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母雞

花母雞,母雞的一種,因羽毛上有著絢爛的花紋而得名,就是山雞。其因毛色漂亮曾被誤認做鳳凰Common Pheasant 學名Phasianus colchicus俗稱野雞,又稱雉雞,因其毛七彩斑斕,故名為七彩山雞,是集肉用、觀賞和藥用於一身的名貴野味珍禽,被譽為“野味之王”、“動物人參”。山雞共有30個亞種,分布在我國境內的有19個亞種,遍布我國各地,國內外的山雞大都是由我國這些亞種馴化或雜交而成。分布包括西古北區的東南部、中亞、西伯利亞東南部、烏蘇里流域、中國台灣等地、朝鮮、日本及北部灣。引種至歐洲、澳大利亞、紐西蘭、夏威夷及北美洲。

七彩山雞-物種特徵

山雞的外形分頭、頸、軀幹和四肢4個部分,體表有一層羽毛復蓋。公山雞頭和頸的羽毛為淡藍色至綠色,頸上有明顯的白環, 胸部中央的 羽毛呈紫紅色,兩側為淡藍色,背腰部均為淺銀灰而帶綠色,腹側為淡黃色並帶有黑色的斑紋,尾羽較長,呈橄欖黃色,並具有黑色橫斑,中央4對尾羽呈紅紫色,兩側尾羽淺橄欖色,具褐色斑點,翼上復羽淺灰色,邊緣白色。母山雞羽色不如雄 雞艷麗,體形較公山雞小,頭頂上有黑色和棕色的斑紋,後頸羽基栗色,近邊緣為黑色,喉部略帶白色,胸部和背部羽顏色較雜,羽片中央有黑棕色斑點。腹羽淡棕色。尾羽是黑色和淺黃色的呈蟲跡狀的條紋。公山雞平均體重可達1500克,母山雞平均體重可達1250克。

七彩山雞-物種價值

經濟價值

花母雞花母雞

山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含有多種人體必需的胺基酸及鈣、鈉、磺等多種微量元素,其蛋白質含量為28.94%,山雞的膽、血、內金經過提煉可製成醫藥製劑,有極高的滋補、藥用、保健、美容價值。雄性山雞毛可製作毛工藝品、還可織成緞、錦製作禮服,雞皮可製成各種精美的皮具。它是集食用、藥用、毛用於一體的珍禽動物,有極高綜合利用價值的“特養”珍禽。

食用價值

花母雞花母雞

野雞肉質細嫩鮮美,野味濃,其蛋白質含量高達30%,是普通雞肉、豬肉的2倍,脂肪含量僅為0.9%,是豬肉的1/39、牛肉的1/8、雞肉的1/10,基本不含膽固醇(見下表),是高蛋白質、低脂肪的野味食品。野雞因此成為歷代的皇家貢品,清代乾隆皇帝食後讚嘆不已,寫下“名震塞北三千里,味壓江南十二樓”的名句。全國政協副主席葉選平食後評價:“好看、好吃、有野味”;著名營養學家于若木也對野雞的營養成份給予很高的評價。山雞送人是高檔禮品,待客是珍稀野味,還是美國白宮招待國家元首的保留菜餚。正因為如此,每年春節前後,市場上都掀起一股送山雞的熱潮。

藥用價值

花母雞花母雞

山雞肉質鮮美,營養豐富,蛋白質含量達30%左右,含有18種人體必須的胺基酸及鈣、鈉、磺等多種微量元素,,而脂肪僅0.9%,基本不含膽固醇。是天然的野生保健食品,對增強人體免疫功能、延緩衰老,使肌膚幼嫩、健美等,有多種奇特的作用。

中醫認為,山雞具有補中益氣,平喘、 提神益腦的功效。山雞的膽、血、內金經過提煉可製成醫藥製劑,有極高的滋補、藥用、保健、美容價值,有預防和抗病治療癌症的作用,是一種理想的營養滋補保健品。

觀賞價值

節日送山雞是我國自古就有的傳統,有表達吉祥如意和美好前程之意。同時還可製成漂亮又好賣的標本。我農莊用野雞的皮毛做成的標本,光彩鮮艷、栩栩如生、高貴典雅,每架200多元還暢銷各大城市工藝禮品店、旅遊景點。野雞的羽毛別具特色,還可以製成羽毛扇、羽毛畫、玩具等工藝品。英國國防部還把它做成最有效的防彈衣。

