芮良珍

芮良珍(1900-1945),字聘之,江蘇高淳縣椏溪荊山村人。畢業於江蘇省無錫國學專修館。次年回鄉,先後在荊山村和上谷村設館辦學。民國23年後棄教從政。1945年新四軍北撤後,高淳縣政府特務隊長夏鈞對他進行搜捕他。良珍被迫流亡,先後躲到滄溪東山埂村、顧隴廟朱家村、當塗縣大官圩內藏身。同年逝世。

基本信息

人物簡介

自幼聰穎好學,成績優異,深得塾師寵愛,同學敬重。

個人經歷

民國14年(1925)秋畢業於江蘇省無錫國學專修館。次年回鄉,先後在荊山村和上谷村設館辦學。民國23年後棄教從政,先後任高淳縣第五區區公所助理員、高淳縣政府工賑工程處事務股長、第五區區長等職。民國26年初,國民黨江蘇省第一行政區督察專員公署,委派芮良珍擔任溧(陽)高(淳)邊界糾紛案募賑委員會副主任,具體負責賑濟事宜。因工作頗有成效,專員公署獎給他“造福鄉邦”匾額一塊,以示褒揚。民國29年8月任江寧縣政府秘書。後因對國民黨抗戰言行不一、官員欺壓百姓等種種醜行不滿,憤而棄職返鄉。民國33年,新四軍在溧水、高淳兩縣邊境地區,先後建立高淳縣、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芮良珍擁護共產黨團結抗日的主張,積極參加抗日民主根據地的建設。民國32年下半年,高淳全境淪陷,原建在椏溪東陵庵的私立國華初級中學被迫遣散。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後,決定恢復國華中學。縣長周林找到芮良珍,請他協助辦學。經短期籌備,學校在安興區西舍村開辦。仍沿用國華初級中學校名,設3個班級,有160多名學生。周林兼任校長,芮良珍任副校長,主持學校日常工作。民國34年初,溧高縣抗日民主政府在安興區召開各界代表聯席會議,發起第二次參軍運動。會上成立安興區參軍委員會,公推縣長周林任主任委員,芮良珍任副主任委員。1945年新四軍北撤後,國民黨加緊了對抗日民主政府地方幹部和進步士紳的迫害。高淳縣政府特務隊長夏鈞對他進行搜捕他。良珍被迫流亡,先後躲到滄溪東山埂村、顧隴廟朱家村、當塗縣大官圩內藏身。同年逝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