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樂知青年華

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 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將一如既往的秉承“弘揚中華文化、傳播藝術瑰寶”的宗旨,為祖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揚光大作出貢獻。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暨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兩家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

《苦樂知青年華》

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從20世紀50年代便被倡導,至60年代而展開,1968年底,全國掀起了大規模“上山下鄉”的浪潮,1966屆、67屆、68屆的高中、國中畢業生,基本無一例外地屬於“上山下鄉”對象,直到國家明確指示停止知青下鄉,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運動才宣告結束。正安縣從1965年、1968年至1969、1974年至1978年三個時期,共有九批2166名城鎮中學生上山下鄉到農村插隊落戶和到集體知青場(隊)勞動,其中接收省內外縣知識青年125人,接收外省知識青年273人(含上海市267人),本縣1768人。回顧正安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工作,從1965年全縣29名城鎮知識青年上山下鄉開始至1982年7月正安縣知識青年上山下鄉辦公室撤銷止,歷經18年之久。
本書的作者有20世紀60年代至70年代正安籍上山下鄉知識青年,以及上海、貴陽、遵義等地落戶正安知青的知情人或當事人,他們有的也提供了當時知青照片和實物照片。本書的文章用回憶錄的形式,擷取知青生活中的典型片段,採用紀實手法,內容翔實、生動、具體,語言清新樸素,突出了“親歷、親見、親聞”的“三親”特色,集可讀性、史料性於一體,真實、生動、形象、系統地再現了知識青年上山下鄉正安農村的歷史。閱覽本書中的一篇篇文章,我們不難發現,作者的心態是平和的、敘事是客觀的、議論也是中肯的。儘管知青生活中有許多往事不堪回首,但也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抹不掉的美好青春記憶……回望知識青年上山下鄉的這段特殊歷史,會給人許多感悟和啟迪,有利於我們更好地把握今天,努力地開創未來……

出版社簡介

中國文化出版社是一家歷史悠久的綜合性出版機構,主要出版文化、藝術、教育、衛生、經濟管理類圖書和書畫、攝影作品集以及各類學術專著。該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於上海的中華文化書局,1938年遷入香港,1955年更名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為中國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發展中,經歷了不同的歷史階段,出版了上萬種圖書,業務範圍遍及世界多個國家和地區。目前,中國文化出版社已成為一家在國內外具有廣泛影響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機構。業務包括圖書編輯出版、書刊代理發行、文化學術交流等。附屬機構包括作家委員會、《水墨味》雜誌社、《藝術典藏》編輯部、《中華翰墨》編輯部等。
為了適應文化藝術出版業務的需要,中國文化出版社於2009年11月經香港政府康樂及文化事務署批准,香港政府商業登記署註冊,成立了藝術類專業出版社——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主要承擔書法、美術、攝影等形象藝術類圖書的組稿、編審和出版工作,在出版業務上擁有獨立出版機構的全部職能,所出版圖書資訊同時在中國文化出版社官方網站發布。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將一如既往的秉承“弘揚中華文化、傳播藝術瑰寶”的宗旨,為祖國文化藝術事業的發揚光大作出貢獻。
中國文化出版社國內特約編審處是中國文化出版社暨中國書畫藝術出版社授權設定大陸地區唯一的代理機構,全權代理兩家出版社在內地的圖書組稿、編審及出版業務,辦公地址在北京和天津地區。本社官方網站上公布的各地特約編審處是本社在各城市的特約代理機構,業務受國內特約編審處協調統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