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沖淹

慶曆四年,范仲淹出任陝西河東宣撫使,翌年初又被罷。 范仲淹於這年9月15日“作文以記之”。 范仲淹卒於1052年,卒諡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

宋代名臣范仲淹,字希文,989年生於江蘇吳縣,他的生母生父早年亡,繼母謝氏無以為生,便改嫁於青陽縣長山朱文瀚。當時,尚在襁褓之中的范仲淹,也隨繼母育於朱家,不久,朱氏因病而亡,范仲淹全由繼母撫養長大。儘管生活貧苦,但他堅持刻苦讀書。大中祥符八年(1015),范仲淹與滕子京同時進士及第,不久,便邀滕子京來青陽長山,並赴九華山遊憩。從此,兩人成為至交。 范仲淹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和文學家。慶曆三年(1043),仁宗任用范仲淹為參知政事(副宰相)。這年9月,他奉詔條上十事,即“明黜陟”、“抑僥倖”、“精貢舉”、“擇官長”、“均公田”、“厚桑農”、“修武備”、“減徭役”、“覃恩信”、“重命令”,意欲改革時弊、考核官吏、裁減閒冗。但他提出的所謂“新政”,前後只一年時間,便因貴族官僚的攻擊和反對而告失敗。慶曆四年,范仲淹出任陝西河東宣撫使,翌年初又被罷。滕子京中進士後也曾任京官多年,後因被人誣告,於仁宗慶曆四年貶為岳州(岳陽縣)知州。1046年,滕子京重修建於唐初的岳陽樓,並加以擴建,把唐宋人詠岳陽樓的詩賦刻在石上,嵌於樓壁。范仲淹於這年9月15日“作文以記之”。儘管他們當時或被謫貶,或被罷官,但范仲淹在《岳陽樓記》中“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而是指出自己的更高抱負:“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正是這樣的思想境界,《岳陽樓記》成了世世代代的名篇。 范仲淹在池州許多地方留下足跡,《建德縣誌》卷之九中,載有他的一首題為《堯廟》的詩:“千古如天日,巍巍與善功。禹終平洚水,舜載致薰風。江海生靈外,乾坤揖讓中。鄉人不知此,蕭鼓謝年豐。”歷史悠久的建德(今東至)縣,素有堯舜之鄉的稱譽。堯廟即位於縣城堯渡鎮北10公里處的歷山。相傳舜帝耕於此山,堯帝千里來訪。所以,歷山及縣城有多處皆以“堯舜”命名。范仲淹游歷山唱堯廟,也許罷官之後游此而作,亦或進士及第所寫,均無從考據。《堯廟》這首詩是對堯舜功勳的讚頌。 范仲淹卒於1052年,卒諡文正,生前著有《范文正公集》。因其與池州結下不解之緣,後人對其十分景仰。清代,曾在范仲淹少時居地的長山(今青陽木鎮長山村),建有范文正公祠堂,“為屋十楣,有室以奉遺像,有堂以嚴祭享,有廊以居守祀者”(丁黼:《范文正公祠堂記》)。由此可見,范氏祠堂規模之大。惜歷經兵火,今已無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