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哈德

路德維希·威廉·艾哈德(Ludwig Wilhelm Erhard,1897年2月4日-1977年5月5日),德國政治家、經濟學家、“社會市場經濟之父”。他從1949年到1963年任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經濟和勞動部長,從1963年到1966年任聯邦總理。

基本信息

教育和職業

路德維希·艾哈德路德維希·艾哈德1913年中學畢業後到1916年在紐倫堡受商人職業教育,他作為士兵參加第一次世界大戰,1918年在比利時伊普爾負重傷。戰後他從1919年到1922年在紐倫堡商業高校(今埃爾朗根—紐倫堡大學經濟和社會學系)上大學,此後他又轉到法蘭克福大學學企業經濟學。1925年他獲博士學位,他的導師是弗朗茨·奧本海默,他的博士論文的題目是《價值單位的實質和內涵》。從1925年到1928年他在父母的企業中作經理,從1928年到1942年他在紐倫堡的德國產品經濟觀察研究所工作,首先作為科學助手,後來作為副研究所長。1930年代初他試圖獲得教授地位沒有成功,原因可能是因為他不肯加入納粹組織。從1942年到1945年他領導他建立的工業研究所。1944年他發表了一篇題為《戰爭財政和債務鞏固》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假設德國戰敗並考慮戰後經濟重建的問題。當時的納粹反抗者卡爾·弗里德里希·歌德勒被這篇文章深深打動。出於偶然納粹忽略了這篇文章,因此艾哈德可能逃過了死命(據他人的回憶說,艾哈德對他的這篇文章落入誰手非常漫不經心)。
1947年慕尼黑大學授予艾哈德名譽教授稱號,1950年波恩大學請他任教授職。1977年艾哈德逝世後於5月11日受國葬。

家庭

1923年艾哈德與其妻子路易斯結婚,兩人有一個女兒。
路德維希·艾哈德-政治
路德維希·艾哈德

政黨

1949年前艾哈德是一個自由黨人士,但他認為在一個比較大的黨中他的政見根有可能實現,因此他開始為基民盟出力。他以無黨派人士出任部長職,直到1963年他才正式加入基民盟(實際上他是在1966年3月23日當任基民盟主席時才正式加入的,但在官方文獻中他的加入日期被提早了三年)。從1966年到1967年他是該黨的主席,從1967年開始榮譽主席。

政治生涯

從1949年到1977年逝世,他是德國聯邦議會的議員,從1949年到1969年他始終以烏爾姆選區直接議員的身份被選,從1972年到1976年他作為巴登-符騰堡基民盟議員身份被選。1972年和1976年他以最年長的議員的身份宣布選後的聯邦議會的正式召開。

艾哈德是聯邦德國成立後開始的25年中不間斷被選入議會的10名議員之一。
路德維希·艾哈德-1945年後的政治生涯
路德維希·艾哈德從1945年到1946年艾哈德在巴伐利亞州任商業和企業部部長,但這段時間裡他的工作的成績不大。
1947年他領導英美占領區管理部門的特殊貨幣和貸款專家委員會研究貨幣改革。
1948年3月2日德國自由民主黨提名艾哈德為美英法聯合占領區所組成的聯合經濟區的經濟管理部門的部長,這樣艾哈德實際上就成為西部占領區的經濟政策的負責人了。在西德進行貨幣改革(1948年6月20日)前五天占領國代表才通知他這項措施的實行。6月19日艾哈德通過電台宣布價格約束和義務提供服務的規定被取消。第二天美國占領軍司令憤怒地將艾哈德招來訓斥他自主改變了占領軍的命令。艾哈德回答說:“我沒有改變這些命令,我廢除了這些命令。”今天經濟學家普遍認為艾哈德的這個自主行動是後來德國戰後“經濟奇蹟”的主要條件。
1949年9月20日聯邦總理康納德·阿登納任命艾哈德為聯邦經濟和勞工部長。1957年大選後他於10月29日還被任命為副總理。
艾哈德是社會市場經濟的奠基人之一,他召集了威廉·勒普克等與他志同道合的人為經濟部副部長,他們對德國開始時期的經濟政策的影響非常大。艾哈德本人始終反對將當時德國經濟的發展稱為“經濟奇蹟”,他本人總是說,世界上沒有奇蹟。他認為這個發展是成功的市場經濟政策的結果。
路德維希·艾哈德作為一個堅信市場經濟的經濟學家艾哈德常常與阿登納的社會政策發生矛盾,與其激烈的是1957年關於養老金改革的爭執,最後還是阿登納戰勝了,但是艾哈德和自由民主黨的人士始終認為當時決定的養老金方案從長遠的觀點上來看是無法支付的。但阿登納作為總理不顧艾哈德的顧慮決定通過了這個改革。今天德國老年人多,出生率小,養老金系統困難重重使得許多經濟學家和政治家認識到當時艾哈德的顧慮是正確的。
艾哈德與阿登納之間的關係從一開始就矛盾重重,阿登納譴責艾哈德常常不參加部長會議,對他的部控制不周密,講話時不加考慮。而艾哈德則通過宣傳為自己建立了一個擁護者隊伍。不過不是所有擁護艾哈德的人都擁護他的政策,有不少人擁護他來反對阿登納。這些人希望通過艾哈德取代阿登納作為過渡總理。
1957年艾哈德的勢力已經如此之大以至於阿登納不得不任命他為副總理。此後艾哈德三次有機會排擠阿登納,但艾哈德在政治鬥爭中始終負阿登納一籌而沒有成功,這使得他的擁護者非常失望。

