芝石記

(1)樵童:打柴的小孩。 (13)文:粉飾。 (15)特:獨,但。

作品概況

作品名稱:芝石記

創作年代:清代

作者:戴名世

作品體裁:散文

作品原文

樵童自山間來(1),貽我芝一莖(2),而言曰:“吾析新(3),率山麓而行(4),至水之湄焉(5),見芝生沙中,雜於細草之間,懼牛羊之踐之也,因攝取而歸(6),敢以為獻。”余受之,置石盆內,供之几上。芝以石為根,沙土凝結而成者也,長不盈尺,而岡巒岩穴畢具。芝生於其旁之左峰,群峰錯立,其部署若有神工之相其成(7),觀者莫不嘆賞而去。

夫芝之為瑞久矣(8)。世傳芝之生也,必有吉祥善事之至,芝固為吉樣善事而生也。倘或然耶(9)!然吾觀自古之驕主佞臣(10),他務未遑(11),而獨於芝也,窮搜遠采,獻者踵至(12),以文天下之太平(13)。然是時天下果有道,四方皆清明乎?未見其然也。則芝亦安在其為吉祥善事而生耶?然芝秉山川清淑之氣以生(14),終不可謂非天下之端,特當此之時(15),薦之朝廷,固不若其蒙翳於榛莽荒草之中也(16)。今此芝也,幸無征詔之求(17),而為樵夫野人所得,又以歸餘。余,拙人也,憮時感事,自甘廢棄,蕭然蓬戶,猶之平窮岩斷壑也(18)。余方幸芝之類余,而又辱與余處,以不自失其天也(19),作芝石記。

作品注釋

(1)樵童:打柴的小孩。

(2)貽(yí移):贈送。芝:靈芝。

(3)析薪:砍柴。

(4)率:順著,沿著。山麓:山根,山邊。

(5)湄(méi眉):水邊。

(6)掇(duō多)采:拾取。

(7)相(xiàng象):輔助。

(8)芝之為瑞:舊時迷信,以靈芝為吉祥的象徵。瑞:吉祥。

(9)倘或然耶:或許是這樣的吧!倘或:或許,可能。

(10)驕主佞臣:驕縱的君主和獻媚的大臣。佞(nìng濘):用花言巧語獻媚於人。

(11)遑(huáng皇):閒暇。

(12)踵至:接踵而至。踵:腳後跟。

(13)文:粉飾。

(14)秉:秉承。清淑:純潔美好。

(15)特:獨,但。當此之時:指驕主佞臣當道之時。

(16)蒙翳(yì)易:遮蓋。

(17)征詔:朝廷徵收。

(18)“猶之”句:言自己不得志於時,鄉居野處,有如靈芝生在不為人所知的偏遠的窮岩斷壑一般。

(19)天:天性,本性。

作品賞析

戴名世的“記”體散文,常能在狀物寫景中寄寓自己“憮時感事”之情,並順手抨擊時政。此文記述芝石的得到經過,描摹芝石的神秀,文極簡潔,卻用較多筆墨否定靈芝為吉祥象徵的虛妄之說,揭露“驕主佞臣”以靈芝粉飾太平的騙局。最後作者以靈芝自況,表示自己寧願“蒙翳於榛莽荒草”,而不去做為朝廷文飾昇平的幫閒。此文小半記物,大半議論,不落“記”體散文的常格,行文清通明潔,寄託深沉,頗富文外之味。 

作者簡介

戴名世(1653—1713),清代著名文學家,字田有,一字褐夫,世稱南山先生,安徽桐城人。康熙年間(1662—1722)進士,授編修。年少有文才,散文中尤長史傳文學。所作傳記,有不少記述抗清志士和遺民事跡,表現出他對明王朝的懷念,而對明末農民起義則持仇視態度。他的山水小品,也很清麗。後因所著《南山集》用了前朝永曆(1647—1683)的年號,被判處謀反罪,後被殺。其書也遭到禁毀。百餘年後,才有人收輯他的遺稿流傳於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