苞茅柄鏽菌

苞茅柄鏽菌是一種真菌,散生或排列成行,矩形或線形,長0.5-2mm,常有破裂的表皮圍繞,主要分布在非洲東部;中國西南。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苞茅柄鏽菌
拉丁學名PucciniahyparrheniaeCummins
參考文獻Bull.Torr.Bot.Club83:226,1956;Cummins,TheRustFungiofCereals,GrassesandBamboos,p.216,1971;Zhuang.Mycosystema7:59,1994.

形態描述

夏孢子生於葉兩面或葉鞘上,散生或排列成行,矩形或線形,長0.5-2mm,常有破裂的表皮圍繞,粉狀,鮮時橙黃色;夏孢子倒卵形或近球形,28-38×23-30μm,側壁1.5-2μm厚,頂壁(7-)10-18(-20)mm厚,有刺,刺距2.5-4μm,無色,芽孔不清楚,可能3-4,腰生。
冬孢子堆形同夏孢子堆,黑褐色,祼露,墊狀;冬孢子橢圓形,38-50×25-33μm,兩端圓,隔膜處不縊縮,側壁2.5-4μm厚,頂端5-7.5μm厚,栗褐色,光滑;上細胞芽孔頂生,下細胞芽孔近隔膜;柄無色,長達90μm,常萎縮。

主要分布

中國分布穗序野古草ArundinellacheniiKeng西藏:吉隆(67259)。
世界分布非洲東部;中國西南

討論

夏孢子具很厚的頂壁(10-20μm厚)是本種的主要特徵。Pucciniaarundinellae-anomalaeDiet.的夏孢子頂壁亦加厚,但厚度一般不超過10μm。本種冬孢子體寬色深,柄壁薄而易萎縮,亦不同於P.arundinellae-anomalae的冬孢子。

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七)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七期:鏽菌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