七彩山雞-繁殖特點

1.性成熟晚,季節性產蛋 雉雞生長到10月齡左右才達到性成熟,並開始繁殪。雄雉雞比雌雉雞晚1個月性成熟。在自然環境中,野生雉雞的繁殖期從每年2月份到6—7月份,雉雞的產蛋量即達到全年產量90%以上。在人工養殖環境中,產蛋期延長到9月份,產蛋量也較野生雉雞高。人工馴化後的雉雞性成熟期可提前。美國七彩雉雞4—5個月就可達到性成熟期。

2.配種 野生狀態下雉雞在繁殖季節以1雄配2—4雌組成相對穩定的“婚配群”,每年2—3月開始繁殖,5—6月是繁殖高峰期,7—8月逐漸減少,並停止。人工養殖的雉雞要掌握適時放對配種。

3.產蛋 野生狀態下,雌雉雞年產蛋2窩,個別的能產到3窩,每窩15—20枚蛋。蛋殼色為淺橄欖黃色,橢圓形,蛋重24—28克,縱徑25—32.5毫米,如第一窩蛋被毀壞,雌雉雞可補產第二窩蛋。在產蛋期內,雌雉雞產蛋無規律性,一般連產2天休息1天,個別連產3天休息1天,初產雌雉雞隔天產1枚蛋的較多,每天產蛋時間集中在上午9時至下午3時。

4.就巢性 野生雉雞有就巢性,通常在樹叢、草叢等隱蔽處營造一個簡陋的巢窩,墊上枯草、落葉及少量羽毛,雌雉雞在窩內產蛋、孵化。在此期間,躲避雄雉雞,如果被雄雉雞發現巢窩,雄雉雞會毀巢啄蛋。在人工養殖條件下,要設定較隱蔽的產蛋箱或草窩,供雌雉雞產蛋,同時,可以避免雄雉雞的毀蛋行為。

七彩山雞-育雛期飼養管理

雛雞飼養管理要點

(1)適時開水、開食雛山雞應在出殼24小時內開食,開食前應先飲水,飲水中最好加5%的葡萄糖或0.1%的高錳酸鉀。開水後2小時開食,開食的飼料要求營養豐富、易於消化、適口性強而便於啄食的精料為宜,對不會飲水吃料的雛雞應加強調教。育雛前幾天餵食應注意少量多次,防止雛山雞暴食暴飲,造成消化不良,0~2周每天餵6次,3~4周每天餵5次,5周以後每天餵4次,隨日齡的增加,採食量遞增,到接近成年體重時,採食量趨於穩定。

(2)溫濕度的控制適宜的育雛溫度,1~3日齡34~35℃,4~7日齡32~33℃,2周齡28~31℃,3周齡24~27℃,4周齡22~23℃,5周齡後可脫溫。給溫總的原則是夜間比白天高,小群比大群高,具體還應做到“看雞施溫”,即根據雛山雞的精神狀態給予正確施溫。溫度適宜時,山雞表現食慾較好,飲水適度,活潑好動,睡眠時均勻分散開來;溫度過高時,山雞表現為遠離熱源,張口呼吸,飲水量加大,食慾不好,有時見稀樣糞便;溫度過低時,山雞行動遲緩,靠近熱源,有時可見層層扎堆,相互擠壓,在整個育雛期間應防止溫度忽高忽低。相對濕度前期要求高,主要是為了防止雛山雞脫水,後期要低一些,主要是為了防止球蟲病等疾病發生,1~10日齡65%~70%,11日齡以後55%~65%。

(3)密度隨著雞齡的增大密度逐漸減小,1~10日齡每平方米50~60隻,11~30日齡20~30隻,30日齡以上10~15隻,另外還要保證山雞有足夠的採食位置和飲水位置。

(4)育雛室內環境的控制育雛室內氨氣和二氧化碳濃度過高,會直接影響雛山雞的生長發育,並可誘發慢性呼吸疾病、眼病等,在保證育雛溫度的情況下,儘可能加大通風換氣,總的原則是以人進入室內不感到有刺激眼、鼻和氣悶為宜。

(5)合理的光照制度商品山雞的生產對光照制度要求不嚴格,種用山雞則必須制訂合理的光照制度。在育雛階段應遵循總的原則是:光照只能減少不能增加,採用弱光,避免強光,光照時間不能或長或短。1~3天24小時光照,4~7天20小時光照,第2周19小時光照,第3周轉入自然光照。

