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刀

花刀,指的是經過加熱後能使原料捲曲成不同形狀的方法。

基本內容

花刀花刀
混合刀法又叫花刀 定義是:在原料表面劃出距離均勻深淺一致的刀紋然後改刀成小塊狀,經過加熱後能使原料捲曲成不同形狀的方法。操作方法:將原料平鋪用反斜刀法在原料表面劃出距離均勻深淺一致的刀紋,然後在轉個角度用直刀法切,所切的刀紋深淺一致距離相等相互對稱整齊均勻的刀紋,由於剞法不同加熱後所形成的形態也不一樣。

花刀塊是指廚師在原料上使用花刀放紋,其作用是:1.造型美觀;2.易於入味;3.易成熟而保持鮮嫩。常見的有麥穗形花刀塊、球形花刀塊、梳子形花刀塊。

(1)麥穗形花刀塊。放花刀的要求一般是深淺一致,距離相同,整齊勻稱。但由於原料不同,形成麥穗形的放花刀方法也不盡相同。如“炒麥穗鮮魷”的花刀放紋方法是:①把鮮魷魚切開洗淨之後平放於砧板上,用直刀從頭至尾放紋,深度為原料厚度的3/4或4/5,刀距0.2-0.3厘米;②用斜刀從右上角片紋,刀距1厘米左右;③改塊,用刀的前尖從左右兩側劃成三角形塊狀。鮮魷受熱之後即捲曲成麥穗狀。若原料是乾魷魚,放花刀大都從左右兩角用斜刀刻紋,使彼此相交。

(2)球形花刀塊。球形花刀塊是為使烹製出的菜餚捲曲成球狀而使用的刀法,如炒雞球、炒肫球。運刀方法是先把原料片開,然後用花刀橫直放紋,原料受熱之後便呈球狀。

(3)梳子形花刀塊。梳子形俗稱馬齒形,潮菜常用的原料是墨斗魚和豬腰。運刀方法是先將原料片為長方形片狀,然後用直刀在一長邊密密切下,另一邊不能切斷,保留0.2-0.3厘米不斷使梳齒相連。

花刀塊還有將原料鍥成十字花刀的菊花花刀塊;把原料用直刀順鍥一遍,再用橫斜刀片成兩刀一斷的雙片的魚鰓形花刀塊;還有蓑衣花刀塊等。

刀法種類雖然多種多樣,但以企刀法套用最多。企刀法除上述的切、剁、砍外,還有陽刀、陰刀之分,如陽刀斬燒乳豬和熟雞、鵝、鴨,剁生雞絲、熟雞絲;陰刀改廣肚、鮑魚,切火腿片、火腿絲、火腿丁;陰陽滾刀用於研火腿末。大地魚末、川椒末、花生及芝麻等。

此外,刀法還要根據不同的原料及其套用,做到“刀章”均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