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豬

苗豬

苗豬,剛出生的小豬,一直長到30公斤左右的豬,都稱為苗豬。

苗豬
〖piglet;pigling〗小豬。也叫“仔豬”
剛出生的小豬,一直長到30公斤左右的豬,都稱為苗豬。

一:新生、哺乳苗豬飼養注意事項

1、忌食鹽:食鹽可降低鏈黴素的療效,鹽中的鈉離子可使水在畜禽體內瀦留,引起水腫,因此,在治療腎炎和使用鏈黴素時應限餵或停餵食鹽。此外,食鹽還能加快溴製劑的排泄,在用溴製劑治療畜禽興奮疾病時也應減少食鹽的餵量。
2、忌麩皮:麩皮中含有大量的磷和少量的鈣,在治療畜禽軟骨病、尿路結石、腸結石、佝僂病時應禁餵麩皮。否則,病情會加重。
3、忌添加劑:飼料添加劑多含有骨粉等多種礦物質,可以降低土黴素、四環素的藥效。因此,在給畜禽服用上述抗生素時要禁用。
4、忌棉籽餅:棉籽餅能影響機體對維生素A的吸收,在防治畜禽維生素A缺乏症時,應停餵棉籽餅。
5、忌血粉:血粉是蛋白質含量較高的飼料,在給畜禽服補骨脂、旱半夏、何首烏、生地、熟地等中草藥時,切忌與血粉同服。否則,會產生副作用。
6、忌豆類:黃豆、黑豆、紅小豆等豆類中含有鎂、鐵、鈣等礦物質,它們能與四環素、土黴素結合成難以吸收的物質,從而降低藥效。而綠豆既能解百毒,又能解百藥,因此,畜禽無論服用哪種藥物,都要絕對禁止服食綠豆製品。
7、忌高粱:高粱中含有收澀力極強的物質,能抵消瀉藥的藥效,故給畜禽服用瀉藥時要禁餵高粱。
8、忌菠菜:菠菜中含有較高的草酸,該物質能與消化道中的鈣結合成不溶性的草酸鈣,阻礙機體對草酸鈣的吸收,故畜禽在補服鈣製劑時應停餵菠菜。

二:新生、哺乳苗豬的生理特點

1:不耐低溫
新生苗豬體內能量儲備不多及能量代謝的激素調節功能不全,對環境溫度下降極為敏感。新生苗豬體型小,單位體重的體表面積相對較大,且又缺少濃密的被毛以及皮下脂肪不發達,故處於低溫環境中體溫散失較快而恢復較慢。
出生苗豬在產後6小時內最適宜的溫度為35℃左右,2日內為32~34℃,7日齡後可從30℃逐漸降至25℃。
2:消化功能不完善
苗豬消化器官在胚胎期雖已形成,但結構和功能都不完善。隨著苗豬的生長發育,其消化器官的發育及消化功能具有一系列明顯的年齡特點。
苗豬在哺乳期消化系統增長最迅速,到60日齡時胃重大約150克,為初生時的50倍左右。
苗豬的消化器官除隨日齡的增長而發育外,同時還受飼養與飼料的影響。哺乳仔豬消化機能不完善的又一表現是食物通過消化道的速度較快,食物進入胃內 排空的速度,15日齡時為1.5h,30日齡時3~5h,60日齡時為16~19h。
3:生長發育迅速
仔豬生長快,是因為物質代謝旺盛,特別是蛋白質代謝和鈣、磷代謝要比成年豬高 的多。生後20日齡時,每千克體重沉積的蛋白質,相當於成年豬的30~35倍,每千 克體重所需代謝淨 能為成年豬的3倍。所以,仔豬對營養物質的需要,無論在數量 和質量上都高,對營養不全的飼料反應特別敏感,因此,對仔豬必須保證各種營養 物質的供應。苗豬初生時體重一般為1~1.5千克,經過2個月的飼養,體重可達15~20千克,增加10倍以上。
4:缺乏先天免疫力
出生後的苗豬吃足初乳,是防止苗豬患病、提高成活率的關鍵措施之一 。容易得病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是因為免疫抗體是一種大 分子γ--球蛋白,胚胎期由於母體血管與胎兒臍帶血管之間被6~7層組織隔開,限制了母體抗體通過血液向胎兒轉移。因而仔豬出生時沒有先天免疫力,自身也不能產生抗體。只有吃到初乳以後,靠初乳把母體的抗體傳遞給仔豬,以後過渡到自體產生抗體而獲得免疫力。

