乞求祖先保佑後人五穀豐登,六畜興旺,全寨平安。之後,支起兩口大鍋,將各家所捐之米、肉、菜蔬等分別煮入鍋內。男女老少圍坐於廟前場子上,邊吃邊喝,談笑風生。

夜晚,場上移栽上一棵高約兩米掛有黃飯花和高粱稈飾物的樹,樹下擺有四篩米和兩篩糍粑,各篩米上又放有紅糖或雞蛋,篩子旁坐著幾位老年婦女,老年男性長者敲響鼓、鑼、鑔、鈸,表演活動開始。先耍武術,然後,十六個年輕小伙全身裹著稻草扮草人,分別扛著犁、耙上場表演草人舞。他們時而做犁田耙地狀,時而做划拳行令狀,熱鬧非常。其間,穿插一婦人表演撈蝦;二人扮成父子表演乞討,份兒子者還背著一精製的小草人,意為其弟或妹。草人不時逗逗兒子背上的小草人,或表演從婦人的魚簍里掏魚,從而與婦人發生揪扯,妙趣橫生。

舞畢,在一位德高望重的男歌手帶領下,女歌手們逆時針方向繞場緩緩走動,邊走邊唱《敲窩墨(哎)》、《開年歌》(“考窩墨”);場中坐兩位老者,分別操小二胡和三弦伴奏。往往一唱就是大半夜。歌畢,一年一度的開年節亦告結束。

草人舞只能在開年節上跳,否則會被視為不吉利,有辱祖先,不忠不孝。故而至今能保持原始風貌。

基本動作

草人舞無師承關係。舞蹈沒有過多的繁雜套路及高難度動作,對於舞蹈中的表現生產、生活的動作,是舞者在日常所掌握的;其調度也是無拘無束,可隨意發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