1963年10月16日艾哈德終於繼阿登納成為總理。雖然當時艾哈德實際上還沒有加入基民盟,但他在選舉中非常受歡迎,因此他被基民盟推選為總理候選人。阿登納和許多其他人認為艾哈德不勝任總理職務,許多人從一開始就將他看作是一個過渡性的人物,他們認為艾哈德的任務只是贏得1965年的選舉。

艾哈德的總理任期非常不順利,基民盟的人指責他的政策使得德國和法國之間的關係變壞了。艾哈德與他的外交部長格哈特·施洛德都是“大西洋派”的人,他們將與美國的關係看得比與法國的關係重。此外阿登納繼續在幕後操縱反對艾哈德。阿登納從一開始就反對艾哈德成為總理,他一直認為艾哈德不勝這個職。1965年艾哈德雖然在大選中獲得了基督教民主聯盟第二好的結果,但在組閣的時候他就遭到了自己黨派的反對,此後他的威信大降。為了保持他的威信,他逼迫基民盟選他為黨的主席,但這也沒有改變他的處境。1966年在德國發生了一起財政危機,自由民主黨的部長辭職,而艾哈德在基民盟也無法獲得足夠的支持,因此他被迫於12月1日辭職。

社會市場經濟之父

談到社會市場經濟,就不能不提起被人們稱之為“社會市場經濟之父”的艾哈德。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負責重建菲爾特地區的經濟,曾任巴伐利亞經濟部長,貨幣信貸處主任,英美占領區經濟委員會經濟管理局局長。1949年9月起在阿登納內閣中任經濟部長,並以社會市場經濟體制解決經濟迅速復甦問題,效果顯著,出現德國的經濟奇蹟。1957年他被任命為聯邦副總理,1963年10月繼阿登納擔任總理,1966年辭職。1967年成為基督教民主聯盟名譽主席。
第二次世界大戰後,艾哈德的名字還不被世人所注意,但隨著1948年貨幣改革和經濟改革的成功實施,隨著社會市場經濟的誕生,特別是隨著西德經濟的迅速崛起和人民生活的顯著改善,他的名字逐漸成了西德人民依靠適合自己國情的社會市場經濟、用自己的雙手通過艱苦卓絕的勞動在戰爭廢墟上重建家園的象徵,成了與阿登納相提並論的歷史偉人。埃德溫·哈特里奇在《第四帝國的崛起》中指出,“如果說阿登納是德國這艘輪船的船長,正自豪地站在駕駛台上指揮航船返回大西洋兩岸的國家集團之港,那么,艾哈德就是甲板下輪機倉中的司爐。他不斷地添煤,燒火,用蒸汽推動著渦輪機,給航船加足馬力,全速前進!”。

