芭蕾舞劇文成公主

芭蕾舞劇文成公主

芭蕾舞劇文成公主,由唐滿城、章民新、李正一創作劇本,章民新、孫天路、曲蔭生、唐滿城等擔任編導,陳愛蓮、陳麗文、韓大明、葉健平等參與演出,該芭蕾舞劇於1979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創作二等獎、演出一等獎。

芭蕾舞劇文成公主 中文名稱: 文成公主
外文名稱: Princess Wencheng
類別: 芭蕾舞劇
劇情介紹
劇情介紹
序幕折箭請婚唐貞觀十四年(公元640年)某日。唐與吐蕃(今西藏)某交界處。吐蕃大將赤登堅贊正欲將在民族紛爭中被俘的唐將射死。噶爾東贊(吐蕃大倫——宰相)急予制止。吐蕃英主松贊乾布決定化干戈為玉帛,釋放唐將,並折箭為禮,命噶爾東贊赴長安請婚。
第一場智認公主唐貞觀十四年,長安(今西安)大明宮。各族請婚使雲集殿內,唐太宗命穿著同樣服飾的一隊“公主”出舞,讓請婚使選認文成公主。噶爾東贊素聞公主賢明,遂以折箭和哈達表達松贊乾布為民族和睦而請婚的大義,感動文成公主,迅為噶爾東贊認出。太宗大悅,當即許婚。
第二場辭親壯別第一景:貞觀十五年(公元641年)春。後宮。文成公主手捧母后賜給的日月寶鏡,離開了唐宮。
第二景:緊接前場。長安灞橋附近。唐太宗率領滿朝文武至灞橋送別,對文成公主將百工六藝隨身帶往吐蕃深為讚賞,並折柳賜公主,願她到吐蕃後生根開花。長安男女老少湧向灞橋,歡送為漢藏世代和好而遠嫁的文成公主。
第三場草原風雲離前場數月後,青海藏區某地。文成公主的到來,使草原上漢藏人民一片歡騰,駐守該地的赤登堅贊與唐將狹路相逢,怒動干戈。噶爾東贊急予勸阻,反被赤登堅贊一刀砍倒,他手中的請婚哈達也被奪走。
第四場建閣迎親數月後,藏區某地。松贊乾布為了迎接公主,建造行宮“文成閣”。他浮想聯翩,似見文成公主踏著彩虹而來,親手耕耘、紡織,實現他傳播中原文化的宏願……赤登堅贊回報,誣唐將殺害了噶爾東贊,松贊乾布未予輕信,決定親自前往。
第五場擲鏡赦登離前場數月後。文成公主的隊伍進入青藏高原的日月山附近。受風雪之阻,人心浮動,思念故鄉。憂慮的文成公主也病魔纏身。護送使決定將隊伍帶回長安,公主想起太宗的囑咐、松贊乾布的情義,毅然將日月鏡擲于山崖下,以絕思親之念,人心為之振奮。入藏隊伍繼續前進,逢赤登堅贊,箭射公主,雙方頓時劍拔弩張。噶爾東贊傷愈趕來,真象大白。松贊乾布震怒,賜死赤登堅贊。文成公主為了民族團結,當眾折箭,赦免赤登堅贊。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在日月山相會,如金鷹比翼。
尾聲雪嶺佳話邏些(今拉薩)城內。邏些人民用盛典歡慶藏王和文成公主到來。松贊乾布和文成公主並肩栽下了長安楊柳,漢藏兩族結下了相傳萬世的兄弟情誼。
責任者
演出單位: 中國歌劇舞劇院
責任描述
創作者劇本:唐滿城、章民新、李正一。編導:章民新、孫天路、曲蔭生、唐滿城、潘志濤許淑英、郜大昆、朱清淵、李正康等。作曲:石夫。舞美設計:齊牧冬鐵揚黃振亞董淑芳、劉銳、胡青。
演出者主要演員:陳愛蓮、陳麗文(飾文成公主A、B),韓大明、葉健平(飾松贊乾布A、B),方伯年(飾噶爾東贊),季錦武(飾赤登堅贊),劉德康(飾唐太宗),沈迪才(飾護送使)。樂隊:中國歌劇舞劇院管弦樂隊。指揮:王恩悌、史志有。
演出介紹
演出大事記1979年參加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獻禮演出,獲創作二等獎、演出一等獎。
文成公主芭蕾舞劇
評論擷萃布達拉宮、大昭寺、文成公主葉林
這部舞劇最突出的成就是它非常出色地表現了盛唐的宮廷樂舞場面。它從敦煌壁畫中採擷了許多精彩別致的舞姿和別開生面的舞匯,重現了唐代樂舞場面,顯得雍容華麗,綽約多姿。(摘自第四屆文代會1979年12月20日《會刊》)新虹架起友好橋
張護立
舞劇的構思精巧,有些場面非常精采。序幕《折箭請婚》交代了全劇矛盾的主線——和親反和親的鬥爭。《智認公主》一場新穎多彩,唐太宗命穿著同樣服飾的一隊“公主”出舞,令指認文成公主。請婚使噶爾東贊機智地以折箭和哈達表達松贊乾布為民族和睦請婚的大義,文成公主深為所動,很快為噶爾東贊認出。這場戲充分發揮了舞劇藝術的特點,用舞蹈語彙表達人物的思想感情。
齊牧冬、鐵揚、黃振亞等同志設計的布景、服裝、道具以及人物的化妝造型都很考究。整台演出氣勢雄偉,色彩鮮明,布景金碧輝煌,服飾艷麗多彩,展現了唐代歷史畫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