(6)斷喙為了防止山雞啄癖的產生,往往要進行斷喙。一般情況下要斷喙2次,第1次在10日齡左右,第2次在10周齡左右,可用斷喙器、電烙鐵或剪刀灼燒後將上喙斷去1/2,下喙斷去1/3,連斷帶燙,防止出血,斷喙前可在飼料或飲水中添加維生素K,也可加一些鎮靜藥,以減少應激。斷喙時注意不要將舌頭斷去,種用公山雞可不斷喙或僅斷喙尖,否則會影響配種。

(7)防病防疫開水時最好在飲水中加0.1%的 高錳酸鉀,以清理腸道。第3~7日齡飼料中加入防白痢的藥物如痢特靈0.04%?(注意添加量及拌勻),日餵2次,或在飲水中加入0.02%的痢特靈,連飲1周,8~14天防細菌性疾病和球蟲病,15~20日齡在飼料中拌加土黴素0.05%,日餵2次,預防球蟲。在14日齡和28日齡用新城疫系苗免疫接種。

(8)建立日常的管理制度每天的飼餵次數、飲水、打掃環境、記錄工作都有固定的時間和順序,每次進雛時要觀察雛雞的精神狀態、採食量、糞便等,發現異常,及時查找原因並採取相應措施,特別是對溫度、濕度及通風情況要經常檢查。每天清洗料槽、水槽1次,清理1次糞便。

七彩山雞-產蛋期飼養管理

1.適時公母合群

在良好的人工馴養條件下,一般公山雞9~10月齡性成熟,母山雞性成熟要遲1個月左右。山雞進入繁殖期即要放對配種,合群配對的時間相對很重要,配對時間的確定必須考慮氣溫、繁殖季節及飼糧營養水平,過早配對,影響種山雞群的成活率,還會促使公山雞早衰,過晚會影響種蛋受精率和造成種蛋的浪費,配對時間一般以3月中旬前後為宜,但有的場也提到每年2月份放配。也可以通進試配方法確定適時合群時間,方法是先試放1~2隻公山雞入母山雞群,觀察母山雞是否願意交配,還可根據母山雞的鳴唱、紅臉或做窩等行為來掌握合群放配時間。山雞群大小以100隻左右為1群,公母比例以1∶5~6為宜。

2.及早確立和保護“王子雞”的地位

公母山雞合群後,公山雞間出現強烈的爭偶、斗架,勝利者即為“王子雞”,這個過程也稱為拔王過程,“王子雞”確定後,整個雞群就穩定下來。在拔王過程中儘可能人為的幫助確立“王子雞”的地位,有利於穩群,減少死亡。公山雞群位序列確定後不得隨意放入新公山雞,以維護“王子雞”的地位,除非到繁殖後期,有部分公山雞隻是爭鬥而不交配或繁殖力下降,必須及時進行公山雞輪換,對新公山雞要加強人工保護。“王子雞”在交配、採食等方面享有優先權,但有不讓其它公山雞交配的特點,所以應設定屏障遮住“王子雞”的視線,使其它公山雞有機會與母山雞交配,這是提高群體受精率的重要措施,方法是按每100平方米放入3~4張石棉瓦橫著豎在網室內,也可放樹枝堆或設定假山。

3.提供營養豐富的飼料

繁殖期的山雞要求營養豐富,尤其是動物性蛋白質飼料,產蛋高峰期飼料中蛋白質要求達18%~20%,另外適當增加飼料中多維和微量 元素的含量。

4.保持良好穩定的環境條件

做到三定,即定人、定時、定管理,出入山雞舍動作要輕,經常檢查修補網室,防止獸害騷擾雞群,夏季注意防暑降溫,冬季防寒保暖。

5.勤撿蛋,減小蛋的破損

公母山雞都有吸蛋的惡習,破蛋率有時會很高,因此要勤撿蛋,特別是山雞在午後產蛋較多,要定時收蛋,發現破蛋,應及時將蛋殼及內容物清除乾淨。還可在舍內、動動場上堆放樹丫,下面墊一些乾草,可大大減少蛋的破損率。初產山雞有時會出現難產情況,要及時助產。