艾哈德的理論在形成過程中既受到了重農學派的影響,也受到了亞當·斯密的很大影響。他是斯密在德國的代表性人物和頑強化身。從國內的情況來看,他既直接或間接地受到馬克思主義的影響,也受到了社會民主主義的影響,甚至還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李斯特開創的德國歷史學派的影響。
艾哈德不僅是一個傑出的實踐家、實行家和務實家,而且是一個有獨到見解的經濟學家。艾哈德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最深刻和最完整的闡述是在1957年夏對米勒—阿瑪克在1956年為《社會科學手冊》撰寫的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文章進行修改時提出的。米勒—阿瑪克的文章說:“社會市場經濟的含義是,把市場上的自由原則同社會平衡結合起來。”艾哈德對該觀點明確表示不贊成,認為這種表述不但不完整,而且更重要的是沒有抓住社會市場經濟的本質,丟掉了靈魂。他強調指出:“社會市場經濟的深刻含義在於,把市場上的自由原則同社會平衡和每個人對整個社會的道德上的負責精神結合起來。”艾哈德這個著名論斷成了德國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的權威解釋,常被後人引用並成了基督教聯盟黨在制定經濟政策和社會政策時的重要理論依據。他還指出:“我所認為最關重要的是在指出,西德並沒有採用過什麼秘密科學。我在事實上不過實踐了發展西方各國的現代經濟學原理,把漫無限制的自由與殘酷無情的政府管制兩者之間長期存在著的矛盾予以解決,從而在絕對自由與極權之間尋找一條健全的中間道路。”這條“中間道路”就是“社會市場經濟”之路。

社會市場經濟理論基本原則

關於社會市場經濟理論,艾哈德強調了以下幾個最基本的原則:
一是自由原則。他說,“自由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依我看來,政治自由、經濟自由和人的自由構成了一個完美的統一體。抽出其中的一部分,而不衝垮整體是不可能的”。他認為,自由是考慮一切問題的出發點和基礎。沒有自由,便沒有一切。當然,這個自由不是無邊無際的,是必須在法律限定的範圍之內的。政治自由是指要有不受壓迫和剝削、自由表達自己的意志的權利。經濟自由是指有自由經營、自由擇業,自由進行經濟活動、自由遷徙和自由競爭的權利。沒有自由競爭,便沒有經濟繁榮,便沒有把國民生產總值這塊“蛋糕”做大的物質基礎。人的自由是指人有權按照自己的意志表達自己的願望,並在國家憲法和法律允許的範圍內採取一切自己認為必要和可行的手段和方法實現自身的價值。只有當人們擁有自己決定權的時候,他才能在善與惡之間、真與假之間、正確與謬誤之間、光明與黑暗之間按照自己的判斷作出抉擇。
二是社會平衡原則。在優勝劣汰,適者生存的市場經濟下,必然會出現落伍者、失敗者和貧弱者。為了避免兩極分化,貧富過於懸殊,一定要考慮到社會的弱者,必須要按照社會公正的原則對社會財富進行合理分配,必須實行社會保障,必須實行人道主義精神。但應當指出的是,這裡必須首先強調要實行自力更生的原則,就是說,必須主要依靠自己的力量去謀求生存的條件,只有在自己做了最大努力仍不能維持生存的情況下,才能指望國家和社會的救援,從而實現社會的積極的平衡。
三是指每個社會成員必須要提高自身素質、道德修養,向社會負責的原則。每個社會成員必須孜孜不倦、自強不息,通過自己誠實的有創造性的勤奮勞動不斷創造財富,對社會作出貢獻,並要對社會、對他人和對家庭負責,必須關心他人,關心弱者,決不能惟利是圖,不能自私自利,不能崇尚拜金主義,不能“人不為己,天誅地滅”。就是說,作為社會成員,首先要講道德、講責任、講奉獻,然後才是索取。只有每個社會成員都去這樣做,經濟才能長期持續健康發展,政治局面才能穩定,道德情操才能高尚,世間才能充滿友愛,社會才能長治久安,民族才能屹立於世界。這些是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理論的深刻含義和核心所在。
四是中庸的原則。他既厭惡帶來兩極分化、貧富懸殊的漫無邊際的傳統資本主義社會中的“自由主義”,也明確反對實行計畫經濟和導致“平均主義”的蘇聯式的僵化的社會主義。他認為,只有充分吸納兩者的長處,擯棄兩者的弊端,才能找到一條新的不偏不倚的道路。
市場上的自由原則、社會平衡、個人對社會負責和中庸原則不是簡單的相加和堆砌,而是一個不可分割的整體,是缺一不可的。抽掉其中任何一點,都不符合艾哈德社會市場經濟的本意。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