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棒魚

花棒魚

北極茴魚(學名:Thymallus arcticus)為茴魚科茴魚屬的魚類,分布於向北到鄂霍次克海沿岸河流以及黑龍江、綏芬河、鴨綠江。

基本信息

形態特徵

棒花魚體長,稍側扁。頭較短,吻短,前端圓鈍。眼小,側上位,眼間寬平。背鰭無硬刺,胸鰭圓鈍,均較短。尾鰭叉型。頭背部稍黑,體側具一不明顯的縱紋,其上有9-11個黑點斑塊,背部也具8-11個黑色斑塊。背鰭和尾鰭具有由黑色小點組成的斑紋。
背部深黃褐色,至體側逐漸轉淡,腹部為淡黃色或乳白色,背部自背鰭起點至尾基有5個黑色大斑。在體側有7—8個黑色大斑,此外在整個背部自頭至尾不規則的散布有許多大小黑點,在背鰭、胸鰭及尾鰭上由小黑色斑點組成比較整齊的橫紋數行,在生殖期體色轉深,雄魚更為明顯。[1]

生存習性

小型魚類,生活在靜水或流水的底層,主食無脊椎動物。1齡魚性成熟,4~5月繁殖,在沙底掘坑為巢,產卵其中,雄魚有築巢和護巢的習性。體長可達11厘米,主要生活於平原河流水清以及沙底處。

營養價值

棒花魚肌肉粗蛋白含量為16.82%,水分含量為79.46%;棒花魚肌肉中測出18種胺基酸,總量為14.05%,必需胺基酸總量為5.87%,占胺基酸總量的41.48%,必需胺基酸構成符合FAO/WHO對於膳食蛋白質營養評價理想模式。4種風味胺基酸總量為4.91%,占胺基酸總量的34.66%。以AAS進行評價,棒花魚肌肉中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Val,第二限制性胺基酸為Ile。以CS進行評價,棒花魚肌肉中第一限制性胺基酸為Trp,第二限制性胺基酸為Val。其必需胺基酸指數為75.63。研究表明,棒花魚的營養價值較高,具有較好的食用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