苟日新

苟日新

《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選自中國儒家經典——《大學》[儒家經典],為《大學》的第二章,講述從勤於省身和動態的角度來強調及時反省和不斷革新,加強思想革命化的問題關鍵。 做新民是中國古代的帝王成湯的座右銘,倡導代表人類不斷發展和積極進取的精神,是一個日積月累的變化,從量變到達質變的必然趨勢和結果,是人類思想進步和物質創新的哲學。

基本信息

作品原文

苟日新苟日新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湯之,《盤銘》曰:“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康誥》曰:“作新民。”

《詩》曰:“周雖舊邦,其命維新。”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

作品注釋

湯:即成湯,商朝的開國君主。盤銘:刻在器皿上用來警戒自己的箴言。這裡的器皿是指商湯的洗澡盆。

苟:如果。新:這裡的本義是指洗澡除去身體上的污垢,使身體煥然一新,引申義則是指行精神上的棄舊圖新。

作:振作,激勵。新民:即“經”裡面說的“親民”,實應為“新民”。意思是使新、民新,也就是使人棄舊圖新,去惡從善。

“《詩曰》”句:這裡的《詩》指《詩經·大雅·文王》。周,周朝。舊邦,舊國。其命,指周朝所稟受的天命。維:語助詞,無意義。

是故君子無所不用其極: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是故,所以。君子,有時候指貴族,有時指品德高尚的人,根據上下文不同的語言環境而有不同的意思。

作品譯文

商湯王刻在洗澡盆上的箴言說:“如果能夠一天新,就應保持天天新,新了還要更新。”《康誥》說:“激勵人棄舊圖新。”《詩經》說:“周朝雖然是舊的國家,但卻稟受了新的天命。”所以,品德高尚的人無處不追求完善。

作品讀解

苟日新苟日新

如果說“在明明德”還是相對靜態地要求弘揚人性中光明正大的品德的話,那么,“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就是從動態的角度來強調不斷革新,加強思想革命化的問題了。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被刻在商湯王的洗澡盆上,本來是說洗澡的問題:假如今天把一身的污垢洗乾淨了,以後便要天天把污垢洗乾淨,這樣一天一天的下去,每人都要堅持。引申出來,精神上的洗禮,品德上的修煉,思想上的改造又何嘗不是這樣呢?這使人想到基督教的每日懺悔,使人聯想到女作家楊絳把她那本寫“幹校”生活的書起名為“洗澡”。

精神上的洗澡就是《莊子·知北游》所說的“澡雪而精神”,《禮記·儒行》所說的“澡身而浴德”,說到底,也就是毛澤東所一再強調的“加強思想革命化”。話說回來,“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無論如何展示的是一種革新的姿態,驅動人們棄舊圖新。所以,你不僅可以像商湯王一樣把它刻在洗澡盆上,而且也可以把它刻在床頭、案頭,使它成為你的座右銘。

作品出處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選自《禮記·大學》。《大學》原為《禮記》第四十二篇。宋朝程顥、程頤兄弟把它從《禮記》中抽出,編次章句。朱熹將《大學》、《中庸》、《論語》、《孟子》合編注釋,稱為《四書》,從此《大學》成為儒家經典。至於《大學》的作者,程顥、程頤認為是“孔氏之遺言也”。朱熹把《大學》重新編排整理,分為“經”一章,“傳”十章。認為,“經一章蓋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其傳十章,則曾子之意而門人記之也。”就是說,“經”是孔子的話,曾子記錄下來;“傳”是曾子解釋“經”的話,由曾子的學生記錄下來。

作者簡介

朱熹朱熹

朱熹(1130年9月15日~1200年4月23日)字元晦、一字仲晦,號晦庵、晦翁、考亭先生、雲谷老人、滄洲病叟、逆翁。漢族,祖籍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府婺源縣(今江西省婺源),出生於南劍州尤溪。19歲進士及第,曾任荊湖南路安撫使,仕至寶文閣待制。為政期間,申敕令、懲奸吏、治績顯赫。南宋著名的理學家、思想家哲學家、教育家、詩人、閩學派的代表人物,世稱朱子,是孔子、孟子以來最傑出的弘揚儒學的大師。朱熹是理學的集大成者,中國封建時代儒家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朱熹的主要哲學著作有《四書集注》、《四書或問》、《太極圖說解》、《通書解》、《西銘解》、《周易本義》、《易學啟蒙》等。此外有《朱子語類》,是他與弟子們的問答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