6.加強飼養管理,提高山雞產蛋率

山雞馴化時間不長,產蛋有明顯的季節性,一般在3~8月為產蛋季節,其它月份停產,這對全年均衡供應山雞的影響很大,或採取加強飼養管理措施,能使山雞全年產蛋,提高產蛋率。在換羽期,調整日糧,降低飼糧中的蛋白質水平(20%以下),代謝能10.46兆焦/公斤,限制採食量,儘快使其換羽。在原停產季節來到前加強飼喂,將飼糧中蛋白質水平調到25%左右,代謝能11.30%兆焦/公斤,在正常產蛋季節再適當降低蛋白質至22%左右,在飼糧中補加適量蛋氨酸、賴氨酸、多維、微量元素,增加飼餵次數,在產蛋期間不能減少光照時間,每日保持14小時左右光照。

七彩山雞-常見疾病預防

1.雞新城疫

雞新城疫又稱亞洲雞瘟、偽雞瘟,是雞的一種高度接觸性、烈性傳染病,山雞對本病的感染率高,20~140日齡最易感染,任何季節均可發生,尤以春秋兩季最為流行。雞新城疫病原體是副粘病毒屬的新城疫病毒,沒有接種過新城疫疫苗或免疫期已過的山雞均可感染。

症狀:臨床症狀可分為最急性、急性、慢性3種。最急性常看不到明顯症狀,突然發病死亡;急性的表現為體溫升高,食慾較差,精神不好,離群呆立,縮頸,閉目,冠、肉髯呈紫色,呼吸困難,甩頭,發出“咕咕”或“咯咯”聲。將病雞倒提時從口腔中流出大量淡黃酸臭粘性液體,嗉囔積液,糞便稀薄,呈黃綠色,有時帶血;慢性的表現為神經症狀,跛行、轉圈、後退,一肢或兩肢癱瘓,有的共濟失調,常伏地轉圈,病程較長。

病理剖檢的典型症狀是腺胃黏膜或乳頭出血,或腺胃與肌胃間,食道與腺胃間有出血斑或血帶,有時有潰瘍。

防治:本病無特效藥物,以預防為主,按時接種新城疫苗,7~10日齡用新城疫系弱毒苗進行第1次接種;25~30日齡用新城疫Ⅱ系弱毒苗進行二免,120日齡進行三免。

2.雞霍亂

又叫雞巴氏桿菌病、雞出血性 敗血病,病原體為一定血清型的多殺性巴氏桿菌,3~4月齡的雞和成雞較易感染。

症狀:最急性的看不到任何症狀突然死亡;急性的表現為縮頸閉眼呆立,下痢,糞便灰黃色或綠色有時帶血,體溫升高到43~44℃,食慾廢絕,呼吸困難。剖檢可見肝臟表面有很多針頭大小或小米大小的灰白色或灰黃色的壞死點,胸腔、腹腔、氣囊和腸漿膜上常見纖維素性或乾酪樣滲出物。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2月齡以上的山雞可注射禽霍亂氫氧化鋁苗,對發病的山雞,應及時治療,每隻可肌注5~10萬單位青黴素,成雞肌注青、鏈黴素各5萬單位,也可用磺胺類藥治療。

3.雞白痢

雞白痢是雛雞常見的一種急性、敗血性傳染病,發病率和死亡率均高,是危害雛雞成活率原因之一。病原體為雞白痢沙門氏桿菌,是革蘭氏陰性的子肝菌。

症狀:帶菌蛋孵化時,孵化期內死亡或出殼1~2天死亡,症狀不明顯;2~3周發病雞呈現精神萎頓、下痢,排出白色、漿糊狀的稀糞,有時乾結成石灰樣附在肛門周圍,俗稱糊屁股,排糞時發出“吱吱”的尖叫聲;青年山雞發病日齡在50~120日齡之間,多見於50~80日齡,病雞表現為拉稀、排出黃色、黃白色或綠色糞便;成山雞不表現明顯症狀,成為隱性帶菌者,母雞出現“垂腹”現象。

剖檢可見肝腫大淤血,病程稍長的病雛,心肌和肝有白色、灰色壞死點,腎腫大,肌胃、盲腸、大腸黏膜上有壞死。

防治:定期套用凝集試驗或瓊擴試驗,淘汰陽性雞,嚴格執行消毒制度,積極建立和培養無白痢的種雞群。在套用抗生素、磺胺類等藥物防治雞白痢應先進行藥敏試驗,選擇最敏感的藥物用於防治,注意不要長期使用同一藥物,以免細菌產生抗藥性。

