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超[青年作家]

范超[青年作家]
范超[青年作家]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范超,1975年生,鹹陽禮泉人。法學學士,文學碩士,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陝西作協、西安作協理事。在媒體工作十年,曾獲中國晚報新聞獎等50餘項。作品發表於《人民文學》、《美文》、《散文》、《讀者》、《詩刊》等百餘家報刊。先後出版散文集《范超散文》、《土天堂》、《鄉城》、《曲江記》、詩集《麥草人》、史學著作《唐大明宮》、《大明宮之謎》等,2012年推出《大地結香——范超文叢》,包括《水流年》、《土生活》等七卷本共200萬字。從2009年至今獲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全國首屆孫犁散文獎、全國首屆魯藜詩歌獎、2011中國散文獎等多項大獎。作品先後入選《年度中國最佳散文選》、《感動100位著名作家的美文精品》、《中學語文課外讀本》等100餘種選本。他的部分作品被譯介到美國、英國、澳大利亞、韓國、越南等。

基本信息

早期經歷

范超范超
1975年,范超出生於禮泉縣新時鄉張神村。上高中之前,他一直隨父母住在農村老家,切身感受家鄉的一草一木一花。

在喜愛文學的父親薰陶下,范超從小對寫作表現出極大的熱情,沒事的時候,他總是喜歡用文字與身邊的一切靜物進行交流。大約是1987年,《鹹陽日報》舉辦了一次較大規模的“全市中小學生作文大賽”,那時范超正在故鄉讀國小五年級,抱著試試看的態度,父親將范超的一篇散文詩《蘋果熟了》投寄給了報社,沒想到很快就發表了出來。這篇寫著范超名字和“禮泉縣新時鄉張神國小”名字的報紙在這個淳樸的小村子裡引起了轟動,他是這所國小第一個發表文章的學生,鄉親們聞訊都跑來爭相搶著報紙翻看,嘖嘖稱讚。這件事讓范超很是自豪,文學的種子就此在他的心田裡生根發芽。

高考時,范超的作文考了滿分,被陝西師範大學錄取。大學畢業後,范超先後在省報當記者、編輯、主任達十年,之後又調到曲江管委會任職。一路走來,無論多忙多累,范超始終與文學不離不棄,他說正是文學給予他立身行事強大的力量,寫作也是他最主要的生活方式。

文學生涯

2007年,一直堅持寫作的范超,開始進行文學創作。他筆下的文字,多是日常生活和村野植物,柴米油鹽和村夫村婦,掌故人物和城市筆記。“我始終有一種觀點,就是你出生在哪裡,你的靈魂就在哪塊土地上安放。只有回到農村老家,才能得到心靈上的寧靜,體會到此心安處即吾家的道理。通過文字將這種感情表達出來,就成為《土生活》中對麥子、玉米莊稼的熱愛,《月亮地》里對母親、鄉間村民的親切和對鄉間生活的懷念。”

200萬字的《范超文叢》就是凝聚了這樣的一份鄉愁在裡面,它以獨具的視角,用關中鄉村文化版圖中最具代表性的文字展示了民風與歷史,情懷與風雅。更為重要的是范超把一切無聲的植物當作有生命情感的人來描寫,寫得溫暖真實。

雖然范超有濃厚的鄉村情節,但他又極其自然地把田園情懷融合進對城市文化的深切關照,以一顆親近自然的赤子之心在城市取景。他對曲江景物的描寫,在內心的祥和、寧靜里,處處是與自已的心性相契合。他的城市筆記《曲江記》體貼入微、細密深情地在解讀城市裡一園一林,一山一石,一湖一樓,深入骨髓地體會把握寬大而又典雅的城市靈魂。范超的作品也一直面向具體而微的生活世界,從不拘謹於自我內心和個人狹小的天地。敘寫從容淡定,具有堅實的人生內涵,顯出生活的質感和厚實。以“家常”心去品讀生活,去發現日常世俗之美。對卑微渺小的個體生命又充滿了深沉的體貼、關懷和憐愛。這種對民間自在自然的生命形態和人生形式,深懷著由衷的親近喜愛之情,使得范超從平民化的敘述中尋找到新的人生支點和生命依託。

主要作品

范超先後出版散文集《范超散文》、《土天堂》、詩集《麥草人》,散文小說精選集《鄉城》,史學著作《唐大明宮》、《大明宮之謎》,《大地結香——范超文叢》(總計七卷本,分別為:《水流年》、《土生活》、《月亮地》、《西安書俠傳》、《秦節風華錄》、《關中掌故志》、《范超散文研究》)等。

獲得榮譽

2009年獲得陝西新好散文聯展獎、《十月》散文獎、全國首屆孫犁散文獎等;

2010年獲中國散文單項最高獎——第四屆全國冰心散文獎、全國首屆魯藜詩歌獎、陝西文學最高獎——陝西柳青文學獎,並參評全國魯迅文學獎等;

2011年獲全國散文家論壇徵文一等獎、年度中國散文獎;

2011年陝西文化影響力人物。

社會評價

從兩年連獲“十大獎”,到一年內連推“八本書”,作為一名業餘作家,范超的多產和他的獲獎次數一樣,正化學反應一般裂變成傳奇,被人稱為“陝西散文新生代的重要力量”。

賈平凹這樣評價他:范超是一個富於天才的作家,顛覆了傳統的文學形象,深厚而不板結,正氣又意恣肆。文筆綿軟、沉著舒緩、日光流年、靜水深流,邁過來的是虎勢。

余秋雨則這樣評價《土天堂》:范超以其寧靜構建出自己獨特的精神體系,做的是草木文章,靈光照耀在最小的生物之上,帶給人無窮品味。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