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蚊蟲

花蚊蟲,主要成為隱翅蟲科動物多毛隱翅蟲,有解毒,殺蟲,止癢。治神經性皮炎,癬瘡等功效。

基本信息

花蚊蟲

正文

花蚊蟲
(《雲南中草藥》)

異名

黃螞蟻(《全展選編·皮膚科》)。

來源

為隱翅蟲科動物多毛隱翅蟲的全蟲。

動物形態

多毛隱翅蟲
形如螞蟻,全身散生褐色毛,鞘翅甚短,長方形,顏色深藍或暗綠。觸角絲狀,末端為暗褐色。小腮須由三、四節組成,第四節甚短,末端成疣狀,亦呈暗褐色。後頭呈頸狀,頭及尾端之兩節為黑色。前胸背板稍呈卵形,其腹面及足皆為赤褐色。
多生活于田邊、溝邊及玉米根四周,有趨光性,夏晚常迎光而飛。

採集

夏、秋採集,鮮用。

性味

有毒。

功用主治

解毒,殺蟲,止癢。治神經性皮炎,癬瘡。

宜忌

本品有毒,不可內服。

選方

①治神經性皮炎,癬瘡:花蟻蟲適量。用75%酒精浸泡三日後,取液外擦患處,每七天擦一次。(性味以下出《雲南中草藥》)
②治神經性皮炎:黃螞蟻適量,除去蟻頭,擠出內臟漿汁塗患部,6~8天一次。黃螞蟻漿汁塗患處4~6小時後,患部皮膚有刺激性疼痛,隨後出現紅、熱,形成片狀丘疹性皮炎;再敷硝胺軟膏,2~3天結痂,瘙癢消失,4~5天脫痂,皮膚光滑柔軟而痊癒。(《全展選編·皮膚科》)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