4.大腸桿菌病

由一定血清型的大腸埃希氏菌引起,大腸桿菌血清型較多,本病可引起不同日齡的雞發生感染。

症狀:精神不振,羽毛松亂,體溫升高,食慾減少,可出現腸炎、敗血症、呼吸道疾病、輸卵管炎、眼炎、關節炎、神經症狀、腫頭綜合症等為主的相關症狀。剖檢可見雛雞卵黃吸收不好,臍部腫大,心包積液,肝表面有不同程度的纖維素性滲出物,小腸有卡他性或出血性炎症,有時還可見輸卵管炎或眼球炎。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搞好環境衛生是預防的關鍵措施,對病雞應及時使用抗生素或磺胺類藥物治療,在用藥前首先要分離出大腸桿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選用最敏感的藥物進行治療,才能收到較好的療效。

5.禽腦脊髓炎

禽腦脊髓炎是主要侵害雛雞的一種病毒性傳染病,以1~14日齡雛雞發病較多。病原為禽腦脊髓炎病毒,屬小核糖核酸病毒科的腸道病毒屬。本病可水平傳播,又可垂直傳播,一年四季均可發生。

症狀:病初精神不振,眼神遲鈍,隨後出現共濟失調,步態不穩,或側臥或跌倒,頸扭曲震顫,一側或兩側眼球的晶體混濁或淺藍色褪色而致失明,發病率、死亡率高。成雞產蛋率和孵化率下降。病理剖檢胃的肌肉層有小的灰白區,心肌、肌胃、腦部及胰腺有大量淋巴細胞。

防治:加強管理,對種雞必須在開產前進行免疫,防止該病水平傳播和垂直傳播。本病尚無特效藥物治療。

6.流感

本病是禽類一種傳染性呼吸道疾病,山雞等野生禽類均能感染。病原為禽流感A型病毒,該病毒毒株較多,屬粘液病毒類。

症狀:輕緩型表現呆鈍、呼吸困難、下痢。急性型呈現氣囊炎、竇炎和有乾酪樣滲出物,往往由於滲出物堵塞呼吸道而發生窒息,產蛋率下降。症理剖檢有輕度氣管炎、氣囊炎、肺充血、卵巢退化。

防治:加強飼養管理,注意環境衛生、消毒。本病無特效藥物治療。

7.球蟲病

山雞球蟲病是球蟲寄生於山雞腸道黏膜上皮細胞內而引起的流行性疾病,本病傳染性強,死亡率較高。本病病原為球蟲卵囊,是一種單細胞的原蟲,以寄生於盲腸的柔嫩艾美耳球蟲(盲腸球蟲)和寄生在小腸中段的毒害艾美耳球蟲(小腸型球蟲)致病性最強。3~5周齡的雛雞發病率高。

症狀:病雞精神萎靡、食慾減退,逐漸消瘦,嗉囊內充滿液體,拉帶血糞便或拉鮮血,以後病雞共濟失調,出現昏迷或抽風,不久死亡。盲腸型多發生於35日齡以內的雛山雞,小腸型多發於35日齡以上的山雞。剖檢可見盲腸型球蟲為盲腸顯著腫脹,漿膜面見小米大小的白色斑點,盲腸黏膜有小出血點,內容物為血液或血凝塊;小腸型球蟲多見青年雞或成雞發生,可見小腸中段腫大,腸管膜面和黏膜有出血點,腸內容物混有粘液、纖維素和壞死物。

防治:以預防為主,如採用網上平養或籠養可大大減少該病的發生率,發病時可用鹽黴素、氨丙林、莫能黴素、克球粉、氯苯胍、球蟲寧、青黴素等。為防止產生抗藥性,可交替使用幾種抗球蟲藥。

8.體外寄生蟲

體外寄生蟲主要有虱、蜱、蟎等。

症狀:病雞被虱、蜱、蟎所侵害即生長發育不良,羽毛脫落,貧血,降低生產性能。

防治:滅虱滅蜱可用0.2%敵百蟲液噴灑,蟎蟲可用20%雙甲脒乳油0.05%或溴氰菊酯0.0025%~0.005%溶液噴灑。

9.食鹽中毒

症狀:山雞食鹽中毒出現大量飲水,排稀便,行走失調,嚴重引起神經症狀,肌肉抽搐,呼吸困難,最後虛脫而死。

防治:添加食鹽時,要注意魚粉的含鹽量,發現中毒後要立即停餵含鹽飼料,供給充足飲水或在飲水中加糖和多維。

10.中暑

中暑又叫熱衰竭(日射病或熱射病),多發生於炎熱的夏季。

症狀:呼吸急促、伸頸喘氣,體溫升高,口渴,戰慄,兩翅張開下垂,昏迷倒地,大腦和腦膜充血,虛脫而死。

防治:暑期要注意通風,防暑降溫,設遮蔭棚,發現中毒應立即疏散雞群,將病雞移到通風陰涼處。此外還有一些傳染性疾病如雞痘、雞傳染性法氏囊、傳染性支氣管炎、傳染性喉氣管炎、葡萄球菌病等應根據當地疫病的流行情況,有針對性地預防。

