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棠

范棠

范棠,江蘇無錫人。1936年畢業於交通大學化學系。曾任昆明興華工業社製造主任、貴陽開明工業社經理。1949年獲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立大學化學碩士學位。同年回國。歷任上海化工原料染料公司副科長,重工業部航空工業管理局工程師,中國航空研究院航空材料研究所科長、研究室主任、副總工程師、副所長、高級工程師。長期致力於航空橡膠、結構膠粘劑、複合材料等航空非金屬材料的研究工作,並獲得多項成果。指導多種型號飛機研製的選材工作,使航空非金屬材料逐步立足於國內。

基本信息

人物介紹

基本資料

范棠,航空非金屬材料科學奠基人之一。中國航空工業創建初期,參加組建航空冶金系統,指導建立工廠中心試驗室和材料復驗鑑定工作;制定我國航空工業材料標準;參加組建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籌建非金屬材料試驗室。60年代,初步建成非金屬材料研究系統,保證生產飛機用材料全部立足國內。改革開放後,領導科研體制改革,加快技術更新,組建複合材料、性能測試等研究室;推動碳纖維複合材料承力結構件率先在飛機使用;促成航空材料標準與國際標準化組織(ISO)接軌。

主要簡歷

1925-1929年 在無錫縣立商業學校學習。

1929-1932年 在私立無錫中學學習。

1932-1936年 在國立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化學系學習,獲理學學士學位。

1936-1937年 任上海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技術員。

1938-1941年 任昆明興華工業社主任。

1941-1944年 任貴陽開明化學工業社主任。

1943-1944年 在貴陽達德中學兼職教師。

1944-1946年 任重慶資源委員會動力油料廠副研究員。

1946-1947年 任上海資源委員會中央化工廠工程師。

1947年 在美國洛卻思特柯達化工廠實習。

1948-1949年 在美國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紡織化學與染色系攻讀,獲碩士學位。

1949年 任上海軍管中央化工廠工程師。

1949-1952年 任上海化工原料公司副科長、工會主席。

1951-1952年 任上海華東紡織工學院兼職教授。

1952-1956年 任航空工業局供應處試造科工程師。

1956-1984年 任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非金屬材料科科長、塑膠試驗室主任、技術科科長、航空非金屬材料研究室主任、副總工程師、副所長、顧問。

1984年12月 退休。

家庭環境

1914年11月6日生於江蘇省無錫縣(現無錫市)一個家道衰敗的家庭。少年喪父,靠兩個哥哥當職員維持全家生計。因家境貧寒供他讀書的學費常難以為繼,數度幾乎輟學,幸有族

范棠 范棠

人和老師資助,得以完成學業。青少年時期面對清貧家境和戰亂的國家,激勵他奮發讀書,努力掌握文化科學知識,將來投身於富國強兵的行列,也為改變家庭劣境創造條件。1932年以理科第一名成績畢業於無錫中學後,又以優秀成績考入上海交通大學理學院化學系,由一位惜才的中學英語老師資助大學四年學費,他得以優異成績於1936年在交大畢業,獲理學學士學位,並被選為中國斐陶斐勵學會會員,這是對品學兼優學生的一種崇高榮譽,同屆的169名畢業生中只有8人當選。

職業生涯

大學畢業後通過考試分配到上海中央研究院工程研究所任技術員,從事化學分析用陶瓷器皿研究工作。為了進一步深造,於1937年6月辭職回無錫準備出國留學考試,但不久抗日戰爭爆發。為逃避戰禍他隻身輾轉於1938年5月抵達昆明。戰時大後方各類商品十分奇缺,范棠和一批內遷的專業技術人員一道投入到利用當地原料生產緊缺產品的行動中,他們在柳大綱、張大煜等著名化學家贊助下,籌辦了興華工業社,以當地出產的松香為原料,生產松節油、松香油、炭黑和油墨等產品,對抗戰時期的後方經濟做出一定貢獻。1941年離開昆明到貴陽,合作開辦開明工業社,生產油墨、墨水、蠟筆等教學文具用品。1944年遷居重慶,進入重慶國民政府所屬兵工署和資源委員會合辦的動力油料廠工作,用桐油為原料經裂解生產汽油、柴油和潤滑油,同時進行合成樹脂研究,產品都是當時重要的軍需品。1946年6月由重慶調上海中央化工廠從事染料研究。

留美與回國

1947年

范棠實現了赴美留學深造的願望,先到紐約,在洛卻思特柯達化工廠有機試劑部和染料中間體部實習3個月,後轉到北卡羅萊納州立大學紡織化學與染色系攻讀碩士學位,他深知機會難得,如饑似渴地學習而不知疲憊,用不到一年半的時間修完了5學期的課程,讀滿學分,寫好論文,通過答辯,取得碩士學位。又因畢業成績優異再次被選為美國斐陶斐勵學會會員,是當年該校獲此榮譽的惟一中國留學生。