三:苗豬飼養的關鍵時期和主要措施

(一)苗豬飼養的幾個關鍵時期
1:出生時的護理
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使苗豬安全降生,防止新生苗豬假死、窒息 、凍死和母豬難產,做好出生後苗豬某些疾病的預防處理,苗豬要及時吃到初乳,為苗豬創造溫濕度宜 、清潔衛生舒適的生活環境。
2:出生後7天內的護理
尤其是出生後3天內的護理,這時期的主要任務是固定乳頭,防止被母豬壓死、踩死,觀察苗豬是否腹瀉和其他疾病的發生,及時診療處理。
3:出生後20天左右的飼養管理
這時期是母豬泌乳高峰快要下降,苗豬生長較快,需要補充飼料階段。主要任務是在母豬泌乳降低時,讓苗豬儘快吃到營養全價的飼料,補充母豬泌乳的不足和苗豬快速生長的需要。
4:斷乳時的飼養管理
苗豬斷乳後,供生長發育的營養物質發生了變化,引期生理方面變化很大,抵抗力和免疫力降低,容易發病,所以一定要為苗豬創造一個好的環境和配置合理的飼料進行飼餵。
5:斷乳後的飼養管理
這個時期的主要任務是保持苗豬的增重速度不受影響,保障苗豬不得病,為育肥做準備。

四、苗豬旺食期的快速增長措施

苗豬斷奶後,採食飼料的隨日齡的增加而逐漸增多.一般到了35日齡左右便會出現貪食、搶食的現象. 這種旺盛的採食現象,稱"旺食".苗豬進入旺食期至60日齡之間,體重可增加1倍,每天增重可達0.5公 斤以上.因此,抓好苗豬旺食期的飼養,可促進苗豬快速增重,提前出欄,使養豬效益明顯提高. 苗豬旺食期的快速增重措施主要有:
一、固定次數,少餵勤添.從仔豬30日齡開始,就要增加餵料次數,一般日餵5-6次,並要固定時間,使 豬養定時採食的習慣.苗豬定時採食,使其有飽有餓,既可增加消化能力,又能保持食慾,不致影響下一頓 的採食量.每次餵料時還必須少餵勤添,這不僅符合仔豬的爭食習性,更適應苗豬愛吃新鮮飼料的特點.每 加一次新鮮飼料,苗豬就爭食一番,無形間就多吃一點飼料.同時,少餵勤添,可減少飼料浪費。
二、投其所好,撐足肚皮.利用苗豬傍晚採食較多的電時機,先餵一般飼料,後拌些魚粉等飼料讓其多 吃一些,等苗豬快要吃飽時,再餵豬所喜食的飼料.如顆粒平方米、發芽大麥、瓜類等 .最後餵青料,並 給予清潔的飲水.這樣苗豬的肚皮會越撐越大,食慾越來越旺。
三、穩定飼料,狠抓旺餐.苗豬在旺食階段,飼料必須穩定,不要變化太大.因為苗豬一旦習慣吃某種 飼料以後,突然變化,往往影響採食數量,甚至不食,而且需幾天后方能慢慢習慣.如果再有變化,食慾更 受影響,所謂"飼料不穩定,旺食白費勁"就是這個道理.苗豬旺餐的時間,冬天在午後,夏天在傍晚.在 這段時間裡,苗豬的採食量可占全天飼料的一半以上,是苗豬採食的全盛時期.抓住苗豬採食旺餐的有利時機,儘量使其吃好吃飽睡足,是促使苗豬快速增膘增重的關鍵。
四、增加蛋白飼料,補充微量元素.苗豬在旺食階段生長很快,吸收蛋白質也很強.因此,應注意補充 蛋白質飼料和微量元素,可多餵些豆餅、豆渣、魚粉或小魚、小蝦等 ,一般不發生拉稀現象,而且可以促進 旺食,使苗豬生長得更快。

