苛政猛於虎也

(7)子:你 (8)而:乃,就 (12)苛刻:嚴酷繁重的賦稅

用法

成語: 苛政猛於虎也 (拼音:kē zhèng měng yú hǔ yě)
解 釋 苛政:苛刻的賦稅。指苛刻的賦稅比老虎還要兇惡暴虐。
政:通“征”,賦稅

出自

出處: 西漢·戴聖《禮記·檀弓下》:“夫子曰:‘何為不去也?’曰:‘無苛
政。’夫子曰:‘小子識之,苛政猛於虎也。’”
典故: 指苛刻的賦稅比老虎還要可怕。
用 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形容政治的殘暴

原文

孔子過(1)泰山側,有婦人哭於墓者而哀。夫子式⑽而聽之,使子路問之,曰:“子⑺之哭也,壹似(2)重⑾有憂者。”而⑻曰:“然⑹。昔者吾舅⒁死於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⑼。”夫子問:“何為⒀不去也?”曰:“無苛政。”夫子曰:“小子⒂識(3)之,苛政⑿猛於虎也。”

翻譯

孔子路過泰山的一側,有一個在墳墓前哭的婦人看上去十分憂傷。孔子用手扶著車軾側耳聽.派遣弟子去問訊那個婦人。弟子說:“你哭得那么傷心,好像有很傷心的事。”那個婦人說:“是,我的公公被老虎吃了,我的丈夫也被老虎吃了,現在我的兒子也被老虎吃了。”孔子問:“那為什麼不離開這裡呢?”婦人回答說:“(這裡)沒有苛刻的暴政。”孔子說:“我明白了,苛刻的暴政比老虎還要兇猛可怕啊。”
孟子就繼承了這個思想

注釋

(1)過:經過;
(2)壹似:很像;
(3)識【zhì】:記住,記下。
(4)使:派,讓
(5)去:離開
(6)然:是的,表示肯定。
(7)子:你
(8)而:乃,就
(9)焉:於是
(10)式:同“軾”車前扶手板,這裡表示動詞
(11) 重 :重大的
(12)苛刻:嚴酷繁重的賦稅
(13)何為:為什麼
(14)舅:公爹 
(15)小子:指孔子的學生
(16)死於是:死在這件事上
(17)數:(shuo)多次

道理

1:指殘酷壓迫剝削人民的政治比老虎還要可怕。
2:要明看是非,知道 苛政猛於虎也
3:揭示了封建統治者的苛捐雜稅對老百姓所造成的巨大危害

相關連線

禮記
《禮記》是中國古代一部重要的典章制度書籍。
《禮記》一書的編定是西漢禮學家戴德和他的侄子戴聖。戴德選編的八十五篇本叫《大戴禮記》,在後來的流傳過程中若斷若續,到唐代只剩下了三十九篇。戴聖選編的四十九篇本叫《小戴禮記》,即我們今天見到的《禮記》。這兩種書各有側重和取捨,各有特色。東漢末年,著名學者鄭玄為《小戴禮記》作了出色的註解,後來這個本子便盛行不衰,並由解說經文的著作逐漸成為經典,到唐代被列為“九經”之一,到宋代被列入‘十三經”之中,成為士人必讀之書。
苛政猛於虎也”這句話曾被唐朝柳宗元(人名)在《捕蛇者說》中引用過.有“賦斂之毒有甚是蛇者乎”與此句有相同之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