1949年

國內解放戰爭形勢急轉直下,范棠心繫祖國,1949年5月得悉上海已被解放,他決定取得碩士學位後立即回國,不再攻讀博士學位。於是提前預定了回國船票,畢業典禮一結束就登上回國的輪船,9月初回到日夜思念的故土——無錫。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具有很強愛國心和責任感的范棠在家中只待了一個多月就到已被軍管的上海中央化工廠報到復職,當年底被調任上海化工原料公司技術科副科長,主管進口染料和助劑檢驗工作,不久業務範圍擴大到整個進口化工原料檢驗。他主動接受黨的領導,認真進行自我改造,積極參加政治學習和各種社會運動,忘我地做好業務工作,受到組織和民眾信任,被推舉任全公司工會主席。

1951年

航空工業局成立,次年范棠就被招聘到航空工業局供應處工作,成為我國第一批主管航空材料的技術人員。他們完成了對數千份蘇聯航空材料技術標準檔案譯稿的校對和審定;學習和掌握蘇聯航空材料分析、檢驗的基本知識;深入工廠和器材庫指導中心試驗室對進口和國產材料的復驗鑑定,確保修理飛機用材料的質量。為了儘快熟悉和掌握一個全新的科學領域的基礎理論和專業知識,他全身心地投入學習和工作中,並首先突擊學習掌握了俄語,成為能熟練閱讀英、俄、德三種語言技術資料的專家。他能熟記我國引進蘇制飛機用主要非金屬材料的牌號、性能、試驗方法和蘇聯的標準號,可以迅速解答各方提出的問題,成為一個合格的航空非金屬材料專家。1952年9月定為3級工程師。

人物歷程

航材所經歷

1956年范棠參加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的創建,擔任非金屬材料科科長,在蘇聯專家參加下籌建試驗室,培養技術人員,組織工業部門對蘇聯材料的仿製研究,通過仿製,科研人員掌握了航空材料研究全過程。1961年航材所歸國防部第六研究院領導,任命范棠為非金屬材料研究室主任,1962年授技術中校軍銜,1964年晉升為副總師全面負責非金屬材料研究。他領導了對蘇制米格21飛機用非金屬材料的“摸透”研究,在研究室迅速建立使用性能模擬試驗設備,掌握材料成分、成形工藝、理化性能與使用性能關係。提出航材所的研究重點應放在“航空”上,應承擔其他工業部門完成不了的任務;材料研究要走在設計、生產前面,使設計人員有更多選材餘地。為此帶領技術骨幹到設計所和工廠了解新機種對材料的要求,據此制定材料研究規劃。“文化大革命”前,我國新設計機種所用的非金屬材料全部立足國內,非金屬材料的獨立研究系統基本建成。密封材料和透明材料製件的成形研究主要由航材所承擔。

文化大革命

“文化大革命”中范棠遭到迫害,他堅強地經受住各種衝擊。1978年11月航空部黨組為他落實政策,任命他為研究所副所長兼副總師,在64歲老人的肩上放上了更重的擔子。為了奪回已喪失的寶貴時間,他加倍努力,瞄準世界材料發展的最新動態,狠抓科研體制改革,先後組建了航空非金屬材料性能測試研究室和先進複合材料研究室,與設計所、工廠聯合研製了殲8飛機的碳纖維複合材料垂尾,為飛機承力結構件採用先進結構材料開闢了道路。為配合複合材料發展,在性能測試室建立了工程設計參數的標準試驗方法和熱物理性能分析試驗方法。為了總結航材所30年研究成果,范棠與顏鳴皋院士共同主編了《航空材料學》、《中國航空材料手冊》等重要著作。他主管標準化工作,組建的標準化研究室是航空材料和熱工藝標準的歸口單位。1980年代表中國參加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國際航空材料分委員會(ISO TC-20 SC-11)第5次會議,成為該組織的會員,使航空材料標準最先與ISO標準接軌。范棠於1984年退休,退休後仍有幾年繼續擔任所內顧問和研究生導師,共培養12名碩士。

成就成果

科研與為人處事

范棠擔任過許多社會兼職,主要有國家科委新型化工材料專業組成員、航空工業部科技委委員、中國複合材料學會常務理事、中國航空學會材料專業委員會委員、中國玻璃鋼工業協會顧問、北京航空學院兼職教授等。他多次代表國家赴民主德國、美國、加拿大、聯邦德國等國家考察和參加學術交流,建立了廣泛國際合作關係。范棠為人耿直,作風正派,治學嚴謹,一絲不苟,知識淵博而能誨人不倦。他的全局觀念堪稱典範,部內、部外,所內、所外,凡有求於他的無不盡力相助,是深受同行敬重的長者。

