茡薺

茡薺

荸薺俗稱馬蹄,荸薺“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不宜生吃,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

基本信息

簡介

荸薺(bí qi)俗稱馬蹄,

又名烏芋、鳧茨、地栗、黑三棱,學名( Heleahat is tube ro sa ashulus),

荸薺 荸薺

是當陽特產,當地稱為“皮球”。當陽人叫你吃“皮球”,可不能誤以為是吃籃球。當陽種植荸薺已有上千年的歷史,各鄉各鎮都有種植,一般都種植在稻田中,青青的圓梗,婷婷玉立,看上去十分爽目。

削開皮後,內現白色,甜脆可口。

雙蓮荸薺,因為產於當陽王店鎮原雙蓮寺而得名,是湖北歷史悠久的著名特產。

荸薺的種植和功效

種植

茡薺的相冊 茡薺的相冊

雙蓮荸薺果實碩大,性味甘甜。民間驗方:生食可補虛,熟食可止咳。過去,雙蓮茡薺一直由雙蓮寺僧人選種育種,年復一年種植於廟田之中。抗日戰爭時期,雙蓮寺被毀,僧人散去,廟宇周圍農民將其品種承繼下來擴大了種植。

雙蓮荸薺選種移栽,要求較為嚴格。每年冬臘月,荸薺收穫後,挑選個大、皮紅、無傷的果實作為種子,攤平置於室內,以濕潤的草木灰覆蓋保溫保濕,防止腐爛霉變。第二年春末夏初播種移栽。母本田和移栽大田,均要下足底肥,且以農家肥和禾桿肥為主,以保泥質鬆軟,肥效持久。移栽尺寸行距兩尺,株距一尺。

荸薺除生食以外,還可作成罐頭或荸薺粉,因為它的果肉含澱粉量較豐富,所加工製成的荸薺屬天然食品。

功效

《本草綱目》認為,荸薺“味甘、微寒,滑、無毒”。其功能“消渴痹熱,溫中益氣,下丹石,消風毒,除胸中實熱氣,可作粉食。明耳目,消黃疸,開胃下食。作粉食,厚人腸胃,不肌;能解毒,服金石人宜之。療五種膈氣,消宿食,飯後宜食之。治誤吞銅物,主血痢下血,血崩,避蠱毒”,荸薺“甘微寒、無毒”。荸薺(馬蹄)不僅是佳蔬美果,而且還是一味天然中藥。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潔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荸薺既是水果,又是蔬菜,是深受大眾喜愛的時令之品。

荸薺中所含的磷是根莖蔬菜中最高的,能促進人體生長發育和維持生理功能,對牙齒、骨骼的發育很有好處,同時可促進體內的糖、脂肪、蛋白質三大物質的代謝,調節酸鹼平衡。此外,英國在對荸薺的研究中還發現了一種抗菌成分——荸薺英。這種物質對金黃色葡萄球菌、大腸桿菌及綠膿桿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荸薺還有預防急性傳染病的功能,在麻疹、流行性腦膜炎較易發生的春季,荸薺是很好的防病食品。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熱瀉火的良好功效,既可清熱生津,又可補充營養,最宜用於發燒病人。它具有涼血解毒、利尿通便、化濕祛痰、消食除脹等功效。中華中醫藥學會醫學博士莊乾竹表示,對於剛發燒的病人來說,荸薺有輔助其退燒的功效,每次吃10個左右即可。

因為荸薺生長在泥中,外皮和內部都有可能附著較多的細菌和寄生蟲,所以不宜生吃,一定要洗淨煮透後方可食用,而且煮熟的荸薺更甜。荸薺屬於生冷食物,對脾腎虛寒和有血淤的人來說不太適合。

荸薺食用

山藥荸薺豬骨湯

山藥荸薺豬骨湯

配料:鮮山藥250克,荸薺250克,鮮藕250克,胡蘿蔔250克,豬腰椎骨300克,生薑5片,蔥10克,鹽、味素少許。

做法

1.鮮山藥去皮,洗淨,切成3厘米的方塊;胡蘿蔔去皮,洗淨,切成3厘米的方塊;鮮藕去皮,洗淨,切成3厘米的方塊;鮮藕去皮,洗淨,切成3厘米的方塊;荸薺去皮,洗淨,一切兩半,待用

2.將上料加豬腰椎骨加水80ML入燉鍋內,置武火上燒沸,再用文火燉煮40分鐘。

3.加入蔥花、鹽、味素即可。

功效:清熱養陰,健脾益胃。

一、不同地域 因地制宜

東北地區:東北地區位於我國的最北部,屬於緯度最高的地區,這一地區一年夏季時間很短,冬季時間相對較長,可將山藥增加至300克。

西北地區:氣候乾旱,多風沙,日照充足,可將胡蘿蔔增加至300克。

中部地區:氣候較為溫和,日照充足,可將鮮藕增加至300克。

東南地區:氣候濕潤,雨量豐富,可將茡薺增加至300克。

西南地區:多雨,氣候濕熱,喜食麻辣、酸辣口味,可將胡蘿蔔減少至200克。

二、不同體質 因體選方

氣虛體質:氣虛的人,肌肉鬆軟,體虛乏力,氣短懶言,易出虛汗,不耐寒熱。此配方中鮮藕增加至300克。

血虛體質:血虛的人面色蒼白,皮膚乾燥,失眠多夢,大便燥結,小便不利。此方中胡蘿蔔減少至200克。

陰虛體質:陰虛的人消瘦怕熱,手足心熱,性情急躁,失眠多夢。此方中山藥增加至300克。

陽虛體質:陽虛的人口淡不渴,形寒喜暖,四肢欠溫,毛髮易落。此方中茡薺減少至200克。

三、不同年齡 食補各異

青少年:青少年正處於生長發育階段,氣機旺盛,津液充足,日食兩次。

中壯年:鮮藕增加至300克。

老年人:機體代謝和排泄功能下降,份量可減半攝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