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山街道

花山街道

花山街道位於武漢市東部,原為武漢市洪山區花山鎮,於2010年劃歸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版圖面積61平方公里,3.2萬人口,下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耕地面積2.2萬畝,水域面積1.06萬畝,山林面積0.67萬畝。

基本信息

花山街道位於武漢市東部,原為武漢市洪山區花山鎮,於2010年劃歸武漢市東湖新技術開發區。2010年10月19日,東湖高新區花山鎮撤鎮建街道。自2007年起,花山街道成為花山生態新城核心規劃區域。
花山街道地處武漢市東郊"一江三湖"(長江、北湖、嚴西湖、嚴東湖)交匯處,是一個以生態農業、工業製造業為主的街道。東連葛店化工廠,南接東湖新技術開發區,西與武鋼毗鄰,北依長江黃金水道並與陽邏開發區隔江相望。鎮內地闊物豐,山清水秀,版圖面積61平方公里,3.2萬人口,下轄19個行政村,1個社區居委會。耕地面積2.2萬畝,水域面積1.06萬畝,山林面積0.67萬畝。
地名典故。花山最初被稱作"福壽鄉",是因為轄區內山多、湖多,湖山環繞,算得上是塊"群峰聚氣,環水生財"的風水福地。解放初期,一位名叫雷茂嗓的駝背老人,在這裡開了一家小店,因此又得名"駝子店"。後來,因為此處有一個花山寺,人們每年正月十五都會到寺里進香、觀龍燈,即由"花山"取代了"駝子店"。
八大古蹟。花山街道的白滸山,原名為白虎山,上有"碧雲古寺"、"魏氏書堂"、"峰頂天泉"、"井邊雲窟"、"油鹽古井"、"猿猴老穴"、"磯分江武"八大古蹟。。
歷史文化。駝子店:花山集鎮前稱。聖水口:地名,位於何董村。仙女峰:山麓主峰,坐落於紅光村小王灣。古井坊:"古井"系指白滸山頂的油鹽古井。永賢閣:由後山西湖堤永賢保閘得名。上唐街:"唐街"指原花山寺,位於現花山茶場,寺院供關聖帝君神像。春和橋:春和村的一座古橋。獅子峰:九峰山脈的山峰之一,峰頂有一水庫。
特色農業。"四個一萬畝基地"即萬畝苗木花卉生產基地、萬畝蔬菜生產基地、萬畝特種水產養殖基地和萬畝經濟作物基地逐步形成,朝著高效農業的方向全方位發展;二是嚴東湖和嚴西湖沿線,初步形成了旅遊休閒觀光農業帶,生態農業的發展方向已逐漸明朗。
工業興鎮。改革開放以來,花山街道秉承傳統之靈氣,不斷探索創新,形成"工業興鎮,開放強鎮"戰略格局。地區內擁有武漢新港白滸山貨櫃碼頭、長航715備戰指揮中心,武漢民生液化氣儲配站、東菱電梯等國家、中外資企業20餘家規模企業和300餘家民營企業。2008年花山街道國內生產總值約30億元,其中二、三產業增加值約5億元,占國內生產總值的70%。國地稅總收入61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7085元。
昔日輝煌,開放花山。1958年,花山街道被列為湖北省對外開放的一個視窗,周恩來總理親自簽名頒發了"農業社會主義建設先進單位"的國務院獎狀。同年,紅焰人民公社獲得了由張體學省長署名的"湖北省先進單位"獎狀和共青團中央委員會頒發的"獎給出席第五次社會主義積極分子大會的先進集體 堅決做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突擊隊"獎旗。1981年,花山街道與日本大分市緒方町締結為永久友好鎮町關係。
碧水花山,生態家園。如今,花山街道水陸交通便利,公路四通八達,武漢繞城公路、漢鄂高速公路直穿花山,316國道、武九鐵路和市級公路貫穿花山。花山街道內山
花山生態新城規劃效果圖
水自然資源豐富,植被生態環境保持完好。8公里長江沿線、萬畝嚴東湖、十萬畝嚴西湖,長山、龍骨山兩大山脈環抱集鎮。按照武漢市最新規劃,定位為花山生態新城。花山街道將以可持續發展為基本,圍繞小城鎮建設的目標,進一步整合資源,最佳化產業結構,全力打造武漢花山生態新城。花山街道已迎來歷史性的發展機遇,歡迎社會各界人士參與花山經濟建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