五:購買苗豬前的情況調查

1:外購苗豬進行育肥飼養最重要的是要求苗豬具有好的健康水平。這樣,才可能做到苗豬的安全運輸和運輸後的順利飼養。因此,養豬戶在購買苗豬前應通過各種渠道對購豬場地的疫情有一個全面的了解;同時應該向賣豬的養殖場詢問詳細的免疫記錄,以及平時的藥物使用情況,以便指導以後的飼養管理,如還應該接種什麼疫苗、預防治療藥物的選擇(避開因耐藥而無效的藥物,選用敏感藥物)等。此外,小型養殖戶可與信譽好的大型規模養殖場建立長期的合作關係。常年在同一個場購買苗豬,這樣可更加順利的了解豬群的健康狀況,並可獲得一定的技術指導。
2:苗豬在運輸前不可餵的太飽,並在運輸前2-3天於飼料中添加增強體質、抗應激的藥物,如維生素C、多種維生素、葡萄糖等.臨運前用氣味大、刺激性小、可帶豬消毒的消毒水進行帶豬消毒。這樣一方面可起消毒作用,另一方面可減少不同豬群間的惡鬥。定時餵食將仔豬用配合料拌濕,上、下午各餵1次,餵7成飽。夏、秋季熱應供足飲水,多餵青料。氣溫特高時,應對豬體噴水降溫。分別管理.苗豬按大小、強弱分別裝籠,弱小仔豬放在上面,以免因擠壓造成損失。3:運輸途中,夏天應注意防暑降溫,最好選在晚上涼爽時進行運輸;冬天應主要防寒保暖。此外,如果運輸時間較長,中途保證充足飲水的同時,應餵少量精料和青飼料仔防止小豬過於飢餓,體質下降。
3:運輸途中,夏天應注意防暑降溫,最好選在晚上涼爽時進行運輸;冬天應主要防寒保暖。此外,如果運輸時間較長,中途保證充足飲水的同時,應餵少量精料和青飼料仔防止小豬過於飢餓,體質下降。
4:苗豬到達目的地前應準備好欄舍,提前進行清掃、消毒。冬天,做好防寒準備,夏天做好防暑的準備工作。如冬天,在生豬到達前儘量將欄舍溫度保持在20-25度左右;夏天,注意溫度控制的同時,保持良好的通風,防止高熱、高濕。
5:苗豬到達後,注意良好環境的維持外,應供給充足的飲水,並在飲水添加電解多種維生素、葡萄糖,同時可飼餵少量精料和部分青飼料,精料中還可添加維生素C、維生素E等。到達後隨天數的增加慢慢恢復正常供料,1星期內完全按正常情況飼喂,這樣可防止仔豬消化不良,腹瀉等疾病的發生。
6:原有存欄豬的養殖戶應該在新進仔豬到達後注意做好與存欄豬的隔離防疫工作。
7:如新進苗豬出現疫病,不要慌亂,先根據掌握的信息,制定一個科學合理的防治方案,再進行具體的工作。某些養殖戶由於害怕烈性傳染病,一旦發現豬群出現異常,馬上將最強效的藥物用上,如飼料添加氟苯尼考(氯黴素類藥),強力黴素(激素類藥),黃芪多糖等等,肌肉注射頭孢類藥物,有些在飲水裡還要加藥。這樣,即使是1頭健康苗豬,也可能因中毒加應激而造成死亡。因此,只有根據掌握的信息,合理用藥,對症治療加上增強體質的輔助治療,豬群才可能大病化小,小病化無。不要想用大量的藥物,就能取得有什麼病就治什麼病的效果。
8:外購苗豬是小型養殖的起跑線,為做到不輸在起跑線上,做到科學謹慎的確很重要,特別是在生豬疾病複雜的今天,各位養殖戶朋友一定要改變以往經驗型養豬的思維,作好充分的準備後才能投入資本進行養豬。
9:新陳代謝是指動物從外界攝取的營養轉化為體內物質,同時把體內物質轉化為能量等,並將無用物質排出體外的過程。通過新陳代謝,才能實現體溫的維持、肌肉收縮、腺體的分泌以及生長、繁殖等生命活動。 苗豬的新陳代謝與其他動物一樣,包括蛋白質代謝、糖代謝、脂肪代謝及水和無機鹽代謝等。苗豬食入的蛋白質、脂肪和糖類等營養物質,在體內酶和其他因素的作用下,首先分解為最簡單的形式,才能被機體吸收並轉化為體內物質,然後再進行一系列的代謝,同時產生能量供機體利用,而將無用或有害的代謝產物排出體外。

