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茅柄鏽菌

茅柄鏽菌是一種真菌,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0.5-2mm,散生或聚生,黃褐色,粉狀,主要分布在突尼西亞,伊拉克,土庫曼,亞塞拜然,哈薩克,中國北部,印度。

基本信息

基本信息

中文學名茅柄鏽菌
拉丁學名PucciniaaeluropodisRicker
參考文獻J.Mycol.11:114,1905;Cummins,TheRustFungiofCereals,GrassesandBamboos,p.405,1971;Wang&Wei,TaxonomicStudiesonGraminicolousRustFungiofChina,p.55,1983.
同物異名PucciniatangkuensisLiou&Wang,Contr.Inst.Bot.Acad.Peiping3:448,1935;Tai,SyllogeFungorumSinicorum,p.687,1979.

形態描述

夏孢子堆生於葉面和葉鞘上,橢圓形或長橢圓形,長0.5-2mm,散生或聚生,黃褐色,粉狀,夏孢子球形或近球形,18-25×16-23μm,壁2-3.5μm厚,黃色,有細疣,芽孔3-6個,散生。
冬孢子堆生於葉兩面,也生於葉鞘上,圓形或矩圓形,長0.5-2mm,散生或聚生,裸露,墊狀,黑褐色;冬孢子矩圓形,寬橢圓形或長卵形,29-50×20-28μm,兩端圓或基部漸狹,側壁2-3μm厚,頂部5-12μm厚,隔膜處不縊縮或稍縊縮,肉桂褐色或栗褐色,光滑;柄無色或略帶黃色,長可達170μm,不脫落。一室冬孢子少數,近球形,直徑30-38μm。

分布情況

中國分布獐茅Aeluropuslittoralis(Gouan)Parl.var.sinensisDebeaux天津:塘沽(34105);河北:茶淀(08592,34106);寧夏:平羅(34104)。
世界分布突尼西亞,伊拉克,土庫曼,亞塞拜然,哈薩克,中國北部,印度。

討論

Urban(1961)和Cummins(1971)都懷疑PucciniatangkuensisLion&Wang和P.aeluropodisRicker是同種,但未能研究前者的模式,作者為此重新作了對比研究,發現除了夏孢子大小有差異以外,其他特徵都難於將兩者區分,因此採納了Cummins(1971)的意見,將P.tangkuensis作為P.aeluropodis的異名。
夏孢子的大小及芽孔數目和位置看來變化較大。Urban(1966a)根據伊拉克的標本描述夏孢子大小為22.5-27.5×21.5-24μm,芽孔為3-4個,近腰生。Lobik(1928)根據高加索的標本描述夏孢子大小為21-26×20-23μm。Cummins(1971)描述的夏孢子很大,22-32×20-28μm,芽孔為3-4個,腰生。Nevodovski(1956)根據哈薩克的標本描述夏孢子有4-6個散生芽孔。Guyot(1953)根據突尼西亞的標本也認為夏孢子芽孔為多數散生。我國標本的夏孢子大小為18-25×16-23μm,芽孔3-6個,散生。從上述變化看,在鑑定本種時夏孢子大小和芽孔數目應視為可變特徵。Urban(1961)認為Pucciniaaeluropodis的夏孢子與Uromycesaelurodis-repentisNattrass、UromycesaeluropodinusTranzschel和UredoaeluopodinaMaire的夏孢子十分相似,很難加於區別。
Tranzschel(1926)報告此種的春孢階段(AecidiumnitrariaePat.)寄生在白刺NitrariaschoberiL.(蒺藜科)上。

點真菌微生物系列(七)

真菌(fungus;eumycetes)是具有真核和細胞壁的異養生物。種屬很多,已報導的屬達1萬以上,種超過10萬個。其營養體除少數低等類型為單細胞外,大多是由纖細管狀菌絲構成的菌絲體。本期為第七期:鏽菌目。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