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吉利-多佛爾海峽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由英吉利海峽(法稱拉芒什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法稱加來海峽)組成,位於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之間,是溝通北海和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


英吉利-多佛爾海峽由英吉利海峽(法稱拉芒什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法稱加來海峽)組成,位於歐洲大陸和大不列顛島之間,是溝通北海大西洋的重要海上通道。海峽總長約600公里,以法國塞納河口到英國南岸朴次茅斯為界,西南是英吉利海峽,東北為多佛爾海峽。海峽東窄西寬呈喇叭形,最窄處僅33公里,最寬處則達180公里。面積約9萬平方公里。這兩條海峽,實際上是—條,但歷史上一直分為兩個海峽。
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原是連在一起的。後來,受阿爾卑斯造山運動的影響,大不列顛島與歐洲大陸分開,成為現今的海峽。海峽底部主要是砂礫岩石。由於大西洋與北海海水在此交匯,使得英吉利海峽浪潮洶湧,多有強風濃霧,給船隻航行造成很大困難。 海峽西南開口寬闊,呈喇叭形,從大西洋進采的潮水能量,很快集中起來,強大的潮流造成高達6米高的巨浪,也形成了巨大的潮差。法國的聖馬洛灣和松姆河口的潮差可達12米高。朗斯河口最大潮差高達13.5米。

海峽資源豐富,盛產鯡魚青魚比目魚。礦藏有石油、天然氣。海洋潮汐能約8000萬千瓦,約占世界總潮能的5%。1966年建成的法國朗斯潮汐電站,年發電量達5.44億度,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潮汐電站。

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是歐洲到美洲非洲航線的必經之路,是國際航運最繁忙的水道。每年通過海峽的船隻達12萬艘次,居世界各海峽之首。長期以來,英國和歐洲大陸之間來往,主要靠海峽兩岸輪渡,航運縱橫交錯,十分擁擠不便。1973年7月,英法兩國達成協定,共同開鑿多佛爾海峽的海底隧道。這條歐洲海底隧道,於1987年開工,1994年英法海底隧道貫通。工程耗資170億美元。隧道全長53公里,由一條中央服務隧道和南北兩條鐵路隧道組成。隧道投入運營後,大大縮短了由英國到歐洲大陸的時間,每l0多分鐘就有一列高速火車往返,乘車只需35分鐘就可穿越海峽。

長期以來,美英法等國在海峽沿岸修建了星羅棋布的海、空軍事基地,以確保海峽的控制權。進入21世紀,英吉利-多佛爾海峽依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它是西歐國家力保的戰略要域,也是駐歐美軍以及北約國家軍隊實施全球部署、全球到達的海上要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