六、苗豬長途運輸後管理方案

新購苗豬死亡率高的原因,除了應激因素外,主要是早期防疫工作不當,致使苗豬發生多種疾病而引起死亡。因此,新購苗豬應及早防疫。
1、購入苗豬前,只能從無疫病流行地購買苗豬。
2、新購苗豬先在隔離廄內觀察飼養30天。隔離廄應提前7天進行消毒。苗豬入欄後第一天不餵食,只餵給白糖 5%—8%、食鹽0.3%、痢特靈 0.01%的水溶液,讓其自由飲用;入欄後2-4天餵給流食;第五天開始按正常日糧標準飼養。
3、新購苗豬經1周適應後,應及時實施免疫接種。免疫對象是豬瘟和豬肺疫。免疫前注射器必須嚴格消毒,1頭豬更換1個針頭。
4、新購進的苗豬在實施免疫接種後第3天,可選用高效、安全藥物左鏇咪唑或丙硫苯咪唑等進行驅蟲。苗豬每千克體重口服左鏇咪唑5—7毫克,或丙硫苯咪唑5— 10毫克。

七、苗豬仔豬黃白痢的治療和預防

1 流行病學
1.1 仔豬黃痢
又稱早發性大腸桿菌病,主要發生於出生後數小時至7日齡內的仔豬,以1—3日齡內的最常見,一周齡以上很少發病。
本病尤以頭胎青年母豬所產仔豬的發病率為最高,發病急,死亡率也高。據調查發病率高達50%以上,死亡率高達30%。
1.2 仔豬白痢
又稱遲發性大腸桿菌病,一般發生於10-30日齡的仔豬,尤以10-20日齡的仔豬發病最多,也最為嚴重,1月齡以上則很少發生。本病發病率較高,而死亡率相對較低,但會影響仔豬的生長發育。發病率為30%以上,死亡率一般在5%以上。
三元豬,梅山豬,蘇太豬,太湖豬,梅山豬,約克豬,杜洛克豬,苗豬,仔豬,苗豬出售,仔豬價格,芬芳豬場.
芬芳豬場 豬圖片 供應苗豬 種公豬 約克豬 長白豬 杜洛克 太湖豬 梅山豬 蘇太豬
2 發病原因
仔豬黃白痢是致病性大腸埃希氏菌引起的,發生於仔豬哺乳期不同日齡的一種傳染病。其發病原因是因為仔豬自身抵抗力差或與外界致病因子相互作用,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2.1 母豬帶菌
大腸埃希氏菌為豬腸道的正常菌群,且多數為益生菌,同時也存在一定比例的致病菌。這些致病菌隨同糞便一起被排出體外,污染母豬的乳頭和體表、圈舍、飼料等,仔豬通過吮吸母豬乳頭、舔啃圈舍、飼料、母豬皮膚等,而食入病原菌,引起感染。這是引發仔豬黃白痢的主要原因。
2.2 仔豬本身的生理特點.
初生仔豬的胃腺發育不完善,分沁胃酸的能力差,對細菌的抑制和殺滅能力弱,致使食入的致病菌在胃腸道大量繁殖,造成消化道機能紊亂,從而引發黃白痢等腹瀉性疾病.
2.3 環境因素
仔豬的機體調節機能不完善,易受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如氣候突變、陰雨潮濕、母乳質量差、補飼飼料突變、飲水衛生差及轉群等應邀因素,均可誘發或加重本病。
2.4營養缺乏
母乳質量差、供給不足或補飼較晚等,致使機體蛋白質合成不足,導致仔豬抵抗力低下。另外,仔豬的缺鐵性貧血、仔豬低糖血症、硒和VE缺乏等營養代謝性疾病也可導致機體抵抗力下降而繼發本病。
2.5母豬胎次
仔豬黃白痢的發生也與母豬胎次有關。母豬胎次越少,其發病率和死亡率越高,反之越低,其原因與母豬胎次增加、自然感染形成免疫應答有關,仔豬通過吮吸母乳獲得母源抗體,因而具有一定的抵抗力。另外母豬胎次過高,其所生仔豬也易發生仔豬黃白痢。
3 症狀
3.1 仔豬黃痢
