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

北京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所設獎項,是由國家科技部獎勵辦批准的,依靠社會力量設立的科技獎勵項目,是為紀念我國橋樑工程奠基人、傑出的科學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先生,由他生前擔任過職務的十餘個單位發起並捐資於1991年設立的。委員單位包括全國政協、中央統戰部、九三學社中央、鐵道部、交通部、建設部、中國科協等幾十個部委和單位。

基金會簡介

基金會經國家科技部獎勵辦批准設立了茅以升科學技術獎——橋樑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等十個獎項,先後獎勵了千餘名取得傑出成就的工程技術人員、教授和優秀學生,橋樑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大獎已成為我國土木工程界最高個人榮譽獎;宣傳茅以升先生的光輝業績、愛國精神和人格魅力;組織了數十次高規格、高水平的學術交流活動和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合作交流活動;創辦了“茅以升中學”、“茅以升實驗學校”、高等學校“茅以升班”;編輯出版《茅以升科技文選》、《茅以升橋話》等。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會自創建以來,受到李嵐清、雷潔瓊王兆國、吳階平、錢偉長、宋健、朱光亞、錢正英、周光召、韓啟德、路甬祥、徐匡迪、王志珍等黨和國家領導人的支持和中央有關部委的表彰,得到社會有關方面的認同和讚譽。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委員會將在貫徹黨中央關於科教興國、人才戰略和自主創新等精神中繼續奮進、再創輝煌。

歷史回顧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是為了紀念我國傑出的橋樑專家、教育家和社會活動家茅以升先生於1991年由有關單位發起並捐資設立的。
《基金》的宗旨是紀念茅以升先生一生為工程建設以及科研教育的貢獻並繼承其未竟事業,支持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獎勵、科技普及等活動,以促進國家科技教育事業的繁榮,促進科技後備人才的成長。
《基金》自設立以來,開展了多方面工作,在社會上產生了良好的影響。重點工作有:
一、設立了以橋樑大獎、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大獎為重點,以及鐵道科技獎、北京青年科技獎等獎勵項目。
《基金》自成立以來已召開過十一屆 頒獎大會,共有628人獲獎,頒發的獎金已近100萬元。
橋樑大獎和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大獎每兩年評選一次,每次獲獎人僅一名,在國內有較高的威望,並有二名香港專家獲橋樑特別獎和一名香港專家獲橋樑青年獎。其他獎勵項目的獲獎者也都是在各相關領域工作中的佼佼者,在社會上產生了廣泛良好的影響。每次領獎大會都邀請了人大副委員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國家人領導以及頒獎大會所在地的省市領導人出席,擴大了《基金》在當地的影響,也獲得當地有關單位的捐資和資助。《基金》設立的獎項已獲國家科學技術獎勵工作辦公室批准為首批社會力量設立獎勵項目的單位之一。
二、組織開展各種科技教育活動。
《基金》在每屆頒獎活動中大多安排了學術報告會。例如,1995年舉行的第五屆頒獎大會上請橋樑大獎獲獎人林元培做橋樑方面的學術報告;在2000年舉行的第九屆頒獎大會上請建設部總工程師姚兵做有關工程質量問題的報告,鐵道部大橋工程局總工程師林國雄介紹蕪湖長江大橋設計和施工概況;在2001年的第十屆頒獎大會上,請土力學大獎獲獎人謝定義介紹其在“土動力學和非飽和土力學、黃土力學方面的研究成果和創新等。”
《基金》還先後舉辦過著名美籍華人橋樑專家林同炎學術報告會,張維、王大珩、程慶國三位著名專家學術報告會。特別是近年來,加強了與台灣的民間交流。2001年在杭州、上海、蘇州、南京等地接待了以台灣土木水利工程學會理事長李建中教授為團長、由33名土木工程界專家組成的參觀訪問團,參觀訪問了浙江大學、同濟大學、東南大學和錢江一橋、南浦大橋、楊浦大橋、江陽大橋、南京大橋等地,並進行了交流座談。隨後,在上海同濟大學舉辦了海峽兩岸土木工程學術研討會,大陸和台灣專家共同交流學術心得和建設成就。2002年在杭州舉辦了“21世紀橋樑技術發展論壇”,邀請了美國、台灣、香港、澳門和大陸橋樑專家做學術報告,就世界橋樑工程具有前瞻性、戰略性、共同性的理論和實踐問題及現代橋樑工程發展的新理論、新技術、新手段、管理創新、人才準備等做了精彩的演講,並對中國橋樑工程技術和管理的科技進步提出了具體的指導性意見和建議,是一次規格高、水平高的學術活動。
《基金》還於2000年、2001年、2003年三次組織國內橋樑和土木工程專家去台灣出席橋樑工程和土木工程研討會。
三、《基金》在不斷開展活動中壯大
《基金》每年都舉辦一些重大活動,除每年的頒獎大會和學術交流活動外,曾舉辦過茅老百周年誕辰紀念活動,在杭州錢塘江橋畔建立茅以升塑像和建橋紀念碑,創辦了茅以升實驗學校和茅以升科教培訓中心,舉辦茅以升生平事跡展覽和橋樑知識與中國橋樑建設成就展覽在全國各地巡迴展出,出版茅以生遺作《橋話》,與中央電視台、浙江省電視台聯合舉辦專題活動,與光明日報合作開展“當代中國傑出橋樑巡禮宣傳活動”, 建立茅以升橋樑委員會等。《基金》通過不斷的活動中得到了發展和壯大。

