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母

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母

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母建造於2011年5月,目前(截至2016年)尚未完工。它是英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二號艦,也是英國海軍第8艘以“威爾斯親王”命名的艦船。將是第二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它將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第八艘同樣取名為威爾斯親王的軍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它的姊妹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將成為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它的姊妹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將成為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

基本信息

簡介

艦橋完成建造艦橋完成建造

威爾斯親王號航空母艦,將是第二艘伊莉莎白女王級航空母艦,它將成為英國皇家海軍第八艘同樣取名為威爾斯親王的軍艦。威爾斯親王號和它的姊妹艦伊莉莎白女王號將成為皇家海軍有史以來建造的最大的戰艦。它們的目的是多用途的載體,可適應完成多種角色。兩艘航母未來的母港都為朴資茅斯海軍基地。本級艦將取代以反潛作戰為主要任務只能搭載數量非常有限的攻擊型艦載機的無敵級航空母艦,作為未來皇家海軍的遠洋主力。

該航母預計於2017年7月完成建造,2019年1月開始海試,並於同年8月交付。

建造背景

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後,大英帝國的國力不再強盛連歷史悠久、傳統優良的皇家海軍也無力維持傳統起降航空母艦。在60年代,英國曾進行CVA-01傳統起降航空母艦計畫以替換二次大戰時代建造的傳統起降航空母艦,但因過於昂貴而在1966年遭工黨政府封殺。之後皇家海軍退而求其次,在70年代推出操作STOVL戰機與直升機的輕型無敵級航空母艦,來滿足反潛與有限度的制海、制空等任務。在冷戰時代,由於歐洲盟國在大西洋上的主要任務就是防堵蘇聯潛艇的封鎖,北約海上打擊主力落在美國強大的航空母艦戰鬥群身上,因此以反潛為主要任務的無敵級航空母艦還算是適得其所。
在1982年的馬爾維納斯群島戰爭中,皇家海軍只有兩艘攜帶STOVL戰機的輕型航空母艦(無敵號與競技神號)為遠征艦隊提供防空掩護,面對阿根廷空軍超過百架岸基飛機的挑戰時已經有點力不從心,經常處於被動迎戰狀態。由於搭載機數量有限,加上海鷂戰鬥機的速度與航程都不足,使得皇家海軍在戰爭中實質上無法維持高強度的戰鬥空中巡邏(CAP);而欠缺有效的艦載預警機(只擁有搭載雷達的預警直升機),也讓皇家海軍不得不將幾艘42型驅逐艦布置於艦隊前端充當雷達哨戒艦,成為阿根廷機群來襲時首當其衝的犧牲品,付出了兩艘沉沒、一艘受創退出戰場的慘重代價。

結構特點

安裝艉部艦島安裝艉部艦島
和伊莉莎白女王號航空母艦一樣,是雙艦島結構。這種結構的好處是。雙艦島布局的優點在於增加了飛行甲板的面積,減少了飛行甲板上空的氣旋,提高了下層甲板空間布置的靈活性。而後島上的飛行控制中心位於調控飛機著陸的最佳位置。採用滑躍式飛行甲板。懷疑和和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一樣,兩個大型的島形上層建築位於右舷;煙囪與前島形上層建築結合安裝;後島形上層建築上裝有大型封閉式主桅,上面裝有相控陣列雷達天線和飛行控制位;前島形上層建築裝有柱式桅桿;前島形上層建築上裝有雷達旋轉天線;作戰飛機停放區域位於左舷飛行甲板處;甲板邊緣升降機一部位於兩座島形上層建築之間,一部位於後島形上層建築後方。板配置兩座升降機,均位於右舷,一座設在兩座艦島之間,另一座位於艦尾右側。載有大約36架F35b和灰背隼”反潛直升機。

建造者

負責建造和交付該級航母的“航母聯盟”由BAE系統公司、泰勒斯英國公司巴布科克公司以及英國國防部等企業和政府部門組成。

建造歷程

2011年5月,在克萊德港舉行英國第二艘航母“威爾斯親王”號的建造開工儀式。
2012年2月16日,英國皇家海軍和BAE系統公司在位於朴次茅斯海軍基地的船廠舉行了“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2號艦“威爾斯親王”號的船體艏部底層02分段開工建造的儀式。英國皇家艦隊總司令喬治上將出席了儀式,並指揮切割了該分段首塊鋼板。
2014年7月,該級航母一號艦伊莉莎白女王號臨近命名儀式時,二號艦的部件已經陸續運抵總裝船廠。待一號艦下水並轉移到一旁空出船台後,二號艦的組裝工作隨即開始。伊莉莎白女王級航母艦體的建造採用的是分段拼接的方法,先由船廠造好各個大型分段,再運至船台進行總裝,縮短了建造周期。
2016年1月18日,英國威爾斯親王號航母的艉部艦島模組已經安裝到飛行甲板上。該艉部艦島模組重約750噸,在英國格拉斯哥完成建造後,運抵羅塞思進行總裝。該部分是“威爾斯親王”號航母的“航空艦島”,類似於機場“塔台”,主要用於指揮控制航母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