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爬竿

苗族爬竿

苗族爬竿運動在湘西鳳凰、貴州松桃、銅仁等縣的苗族聚居區較為流行。鳳凰縣每年一度的“坡會節”、“四月八”都有該項目的表演。表演爬竿或比賽的多為男青年。在一塊平地上,立一根高五米左右的杉木桿或竹竿。桿頂上掛一塊肉和一壺酒,爬上頂的人在桿上吃光喝完,再兩腳朝上纏住桿子下滑到地面,兩手撐地呈倒立,名為“倒栽蔥”。也有由一人到桿上放物品,另一人取下來循環進行的,最後獲勝者封為“到頂郎”,享受一定的物質獎勵。

 

盛行地

 苗族爬竿運動在湘西鳳凰、貴州松桃、銅仁等縣的苗族聚居區較為流行。鳳凰縣每年一度的“坡會節”、“四月八”都有該項目的表演。

具體介紹

表演爬竿或比賽的多為男青年。在一塊平地上,立一根高五米左右的杉木桿或竹竿。桿頂上掛一塊肉和一壺酒,爬上頂的人在桿上吃光喝完,再兩腳朝上纏住桿子下滑到地面,兩手撐地呈倒立,名為“倒栽蔥”。也有由一人到桿上放物品,另一人取下來循環進行的,最後獲勝者封為“到頂郎”,享受一定的物質獎勵。
 

出處

苗族爬竿苗族爬竿

 苗族爬竿相傳是紀念苗族英雄石孟子。石孟子率領苗族同胞起義不幸犧牲。後人在其墓前豎一木桿,以示長燃香燭,並置酒肉其上,讓他在陰間吃喝。人們以這種方法悼念英雄,久而久之,成為傳統的運動項目。

現在苗族爬竿分為四種爬法。

一種“手攀法”,兩手攀住木桿兩腳懸空,髖關節靠住術桿靠手臂力量向上攀爬。二種手腳並用“抱桿爬”。三種為“倒爬法”,即頭朝下,腳向上手腳夾住桿子倒爬。四種“爬蹬桿”,即兩腳抵蹬木桿,兩手攀住桿子,好象蹲在地上走路的模樣。爬竿比賽前,要立兩根大小高矮均等的桿,比賽時四種爬法一氣呵成,先爬完者為第一,也有分項的單項比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