七彩山雞-養殖效益

(1)食性雜:山雞吃米糠、麥麩 、各種蔬菜、稻穀、高粱、玉米、蠅蛆等,與家雞相似。

(2)適應強:山雞耐高溫、抗嚴寒,從零上35度到零下45度均可正常生長,不擇氣候、區域和環境。

(3)見效快:一般出殼後雞苗長到70天左右就可以上市,100天達到3市斤,種雞5個多月產蛋,年產蛋可達150隻,,如果按100隻蛋,受精率、浮化率按85%,成活率按90%計算,可產雞苗60隻。

七彩山雞-副產品

1.羽毛 雉雞羽毛具有質地輕軟、富有彈性、防潮保暖的特點。可加工成羽絨服裝、床墊、座墊、睡袋、被套

等,正羽可加工成精美的工藝裝飾品,一般每隻雉雞可產羽毛130—200克。

2.製作標本 製作雉雞標本主要是利用雉雞的皮張,通過加工提高雉雞的利用價值。

3.糞便利用 雉雞糞便含有豐富的營養成分,可經發酵加工後,用來作牛、羊、豬等家畜的飼料,也可以經堆肥,發酵後用作農家肥料。

七彩山雞-市場現狀分析

山雞項目可稱上特種養殖行業中的“常青樹”,自80年代人工養殖山雞以來,銷售行情一直較好。沒有出現波浪起伏 。

1、收入預測:以引進50組(1公6母/組)野雞為例,每隻母雞年產蛋按100枚計算(實際產蛋量要高得多),300隻母雞年產蛋30000枚。種蛋合格率按95%計算,受精率、孵化率、成活率均按85%計算,則年產野雞為:30000×95%×85%×85%×85%=14585隻。飼養3個多月商品雞可達1。5公斤,目前售價30-50元/只,即使按土雞價賣,也可賣24元。一年收入:14585隻×24元/只=35萬元。

2、成本分析:①引種款2.4萬元。②飼料費:每隻商品雞成本7-10元, 14585隻約需飼料費14萬元;種雞飼料費約1萬元。總計15萬元。③水、電費年開支約1000元。④人員工資:平均每人每年按6000元計,2人總計1.2萬元。總計開支18.7萬元 。

新聞摘要

七彩山雞-新聞焦點

老人路遇中毒山雞 養好傷後將放歸大自然

一位78歲的老人上山放羊時撿到一隻傷病的漂亮的大鳥,隨即將該鳥抱回家中進行救護。

張泉成老人是青州市彌河鎮上院村村民。4日上午,張老漢去村西龍門山放羊時,在茅草叢中踩到一隻羽毛艷麗的長尾巴大鳥,大鳥只是撲扇翅膀,卻飛不起來。懷疑野鳥是誤食了不潔淨的食物,張老漢隨即將其抱回了家中,又是餵食解毒藥片,又是灌綠豆湯。當天下午,該鳥精神明顯好轉並開始進食。 後經有關專家確認,張老漢救助的這隻野鳥是俗稱山雞的環頸雉。該專家分析說,目前正是播種花生的季節,為了防止地螻蛄等害蟲蠶食花生種,農民一般選擇用農藥水對花生種子進行浸泡,這隻環頸雉極有可能是刨土食用了 農藥浸泡過的花生,才中毒落地的。 張老漢表示,等環頸雉體力復原,不影響野外生存時,將把它放歸大自然。

七彩山雞-相關娛樂熱點

電影《古惑仔之山雞故事》內容介紹:

山雞(陳小春飾)與Gigi(梁詠琪飾)從小青梅竹馬,山雞在環境薰陶下走上古惑仔之路,而Gigi則立志要當香港小姐,兩人距離越來越遠。隨後Gigi為了替母親籌集醫藥費,無奈作了舞廳小姐;作了古惑仔的山雞,在一次潛逃途中,和另一個女人發生了一段患難感情。兩人再度相遇時,Gigi已經參加了香港小姐的選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