航空冶金事業的先驅

“冶金”一詞是由俄文直接引用過來的。蘇聯人把航空工業的材料管理機構叫做冶金部門,它是材料採購、保管和質量保證系統。材料是飛機製造的基礎,也是安全飛行的主要保障。中國的航空冶金事業是和航空工業同步發展起來的。航空工廠建設初期主要任務是修理抗美援朝戰場損傷的蘇制飛機,修理飛機用材料主要從蘇聯進口。在航空局技術處下設有冶金科,是工廠冶金部門的主管機構,范棠是主要成員之一,除處理工廠上報的技術問題外,還經常深入工廠指導具體工作。為了方便工廠試驗人員查閱和套用蘇聯材料標準和其他技術檔案,范棠彙編了《航空非金屬材料簡要規格》印發工廠,對工廠技術人員熟悉和掌握常用的蘇聯航空非金屬材料標準和試驗方法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航空工業由修理向製造過渡需要一個研究航空冶金技術的專門科研基地,1956年成立了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范棠以非金屬材料科科長的身份,在蘇聯專家馬留金指導下負責籌建非金屬材料試驗室。航空材料由完全依賴進口逐步轉到國內試製生產供應,到1956年8月國內生產供應的材料已達3800多種,近50%,1957年國產材料所占比例上升到89%。航空材料研究所的任務要對材料工業部門提供試製材料的技術要求,對試製完成的產品進行測試檢驗,合格的產品再轉到工廠試用,出現質量問題,航材所要負責研究解決。在當時,明文規定航材所是航空工業材料的技術歸口單位,是航空冶金系統權威機構,范棠是非金屬材料方面的主管技術領導和專家,對研究所的專業建設、材料國產化的組織研製、工廠材料質量保證體系的組建和完善,均發揮了突出的組織和指導作用。航空冶金技術標準是保證產品質量的法律性檔案,是冶金部門開展工作的依據,范棠是最初蘇聯航空非金屬材料標準譯稿的主要校對和審定人,也是編制中國航空非金屬材料標準的最早組織者;他曾配合航空局總技術處修訂新材料試製、復驗鑑定程式,主張不定期即時發布新材料試製通報;他在航材所數度分工主管標準化工作;擔任副所長後,調集一批較強的技術骨幹充實標準化室,建成技術力量雄厚的航空材料和熱工藝標準化歸口單位,成為國內第一個加入ISO分委員會的機構。范棠對我國航空冶金事業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突出貢獻,是航空冶金事業的先驅。

航空非金屬材料科學的奠基人

材料科學是研究材料組成、製造(成形)工藝與材料組織結構和性能之間關係的一門學科。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前,中國沒有航空工業和航空材料科學研究。從仿製飛機開始,按蘇聯標準試製國產航空材料,北京航空材料研究所也按蘇聯標準和試驗方法復驗鑑定,然後交工廠使用。執行標準十分嚴格,但也非常機械,只要有一項指標稍有偏差也不允許使用。進入自行研製階段,航空材料都委託給國內的材料工業部門試製,由航材所參照蘇聯(或美國)標準提出若干理化性能指標作為新材料試製和檢驗依據,對這些必須執行的指標尚處於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的狀態。實踐反覆證明,理化指標完全合格的材料,也常常在使用中發生意想不到的許多問題。范棠最先意識到航空非金屬材料的使用環境條件十分複雜,單靠幾項理化指標很難保證材料的使用質量,必須加強材料的套用性能研究工作。他提出試製新材料很重要,但新材料能否合格的用在航空上更重要,我們的工作重點應當是使材料加上“航空”這個姓,這項工作的難度可能比製備材料的難度更大。1962年開始把研究工作的重點從只局限於配方研究轉變到配方成分和各種物理常數、力學性能、工藝性能的關係研究,並開展溫度、濕度、黴菌等環境條件對材料使用性能的影響研究,建立大氣老化、人工加速老化等環境模擬和靜動態力學條件的模擬試驗方法,用充分的實驗數據作為制定材料理化性能指標、容許缺陷的依據。范棠利用對米格-21飛機用材料摸透研究課題和對被擊落敵機殘骸材料的分析研究,使科研人員得到很好的學習和鍛鍊,研究手段也得到加強。到“文化大革命”開始前,橡膠、密封材料、油料、膠粘劑、塗料、透明材料和玻璃鋼等各非金屬材料專業都已建立起具有獨立研製新機材料能力的專業建制,范棠是研究所主管這些專業的副總師。“文化