臨床特徵為拉腥臭黃色漿狀稀糞,內含凝乳小片,肛門鬆弛,捕捉時肛門冒出稀糞,發病仔豬精神沉鬱,食欲不振,迅速脫水、消瘦、衰竭而死。剖解常見頸、腹部皮下水腫,腸道膨脹,含有多量黃色漿狀內容物以及氣體,腸黏膜呈卡他性炎症變化,以十二指腸最為嚴重,空腸、迴腸次之,腸系膜淋巴結有瀰漫性小出血點。
3.2 仔豬白痢
臨床特徵為仔豬突然發生腹瀉,糞便呈乳白色、灰白色、淡黃色或黃綠色,漿糊樣,有特殊腥臭味,有時糞便較稀,帶有氣泡;有時混有血絲;排糞次數增多,每天 可達數次,嚴重時排糞失禁或脫肛;有時嘔吐。發病仔豬日漸消瘦,精神沉鬱,食欲不振,被毛粗亂無光澤,怕冷,呼吸加快,離群獨處,或單個伏臥於墊草中。最終因極度衰弱而死。剖解變化為外表蒼白消瘦,脫水嚴重,腸壁菲薄失去彈性,腸黏膜充血,輕度出血,腸內容物增多,呈水樣或泡沫樣。
4 防治措施
三元豬,梅山豬,蘇太豬,太湖豬,梅山豬,約克豬,杜洛克豬,苗豬,仔豬,苗豬出售,仔豬價格,芬芳豬場,
芬芳豬場 豬圖片 供應苗豬 種公豬 約克豬 長白豬 杜洛克 太湖豬 梅山豬 蘇太豬
仔豬黃白痢一直是困攏養豬業健康發展的頑疾之一,對於該病的防治各地做了大量工作。現將其防治措施分述如下。
4.1 加強飼養管理
搞好環境衛生,豬舍飼養密度不宜過高,注意保暖通風。採用“自繁自養”、“全進全出”的管理模式,完善種豬引進檢疫隔離制度。⑴加強母豬飼養管理 中獸醫理論為“乳下嬰兒有疾,必調治其母,母病子病,母安子安”。說明幼畜發病與其母體有很大的關係。因而供給妊娠母豬和哺乳母豬全價飼料,可使胎兒發育健全,促使母豬分泌更多更好的乳汁,保證仔豬的營養需要。⑵加強仔豬飼養管理 對於初生仔豬,應儘快吃上和吃足初乳,提高機體的被動免疫力。仔豬生長發育快,在出生後24小時內肌注或內服鐵劑,可預防仔豬缺鐵性貧血,從而防止繼發感染。另外應在2周齡左右合理補飼全價仔豬日糧,以滿足仔豬機體快速發育對糖、蛋白質、礦物質等營養的需要。⑶環境衛生 夏季加強通風降溫等防暑工作,減少熱應激;冬季應加強圈舍保暖,勤換墊草,防止賊風侵襲等應激因素造成仔豬感冒而繼發仔豬黃白痢。制定嚴格科學的消毒和衛生制度,保持圈舍清潔衛生。產前對圈舍的地面、牆壁、屋頂、柱欄等進行徹底消毒;臨產時用0.1%的溫熱高猛酸鉀溶液擦洗母豬外陰和腹下的乳房區,防止病從口入。
4.2 免疫接種可明顯降低仔豬黃白痢的發病和死亡率
近幾年來我們用了仔豬大腸桿菌三價苗在母豬臨產前20天肌肉注射2頭份,通過這幾年的推廣來看效果很好,能夠有效的防治仔豬黃白痢的發生,從而起到了明顯的效果。
4.3 藥物治療
⑴抗生素治療 用長效沙星注射液,配合654-2注射液,治療仔豬黃白痢療效確切。⑵微生態製劑 具有維持生態平衡、增強機體免疫力、合成各種酶和營養物質的獨特作用。用調痢生、促菌生等藥物內服。⑶其他 在發病期間,飲水添加0.1%高錳酸鉀,再加入少許食鹽,對本病治療起輔助作用,同時也補充了電解質,防止脫水。
5 結語
由於大腸埃希氏菌的抗原決定簇較多,以及耐藥菌株的出現,從而決定了仔豬黃白痢的防治措施必須綜合而全面。生產實踐中應貫徹“預防為主,防重於治”的方針,做到免疫接種與藥物防治結合、豬體用藥與環境消毒結合以及中藥、西藥和微生態製劑治療結合、重複用藥與加強護理結合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