機構章程

第一條 宗旨 
茅以升科技教育基金(以下簡稱“基金”)的設立,旨在紀念茅以升先生一生為工程建設以及科研教育的貢獻並繼承其未竟事業,支持有關科技普及教育活動、學術交流、人才培養、成果獎勵,從而促進國家科技教育事業的繁榮,最佳化社會科技教育環境,促進科技後備人才的成長。
第二條 任務
◆設立以橋樑為重點的土木工程及其他方面的科技、教育、科普等獎勵項目,鼓勵科技創新,獎勵取得顯著成績的科技、教育工作者和優秀學生;
◆組織、支持國際、國內科技交流、技術培訓、科普宣傳等活動;
◆宣傳茅以升先生的光輝業績和偉大精神。
第三條 組織

◆“基金”委員會:委員會由“基金”參加單位的有關領導、專家及相關人員組成,設名譽主任、顧問若干人,主任1人,副主任、委員、常務委員若干人。委員會設秘書處主持委員會日常工作。秘書長1人,副秘書長若干人。常委會、委員會每年召開一次。
◆委員會職責:
※制定和修改“基金”管理辦法;
※制定“基金”的籌集、管理、使用的工作細則;
※與國內外科技、教育組織,基金組織建立友好合作關係;
※通過國內外各種渠道籌集資金;
※審批各獎項獲獎者名單;
※聽取並審議工作計畫、工作報告;
※審核年度預算和決算。
第四條 基金來源

◆國內友好團體、單位、個人的捐贈和贊助;
◆國內外友好團體、單位及個人在本“基金”設立的專項基金;
◆其他符合我國法律和國際公約有關規定的捐贈。
第五條 基金的使用、管理和監督
◆嚴格控制本金的使用,主要使用基金的增值部分;
◆基金使用按委員會批准的年度預算由秘書處掌握執行;
◆基金受中國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的審計監督。
第六條 附則 
本管理辦法經全體委員會會議通過之日起生效。本章程的修改解釋權屬委員會。

領導成員

基金會主任:王志珍(基金會主任、全國政協副主席、九三學社中央副主席、中科院院士)
名譽主任:韓啟德(院士) 錢正英(院士) 雷潔瓊 吳階平(院士) 王大珩(院士)
顧 問:劉志軍 鄧文中(外籍院士) 楊裕球 陳佳洱(院士)
徐采棟(院士) 方惠堅 (院士) 尹衍梁(台灣)
主 任:王志珍(院士)
副 主 任:孫永福(院士) 江澤慧 姚 兵 王麟書(常務) 劉恕
陳能寬(院士) 項海帆(院士) 鳳懋潤 胡正民 譚慶璉
王夢恕(院士) 黃 衛(院士) 孟鳳袁駟 周海濤
何華武
秘 書 長:茅玉麟

獎勵項目

一、橋樑大獎、橋樑青年獎
二、土力學及基礎工程大獎、土力學及岩土工程青年獎
三、鐵道科學技術獎
四、鐵道工程師獎、鐵道工程師(客運專線獎)
五、北京青年科技獎
六、建造師獎
七、木材科研專項獎、木材科技教育獎學金
八、工程教育學生獎
九、鐵道教育希望之星獎
十、全國少年科技獎
十一、家鄉教育獎、土木工程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