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克隆

艾克隆,指世界上首次利用公鼠細胞核移植從ips細胞獲得的6隻克隆鼠。

概述

艾克隆是指世界上首次利用公鼠細胞核移植從ips細胞獲得的6隻克隆鼠。

克隆過程

首先是從一隻小公鼠身上提取了它的肌肉成纖維細胞,通過體外的誘導把這些已經分化了的細胞變成幹細胞。誘導方法就是給這些細胞注射四個基因以及藥物,通過刺激,形成誘導多能性幹細胞,學界將這種細胞稱為ips細胞。誘導出來的ips細胞包含了小公鼠的遺傳基因,再將這種細胞移植到去了核的卵母細胞當中,從而培育出了克隆小鼠,成功獲得了15隻,存活了6隻。

身體狀況

無論是遺傳基因、生理機能以及形態特徵都與之前那隻小公鼠一樣,並且同樣具有繁殖能力,已經成功和其他的小母鼠繁育了後代。由於這6隻小鼠的遺傳基因都來自於同一隻小公鼠,所以給它們取了一個共同的名字,叫艾克隆(Iclone)。

細胞選擇

研究人員選擇了ips細胞其中的37號系,發現這個周期的細胞很適合來做克隆,成功率達到10%左右。

意義

首先是未來在大動物身上,比如牛、豬、猴等,可以借鑑艾克隆的這種方法來做相關的試驗,而不像用體細胞做克隆那樣具有一些不穩定的因素。

而且在再生醫學方面,這項研究成果在未來能派上實際用場。因為ips細胞具有很好的分化功能,而且現在人類的ips細胞已經能成功培育出來,所以這種細胞將成為重要的細胞來源,能夠分化出皮膚細胞、脂肪細胞、成纖維細胞等,用於治療某些疾病。

另外,套用ips細胞進行臨床醫療研究,能夠避開倫理道德的雷區。從以往來看,人類要想修補器官,胚胎幹細胞能夠起到決定性的作用。但要提取胚胎幹細胞,就得毀掉一個可能發育成人的胚胎,在倫理道德方面受到的爭議很大,很多人也不贊成這種治療方式。但若是利用將人類體細胞誘導轉化為ips細胞,並用其來培育想要得到的細胞系,這樣一來便不會觸及倫理道德方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