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1950-2016 ),當代匈牙利作家。 1950年4月14日,艾斯特哈茲·彼得生於布達佩斯一個貴族後裔家庭。大學畢業後曾在匈牙利機械部工作。1976年,發表處女作《范奇庫與品塔》,1978年辭去工作投入文學創作,其代表作有《天堂的和諧》、《赫拉巴爾之書》、《一個女人》等。1996年,艾斯特哈茲·彼得被授予匈牙利共和國的最高榮譽——科舒特獎章。 2016年7月14日,艾斯特哈茲·彼得在匈牙利去世,享年66歲。

基本信息

人物經歷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1950年4月14日,艾斯特哈茲·彼得生於布達佩斯一個貴族後裔家庭。多位家族成員曾在奧匈帝國擔任要職。曾祖父米克洛什曾擔任奧地利皇家衛隊與匈牙利王家衛隊的衛隊長,後任匈牙利天主教協會主席,祖母是位法國公主。祖父莫利茨伯爵曾在“一戰”末期出任匈牙利總理,戰後擔任勞動部部長。“二戰”後,艾斯特哈茲家族的財產被公有化,父親馬加什被削掉伯爵爵位,成為瓜農。

1951年,還在襁褓中的艾斯特哈茲·彼得隨著全家流亡異鄉。1956年秋天,匈牙利人民自由革命遭到蘇軍出兵鎮壓。作家的父親、已淪為平民了的末代伯爵馬加什帶著妻兒遷回布達佩斯。

1964年,艾斯特哈茲國小畢業,在一所教會學校讀中學。

1969年,艾斯特哈茲·彼得考入厄特沃什·羅蘭大學數學系。

1974年畢業後,艾斯特哈茲·彼得曾在匈牙利機械部工作了四年。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1976年,艾斯特哈茲發表他的處女作《范奇庫與品塔》。

1978年,28歲的艾斯特哈茲辭去工作,將全部精力投入文學創作。

1979年發表了一部諷刺時弊的長篇小說——《生產小說》。

1986年,出版《文學導論》合集。

1992年、1994年和2003年,艾斯特哈茲·彼得先後獲得法國政府頒發的騎士、軍官和指揮官三個級別的“藝術與文學勳章”。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1996年,艾斯特哈茲·彼得被授予匈牙利共和國的最高榮譽——科舒特獎章。

2000年1月中旬,艾斯特哈茲完成《天堂的和諧》,追溯自己與父親、與家族、與帝國關係的《天堂的和諧》剛一出版,就被歐洲文壇視為經典。

2004年,艾斯特哈茲·彼得榮獲“德國書業和平獎”。

2015年,艾斯特哈茲·彼得宣布身患胰腺癌。

2016年7月14日,艾斯特哈茲·彼得在匈牙利去世,享年66歲。

主要作品

作品名稱作品類別創作時間
《范奇庫與品塔》小說1976年
《生產小說》長篇小說1979年
《十七隻天鵝》小說1987年
《文學導論》合集1986年
《赫拉巴爾之書》長篇小說1990年
《一個女人》小說1995年
《一隻家兔的偉大一生》小說1996年
《天堂的和諧》家族小說2000年
《修訂版本》家族小說2002年

以上參考

創作特點

主題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在艾斯特哈茲·彼得身上,與生俱來地背負著帝國興衰的沉重記憶,為他的創作提供了豐富的素材。在他後來創作的“家族小說”里,以莊重的手筆和驚人的坦誠講述了他與父親之間熟悉又陌生的關係,不僅折射出歐洲歷史的風雲變幻,還無情地剖析了一個人在歷史坐標系裡扭曲變形的複雜人生。

他的作品《懸》講述一群青春期少年步入成年的情感轉變,時間穿插,人物交錯,引語暗連。這個洋洋百頁、語法精密、節奏從容的敘事長句,標誌著艾斯特哈茲式語言風格的成熟。《誰為女士的安全負責?》由兩個既獨立、又連環的中篇組成,講述了一個發生在小酒館裡的因果荒謬、心理錯綜的愛情故事,通過男主角既想戀愛、又缺乏愛的能力的尷尬痛楚剖析了特定時代下東歐知識分子的矛盾心態。《匈牙利色情小讀物》的標題雖然搶眼,但並不是讀者以為的情色小說,作者打破傳統的體裁界限,藉助各種違反常規、大膽巧妙的敘事手段,呈現出當時匈牙利社會的精神狀況,顯示出艾斯特哈茲對寫作自由的孤傲追求。《心臟助動詞》是使艾斯特哈茲跨入歐洲文壇的重要作品,將母親病中最後的彌留與一位女性的夢幻世界交錯重疊,但是作品並未停留在生死的主題,而是通過訃告的版式、文學性引文,在探討死亡的道德意義的同時,還觸及了寫作的道德意義,可以說是到目前為止艾斯特哈茲最具思想性、技巧性和叛逆性的實驗作品。《十七隻天鵝》以傳統細膩的紀實筆觸,講述了一位二十二歲年輕女郎的不幸遭遇,她自小失去父母,在社會上找不到位置,充滿激情而絕望地愛上一位已婚男子,同時閱歷了不同性別的感官教育,最後殘疾使她拿起了筆。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在家族小說《天堂的和諧》中,作家通過多條線索在歷史的塵煙中尋找、回憶、接近、了解自己的父親。艾斯特哈茲將個體的命運放到家族、國家的宏大歷史背景下層層剝解,放大觀察,深情地回憶、追尋、辨認、擁抱、讚頌了自己曾遭放逐、淪為瓜農、屢受迫害的父親。他不僅重溫了父親善良謙遜、勤勉正直的美好品行,也看到了操縱他命運的殘酷歷史。而在第二部家族小說《修訂版本》中,作家友揭露了其父親曾向迫害自己家族的政府告密親人的黑歷史。艾斯特哈茲對父親醜的揭露,並不為了抹殺他善的一面,而是客觀地、人性地通過一個人的內心扭曲,控訴歷史的罪惡。他在第一部書里看到的父親的從容和自尊,是以第二部書里披露的卑躬苟活為代價。