《航空材料學》 《航空材料學》

大革命”中范棠雖然離開了科研領導崗位,但在他領導下培養鍛鍊的技術隊伍和創造的科研條件,仍然保證航空非金屬材料研究繼續運行,並有一定的進展。後來他主持成立了非金屬材料性能研究室,用國外最先進的試驗設備和儀器裝備該研究室,使之具備精確的成分分析、熱物理性能測試、材料內部結構及表面形貌分析和全面力學性能測定的能力,達到可與當時國外研究所科研能力接軌的水平。他倡導加強先進複合材料研究,主持成立了國內第一個複合材料研究室,提出了開展樹脂基複合材料承力構件的研製工作程式圖,與設計所、工廠組成了殲8飛機碳纖維複合材料垂尾壁板的聯合研製課題,發揮了組織、指導作用。殲8複合材料垂尾是我國第一個碳纖維飛機承力結構件,具有開創和示範作用。范棠作為主編之一組織全所各學科帶頭人撰寫和出版了《航空材料學》專著,這是一本有理論深度的材料科學著作,對科研、教學、生產部門的科技人員均有很好的參考價值。這本著作反應了我國已建成獨立自主的航空材料科學體系。隨後編撰出版了《中國航空材料手冊》,彙編了全國各材料工業部門與航空材料研究所共同協作研製出的全部航空材料的全面性能和設計參數數據以及這些材料的使用條件範圍。這本大型工具書在航空工廠和設計所有極大的使用價值,在國外航空界也受到很大關注。今天我國航空材料科學已成為重要的學科,科研能力和水平已達到更高、更新的階段,不斷為我國航空事業提供更多、更好的新材料。這個水平是建立在過去艱苦創業的基礎之上的,范棠為我國航空非金屬材料科學的形成和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是主要奠基人之一。

作風正派

童年、青少年時期經歷了軍閥混戰、列強欺凌、國弱民貧的時代,范棠從小就立下富國強兵、報國雪恥之志。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從此站立起來了,他精神受到巨大鼓舞,在社會主義改造和建設洪流中,使他由不了解黨轉變為信任黨、熱愛黨,進而於1956年加入中國共產黨。他入黨沒有絲毫投機思想,而是真正決心做一名無產階級的先鋒戰士。他按黨的要求改造思想,樹立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人生觀,處處做到一絲不苟。他作風正派,真誠待人,對待上級坦誠表達真實的思想和意見,從不阿諛奉承講假話;對同志和下級都是平等相待,從無半點盛氣凌人;所內、所外,部內、部外都有良好的人際關係,但從不拉幫結派。他不計個人名利,雖領導和指導過許多科研項目和課題,但上報科研成果時只報題目具體參加人員的名字;他修改過許多論文和譯著,但很少署上自己的名字;他從1952年就定為技術3級,但直到90年代工資改革前也沒有變過,對此他心態坦然毫不計較。他生活儉樸、待人寬厚,對有困難的親友和同事毫不吝惜相助,歷次救災和捐獻總是踴躍帶頭,向希望工程累計捐贈人民幣1萬元。

治學嚴謹

范棠治學非常嚴謹,堅持實事求是,強調一切以科學實驗為依據的學風。對科研技術人員嚴格要求,從進所第一天起就抓基本功訓練,包括專業理論知識、業務知識、實驗技術、外語水平和研究工作方法。進所一年後必須通過嚴格考核後才能擔任技術員。他強調試驗數據必須準確可靠;操作人員要嚴格遵守試驗方法規定程式;試驗儀器要保持良好的工作狀態,測量儀表應定期檢驗;試驗記錄要工整清晰,不能隨意塗改;每個試驗結果至少重複3次才能取用;每條試驗曲線至少選擇4個條件才能得出規律。在他擔任研究室主任期間親自講解這些要求,並深入到課題組檢查。他多次向技術人員講授數據處理方法和技術檔案書寫課程,對上報和歸檔的技術總結、學術報告、論文等作認真細緻的審查,逐字逐句的修改,乃至標點符號錯誤都要進行更正。他的嚴謹作風和嚴格要求影響了一代科技幹部,對研究所樹立正派學風起到了良好的示範作用。范棠的為人品德和科學嚴謹的治學風範有口皆碑,是廣大科研人員學習的榜樣。

主要論著

1 范棠.航空橡膠的保管期和使用期.航空材料,1978(1)

2 范棠.國產航空橡膠的耐老化性能.航空材料,1979(2)

3 范棠.試論航空橡膠的套用研究.航空材料,1982(8)

4 范棠.航空非金屬材料質量控制展望.航空製造工程,1984(7)

5 范棠.發展我國航空複合材料套用的途徑.航空學報,1985(3)

6 顏鳴皋,范棠等.航空材料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85

7 顏鳴皋,范棠等.中國航空材料手冊.北京:中國標準出版社,198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