風格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是位風格多變、知識淵博、思想深刻、有良心和使命感的作家,他善於在歷史中和日常生活中,站在與同時代人保持相對距離的、時空開放的靈魂地平線上洞察人性的矛盾與荒謬。無論寫什麼主題,都帶著強烈、犀利、從不妥協的個體觀點,在標新立異的同時,尊重並吸取前人的思想精髓,主張根據主題確定語言的風格、作品結構以及作者、作品與讀者之間的三位一體關係。因為他生活的荒謬時代、他寫作的專制環境、他生活的家族背景和他個體介入的強烈的表達欲望,都使他不得不另闢蹊徑,尋找自己的表達方式。在自己經營的特定文字環境下,加以利用和擴展;他經常打破語種邊界,讓讀者的大腦進行整合。

艾斯特哈茲·彼得 艾斯特哈茲·彼得

《赫拉巴爾之書》繼承、融匯並發展了卡夫卡和赫拉巴爾文學的理性精髓,有著離奇的戲劇性、深邃的思想性和中歐人特有的政治詼諧,通過上帝、天使與人類之間的微妙關係,通過一個貌似荒誕的嚴肅寓言,艾斯特哈茲不僅生動刻畫了東歐人飽經蹂躪、創痕累累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傳遞了一個個體對人類充滿期待的自救信息:儘管人們都認為上帝是萬能的,但是人的痛苦,卻只有人與人之間能夠彼此相助,即使上帝也無能為力。作品《一個女人》結構松而不散,主題簡而不單,描述坦率而不失控,用詞粗糲而不流俗,雖沒有大悲大喜,但透過別的作家不屑落筆的尋常瑣事,讓人發出會心的微笑。在語言、句式和敘述手段上,艾斯特哈茲下了相當的工夫,經常串用拉丁語、德語、法語、英語和各種諺語、俚語、文學典故和民間傳說,增加作品的閱讀難度和趣味(遺憾的是,再好的譯本也難完全傳達原文的閱讀快感);另外,作者還巧妙採用長短句交疊和詩的韻腳,將“不雅的細節”也處理得機巧幽默,有緩急,有頓挫,有排比,讀起來朗朗上口,並無粗鄙之感。

在創作中,艾斯特哈茲運用一種獨特的、奇險的文學邏輯,在尊重語言、傳統和習慣的規則的同時,進行大膽、機巧的拆解,直到有一刻無可挽回,徹底推翻;推翻的同時,建立起新的規則。

獲獎記錄

文學類
  • ▪ 2004 德國書業和平獎 (獲獎)
  • ▪ 2004 義大利格林扎納·卡佛文學獎 (獲獎)
  • ▪ 2001 匈牙利文學獎 (獲獎)
  • ▪ 2001 桑多·馬萊獎 (獲獎)
榮譽類
  • ▪ 2003 法國指揮官級別“藝術與文學勳章” (獲獎)
  • ▪ 1996 匈牙利科蘇特獎章 (獲獎)
  • ▪ 1994 法國軍官級別“藝術與文學勳章” (獲獎)
  • ▪ 1992 法國騎士級別“藝術與文學勳章” (獲獎)

以上參考

人物評價

“艾斯特哈茲的作品十分跳躍,而且旁徵博引,善用俚語……,他的語言極為生動活潑,猶如電流一般。”—— 美國作家 厄普代克

“艾斯特哈茲不僅生動刻畫了東歐人飽經蹂躪、傷痕累累的精神狀態,同時也傳遞了一個個體對人類充滿期待的自救信息:人的痛苦,只有人與人之間才能夠彼此相幫。”—— 餘澤民

“作家的文字創造了一個自由的心靈世界,反映出人性內心的衝突與和諧,這是匈牙利文學的勝利。”——德國書業和平獎頒獎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